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公开课教案精编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剪梅公开课教案精编版

ID:920622

大小:417.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剪梅李清照 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李清照(1084-1155)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渲染了环境气氛。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倒装句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勒环境叙写情事神驰遐思借景抒情直抒胸意 讨论一下试将本词与李前期词《如梦令》和晚年作品《声声慢》作比较,体会不同时期词人“愁”情的不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背景比较不同意境情感形象意象风格诗词鉴赏 相同点: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节令上:都是秋天情感上:都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尽管是凋零之花,可词人还是从色彩上、气味、情态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不已,也无心去赏花、摘花,那花也自然凋零憔悴。这是憔悴至极的花,亦是憔悴至极的人。淡淡的愁浓重的愁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雁,表达相思之愁。这种愁是有盼头的,词人期盼着“月满西楼”之时,能见鸿雁归来,其实也是切盼丈夫早日归来。——相思之愁《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之时,是伤心之时,又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如今已用不着它了,有“物是人非”的伤感,这种愁是没盼头的,因为人已故去。——死别之愁 鉴赏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不同时期不同基调明快开朗细腻深婉凄凉孤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谢谢大家!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2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