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清)魏禧
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宁都)县人。清初著名的散文家。和侯方域、汪琬齐名,号“国初三家”。明末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作者简介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17年(公元1678年)清政府欲选他作官,他托病不就。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作者希望有一个像大铁椎一样的英雄出现,完成他反清复明的夙愿。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革命未能成功,也不愿侍奉清朝。表现他可贵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节操。作者简介
检查预习1.给下列生字注音:省()兄健啖()拱揖()不冠不袜()言讫()强留()屏息()鼾睡()觱篥()xǐngdànyīwàqìqiǎngbǐnghānbìlì2.大声朗读课文,圈划重点字词、断句。
理解重点词句,理清文章结构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之)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省:探望工:擅长以:介词因为长:比…年长少:小时候,少年时代过:访问重点句子:大铁椎,不知何许人。翻译: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判断句
2.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重点句子: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健啖:饭量很大寝:丑陋引:拉开扣:通“叩”,询问翻译: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离开(它)。
第一部分(1—3):写大铁椎在宋将军家做客。3.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窗户:窗子和门古今异义词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介词,用白金:银子重点句子: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翻译:陈子灿小睡片刻醒来,客人却已在床上打着呼噜睡了。
1、若子若胥,并诸孙,腰黄金者十有七人。2、腰多白金3、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一词多义佩在腰上指腰包和衣兜身体胯上胁下的部分
许:1、不知何许人。2、杀三十许人。3、秦王怒,不许。4、时人莫之许也。5、谭中鱼可百许头。6、问渠那得清如许。大约数量地方、处所答应、允许赞成、同意这样大约数量
4.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shuò]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之)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第二部分(4):写大铁椎辞别宋将军,并同意宋将军看他与仇者决斗。强:尽力,极力仇:以……为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快:使……痛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故:本来,向来重点句子: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翻译:我当初听说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但是(现在看来你们)都不值得委以重任。
第三部分(5):写大铁椎决斗时从容挥椎,所向披靡。5.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jì]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骑:骑马的人许:多表示约数环:包围重点句子: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翻译: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
且1、祸且及汝2、贼能且众3、且欲观客所为将会而且并且
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异:“健啖”食量之异“貌甚寝”容貌之异右胁下大铁椎“重四五十斤”“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武器之异“右胁夹大铁椎”“饮食拱揖不暂去”态度之异“不知何许人”底细之异“与人罕言语”“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言谈之异初来乍到时的装束之异夜半时分的行动之异真乃七异(奇异)也!分析人物形象
言谈之异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道出了他投奔宋将军的原因;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足令将军佩服。
2、“吾去矣”第一次“吾去矣”,意在突出大铁椎武艺惊人,迅若飞仙。第二次“吾去矣”,点明大铁椎志向是远大的,且鄙视宋将军。第三次“吾去矣”,说明大铁椎威猛十足,实战骤捷,而且这一次他走后“不复至”,有一种浪迹天涯的意味。三次“吾去矣”刻画出大铁椎鲜明的性格特点,皆有画龙点睛之妙。它交织着大铁椎频频失望于现实而又执著于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也寄寓着作者对其现实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其矢志不渝、奋发自图的深情礼赞。
思考、讨论1.课文描写宋将军这个人物,对表现大铁椎起到了什么作用?目的是为了衬托出大铁椎的“技击”更高超,更具英雄本色。工技击不足用皆来学屏息观雄健股栗欲堕
2.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被塑造成什么形象?文章的主人公是大铁椎。通过对大铁椎的外貌特征、来踪去迹以及他的高强武功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英勇无畏、粗犷威严、简朴沉静、武艺高强而行踪飘忽的侠士形象。
1.不冠不袜/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腰多白金/皆不答3.大呼奋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简朴、沉静、直率、英勇、武艺高强……外貌、语言、动作行为描写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2.“吾去矣”/“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总结:豪爽深沉粗犷威严武艺高强胆识过人奇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响马贼: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人多势众,攻势凶猛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战斗激烈衬托出大铁椎的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武林中人物,在中国古代常活跃在民间,有些人对他们也感兴趣,为他们立传。本文写的“大铁椎”,就是一个身怀绝技,行踪飘忽的侠士一类的人物,他重情义、武艺高强。大铁椎的武艺高强,但他经常抢夺响马贼的财物,似乎也不是个走正道的人,作者为什么对他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作传?其中有没有更深的用意?知识延伸
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黄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原来他意图反清复明,由大铁椎联想到秦始皇博浪沙遭刺客椎击的故事,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以期有朝一日真正发挥他的作用。因此,本文有所寄托,是很显然的。思路简析
大铁椎是他心目中的“力士”,是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他极为敬佩。然而由大铁椎身怀绝技而终不能为世所用,沦落街头靠“写市物贴子”为生的不幸遭遇,回头来看自己的蹉跎人生,难免心生哀戚。作者借评论大铁椎而在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怀。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