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ID:937401

大小:7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4、学握相关的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牛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能较好的理解、翻译课文。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注意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语言。2、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要指导学生反复涌读,体会祭文小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并了解文言虚词(邪、也、乎、矣等)在抒情屮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2、讨论分析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3课时主要教学进程第一课吋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知识。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导入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主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牛: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Z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营造氛围引出课题明确学习 目标学牛:回答关于韩愈的信息学生记好笔记师生互动—•、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冇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2、背景简介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3、文章评价《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耒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Z《祭1•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构建新知1、文体特征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休,在告祭死者或犬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牛前的主要经丿力,颂扬他的主要品徳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情感1、朗读,听录音,正音,自山朗读,个人展示,齐读(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感情思路。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3)写两人Z间的深厚悄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敘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Z死。先写对十二郎Z死的悲痛,再详叔死因和死期。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3、理清文章的感情思路。(本文以抒情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标志性词语?)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冇2、5、10、11自然段,标志性词语为段首“呜呼”。小结: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把难以抑止悲哀融于家常琐事屮,这种抒情是波浪式的。全文悲起悲结,屮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愤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悄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使作者的悉情表达得淋漓尽致。4、冇感情的齐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思考并回答问题第二课时导入:检査背诵。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研读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一、研读第一部分(1・・3)1、文章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开头儿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说明祭奠的吋间,对彖,远奠的方式。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一表哀悼之悄2、第二段:写身世家世第三段:回忆成年后为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聚少离多,抱憾终心。写口己为生活奔走,回忆与十二郎离别后的三次见面和三次见面未果的经历,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牛涯的反省和批判。——抒悔恨Z情3、根据第二、三自然段概括韩愈的牛平•三岁:父母双亡•少年:兄长去世・十九岁:到京城•二十三岁:回家省亲・二十七岁:嫂子去世・二十九岁:去汴州任幕僚•三十一岁:罢官、侄子去世4、探讨思考:韩愈为十二郎而写作祭文,为何从口身幼年情状写起?文章从白身写起,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生活,突出叔侄孤苦相依,见出叔侄感情基础深厚。5、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儿个层次写的?幼时为伴,未曾相离生离Z情三别三会,聚少离多少强先殁,抱憾终生二、研读第二部分(4—9段)1、点拨:采用“反差”叙述手法抒人生无常Z慨。 作者口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乂蒙“吾兄之盛徳”,理当存全。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2、借助文言虚词表达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第5口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①三个“邪”“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②三个“乎”,表示作者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才盾心情③五个“矣”,表示不得不信这一鹅耗的无奈——作用:连用连词和语气词的做法作用很大。第一町以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笫二可以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3、文章第二部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惊闻册耗,疑梦非真(5)死别之情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子孙幼弱,睹Z生悲(7)病因死期,萦迥于心(8、9)第三课时一、研读第三部分1、第三部分的思路吊慰家属,改葬,事事不忘祭奠亡灵行负神明,追悔莫及(10—12)抚孤成立,馀年Z愿2、小结苏轼语「'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请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二、情感分析1、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疗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笫,24岁中进丄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儿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口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Z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笼。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Z公和,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Z言。2、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作者写这篇祭文的冃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叶口己的至痛Z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Z悄,他以痛惜、遗憾、内疚Z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H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屮,写得如泣如诉。3、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思考并讨论 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別Z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Iih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B肺腑,读來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如课文第5自然段。4、文章以情感人,文屮那些语句集中表现什么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思念乙情痛悼2?惰骨肉么洁追悔2?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三、写作特色(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四、课堂小结这篇祭文以朴实口然的文字,诉说两从共同的孤苦身世,所经历的动荡生活,他们生离死别的痛苦,以及对死者身后事务的安排。字字出自肺腑,寄寓了作者对广灵的无限哀思和怀念。五、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