《贝多芬百年祭》习题3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贝多芬百年祭》习题3

ID:967001

大小:3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贝多芬百年祭》习题同步测控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能去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张波斯地毯或者听一曲巴哈的序曲,但乐趣只止于此;可是你听了《唐璜》前奏曲之后却不可能不发生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使你心理有准备去面对将淹没那种精致但又是魔鬼式的欢乐的一场可怖的末日悲剧。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时你会觉得那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一样,都是狂欢的音乐:它用响亮的鼓声奏出如醉如狂的旋律,而从头到尾又交织着一开始就有的具有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的乐调,因之更加沁人心脾。莫扎特的这一乐章又自始至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但是贝多芬所做到了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特点)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征,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柏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爵士乐,附带说一句,就是贝多芬化了的老式跳舞乐队),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1.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是哪一类人?(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时的某些只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2.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哪些音乐?(不超过2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具有产生于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3.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2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包括两个方面:(1)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2)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人音乐创作上的主要特点,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感情突破乐式。二、语言运用5.下面一段话用了“博喻”的修辞格,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播进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________________;在江河大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寒峰之前,是一株乐观的雪莲。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柳 一朵欢乐的浪花6.下面这句话语序有不当之处,请调整短句结构,使之协调一致、语意连贯。孔子毕竟是一个贵族气息较浓的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他也喜欢“文化”的人,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文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意连贯的能力。调整句子的结构,做到前后连贯一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从首句入手,抓住主语,再修改后面的部分,也就不难了。答案:(示例)他喜欢“文化”的王朝,也喜欢“文化”的人。他自己从少年的艰辛到中老年的奔波(或从艰辛的少年到奔波的中老年),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文化”。课时训练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蹿(cuān)火 觊(qī)觎 谐谑(xuè) 蚍蜉(fú)撼树B.溘(kè)逝包庇(bì)混(hǔn)淆瞠(chēnɡ)目结舌C.悱(fěi)恻(cè)袪(qū)除剔(tì)除杳(yǎo)无音信D.巢穴(xué)瑕疵(cī)逾(yú)期不露(lù)声色解析:选D。A.觊jì;B.混hùn;C.剔t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A.讥诮 叽咕 昵称 伲古不化B.精粹 荟萃 浮躁 口干舌燥C.赡养 瞻仰 歧视 各行其事D.影牒 谍报 赝品 义愤填膺解析:选B。A.伲—泥;C.事—是;D.牒—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经研究发现,利用天网同样可以知道哪台计算机中了“尼姆达病毒”,天网防火墙可以让蠕虫病毒现________。②《西夏用兵史话》中的一些历史资料比较可靠,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它是第一手资料,没有被________过。③前不久,社会上________着一则假消息,有人称,中国人民银行内部提前透露了新版500元人民币的图案。A.原形 窜改 流传B.原型 窜改 留传C.原型 篡改 流传D.原形 篡改 留传解析:选A。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中性词。窜改:改动。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传下来传给后代。三组近义词分别从感情色彩、语义轻重、适用范围方面来确定。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嬴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觐见时奉献的礼品。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解析:选B。A.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B.八字还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C.“任凭”应改为“只凭”;D.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去年九月的一天下午,在上体育课时,胡老师不小心扭伤了脚,两个体训班的同学把他扶到医务室去了。B.他们由于能够认真地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教育质量提高很快,所以其教育指导思想是比较正确的。C.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几乎统治了整个西欧和中欧。D.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蠕虫”的计算机病毒发作是由接收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路径侵袭硬盘系统感染的。解析:选C。A.语序应为“体训班的两个同学”。B.颠倒了因果关系,应为“由于他们……方针,教育思想比较正确,所以教育质量提高很快”。D.缺少宾语,应为“感染造成的”。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这样奔腾澎湃,这种有意的散乱无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他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他不认任何人为师,他同行里的先辈莫扎特,从小起就是梳洗干净、穿着华丽、在王公贵族面前举止大方的。莫扎特小时候曾为了彭巴杜夫人发脾气说:“这个女人是谁,也不来亲亲我,连皇后都亲我呢。”