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ID:938892

大小:21.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精品word可编辑资料-------------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存文言字词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3、懂得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重点:懂得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明确:张岱(板书“痴人”)二、解读痴人1、初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身份的句子明确: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产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富强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艰2、摸索: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表达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明确:簪履、轻暖、甘旨、温存、爽垲、香艳、舆从;(繁华表达:戴,穿,吃,住,行)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明确: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③文章中仍提到哪些痴人?其痴表达在何处?有何相像之处?明确: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就一也三、何谓痴梦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四、品尝痴情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表达?①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悔——他有较深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真诚信徒②“偶拈一就,如游旧径,如见故交,城郭人民,翻用自喜”喜——喜而实悲第1页,共3页---------- 精品word可编辑资料-------------学习必备欢迎下载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仍是后人妆点语也;悲——艰辛酸楚(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2、作者与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梦:期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真:又期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匿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①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②“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行磨灭;③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就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4、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行磨灭的黍离之悲,不行不谓之“痴”!五、赏析艺术特色1、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往日“甘旨”“温存”“爽垲”“香艳”“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叹“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后悔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2、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如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沉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如,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就“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如,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3、真实可感的精当典故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仍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六、总结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深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真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猛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第2页,共3页---------- 精品word可编辑资料-------------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3页,共3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