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查背诵:复习旧课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王翰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美好的生活。但是,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深沉的人生感叹.当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在战场上倒下时,一幕幕家破人亡的悲剧上演了,有的甚至连尸体\姓名都无法确认:许多将军\领袖因战斗而立功,可是,谁来证明哪些没有墓碑的爱和生命?
高适《燕歌行》
自由提问:梳理文章不清楚的字词句意思和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和特点。2.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3.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难点】【重点】重点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本诗表达的多重主题。
【知识背景】:了解诗人高适;写作背景;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写作背景补充: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作者及代表作《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因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边塞诗形成的原因: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唐朝国力强盛,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军,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
一方面包括:将士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边塞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惨烈,将士的思家情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憎恨.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边塞诗常见的写作内容和题材
整体感知本诗打破了同一题材大多写征夫思妇的缠绵相思的格局,突出表现英勇的气慨和悲壮的情绪,批判的锋芒也十分尖锐。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前八句写军队出师的过程,第二段再八句写将帅领导指挥不力,战斗惨败.第三段六句写征夫与思妇相互怀念第四段最后六句写战斗的结局和感叹。以四人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刚健有力,慷慨深沉.大气雄浑、磅礴、浪漫、悲壮.自由读课文:体会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人?什么事?哪些景?
对比明确:人:将帅士卒士卒思妇事:战争景:塞外秋景
整体赏析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全诗分了四层,各层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第二段八句写身陷重围(战败),揭示其原因;第三段八句写被围,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人
诗中哪几句是写将帅的?哪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
明确诗句:男儿本自重横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征人蓟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分析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看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主题一:对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愤慨与谴责。主题二:对将士保家卫国的赞扬。
诗中哪些句子写了征夫、思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从征夫、思妇的角度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感情?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了“久”和“怨”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浓。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思念、怨恨)
从征夫、思妇的角度表达了什么主题?主题三: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征夫思妇的同情。
在写战役的过程中,诗人还写了塞外的秋景,请找出来并作简析。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绝域苍茫无所有
山川萧条极边土简析: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营造出一片肃杀的气氛。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简析: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卒心境的凄凉。绝域苍茫无所有简析:大漠茫茫更见荒凉,征人与思妇相隔万里,相见无望,烘托出征人绝望无奈的心情。
讨论:1、如何理解“铁衣远戍辛勤久”至“寒声一夜传刁斗”?2、最后四句表达了士卒怎样的愿望?
明确1:这里并不是对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士兵心情的写照。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动荡不安,蓟北征人有家难回,浴血奋战,如今战败被围,白天见到的是战云密布,晚上听到的是单调打更声。如此危急的绝境,让人不禁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
明确2: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卫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
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艺术特色: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练字”拓展.(自己尝试找并分析为什么好)“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也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氛围.
“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士兵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拓展延伸: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1用环境的荒凉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2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默写《燕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