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莫扎特天性文雅,与当时的传统和社会很合拍,但也有灵魂的孤独。莫扎特和格鲁克之文雅就犹如路易十四宫廷之文雅。海顿之文雅就犹如他同时的最有教养的乡绅之文雅。和他们比起来,从社会地位上说贝多芬就是个不羁的艺术家,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海顿从不知道什么是嫉妒,曾称呼比他年青的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可他就是吃不消贝多芬。莫扎特是更有远见的,他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有一天他是要出名的。”但是即使莫扎特活得长些,这两个人恐也难以相处下去。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莫扎特在他的音乐中给贵族中的浪子唐璜加上了一圈迷人的圣光,然后像一个天生的戏剧家那样运用道德的灵活性又回过来给莎拉斯特罗加上了神人的光辉,给他口中的歌词谱上了前所未有的就是出自上帝口中都不会显得不相称的乐调。 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子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他仍然认为莫扎特是大师中的大师(这不是一顶空洞的高帽子,它的的确确就是说莫扎特是个为作曲家们欣赏的作曲家,而远远不是流行作曲家);可是他是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而贝多芬却是个穿散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同样地海顿也是穿传统制服的侍从。在贝多芬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划分开了18世纪和19世纪。但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可不如海顿,因为他把道德当儿戏,用迷人的音乐把罪恶谱成了像德行那样奇妙。如同每一个真正激进共和主义者都具有的,贝多芬身上的清教徒性格使他反对莫扎特,固然莫扎特曾向他启示了19世纪音乐的各种创新的可能。因此贝多芬上溯到汉德尔,一位和贝多芬同样倔强的老单身汉,把他作为英雄。汉德尔瞧不上莫扎特崇拜的英雄格鲁克,虽然在汉德尔的《弥赛亚》里的田园乐是极为接近格鲁克在他的歌剧《奥菲阿》里那些向我们展示出天堂的原野的各个场面的。6.第一段中是如何写贝多芬独特风格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段一开头以四个简洁凝练的陈述句,突出了他与其他音乐天才不同的地方。下面就紧接着通过他与莫扎特、格鲁克、海顿的对比,展示了贝多芬不同于其他音乐大师的独特风格。其他音乐大师大多谨守法度,温文尔雅,而贝多芬在他们面前像“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作者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区别的根源,那就是他们在政治态度、思想境界等方面的区别。7.文中画线句“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一句包含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莫扎特赋予道德以灵活性,依赖于道德,称颂于道德;而贝多芬却对此不屑一顾,他的特性是清教徒式性格。8.第二段主要从哪方面评价贝多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段是紧承上段,围绕对道德的态度将贝多芬与莫扎特进行对比,说明他们对道德的不同态度,也说明了他们师承关系的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 为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钢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凌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支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松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 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选自《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9.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10.“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11.“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说说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1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子”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老狮子”的画像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他,自比为“老狮子”,我想,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子”。这不,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旧,甚至不洁净;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神状态。他“身高五尺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他的“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松”的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一种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三、语言表达13.(原创)根据提供的材料,请为非洲遇难儿童写一幅挽联,以示哀悼。每一句不少于六个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011年7月,地处非洲东部的索马里正遭受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的统计,这场60年不遇的旱灾导致索马里30%的人口营养不良,平均每6分钟就有1名儿童饿死。据估计,在过去三个月中,已有30,000名不满五岁的孩子死于这场大饥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地悲哀日月垂泪江河呜咽草木失色14.对下面提供的句子加以筛选和整合,给“甲型H1N1流感”下定义。(1)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2)H1N1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途径与普通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3)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类似,包括发烧、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4)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1~7天,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 (5)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H1N1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通常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5.(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解析:仿写后,前后分句必须构成“我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的并列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结构搭配也要一致,前后分句的联系要合乎情理,文意要畅通。仿写时可重复使用的词有“我不想知道你的”“多么”“我只想知道”“是不是你”等。答案:(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