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儒林外史
加入VIP免费下载

明清文学·儒林外史

ID:910079

大小:320.8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儒林外史》 一.吴敬梓生平1.科举世家2.家世变故与愤激散漫3.背井离乡、贫而豪放4.无意仕进 乃移居江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汪京门、樊圣谟辈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方秋,霖潦三四日,族祖告诸子曰:“比日城中米奇贵,不知敏轩作何状。可持米三斗、钱二千,往视之。”至,则不食二日矣。然先生得钱,则饮酒歌呶,未尝为来日计。 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二.《儒林外史》与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交游与书中人物杜慎卿:吴檠(吴敬梓堂兄)马二先生:冯粹中庄征君:程绵庄迟衡山:樊圣谟武正字:程文平少保:年羹尧凤四老爹:甘凤池隐于幕后的袁枚杜少卿:世家子、豪纵不羁、迁居金陵、不应科举、捐家产建先贤祠。 这少卿,是他杜家第一个败类!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到了他家殿元公,发达了去,虽做了几十年官,却不会寻一个钱来家。到他父亲,还有本事中个进士,做一任太守,已经是个呆子了。……惹的上司不喜欢,把个官弄掉了。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不到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天长县站不住,搬在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手里拿着一个铜盏子,就像讨饭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这样子弟。学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第三十四回议礼乐名流访友备弓旌天子招贤》 三.《儒林外史》梗概与结构《儒林外史》人物周进→范进→汤知县→严监生、严贡生→周进→荀玫→王惠→蘧公孙→娄三、娄四公子→蘧公孙→马二先生→……→杜倩(杜慎卿)→杜仪(杜少卿)→…… 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连缀式结构:小说所叙述的一些故事仅仅由主要行动角色加以贯串,由某个题旨把它们统摄起来,这些故事之间并不存在牢不可破的因果关系,如果把这些故事的时间空间位置加以挪移,一般也无伤大局。单体式结构:整篇小说叙述一个故事。《西游记》、《镜花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水浒传》、《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 四.《儒林外史》背景:明清科举制度院试:童生→生员(秀才)。待遇:免赋税、徭役,国家给予一定例银或其他津贴,见知县不必下跪。乡试:生员→举人。入仕。会试:举人→进士。 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监生: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明代监生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其中例监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有事,财用不足,平民纳粟于官府后,特许其子弟入监学习者,故又称民生。严监生周进 五.全书主题:明清科举制度背景下生活的读书人的众生相。“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娇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六.《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庸人,极形其陋劣之态,借以衬托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诨”。 若较胜之作,描写时亦刻深,讥刺之切,或逾锋刃,而《西游补》之外,每似集中于一人或一家,则又疑私怀怨毒,乃逞恶言,非于世事有不平,因抽毫而抨击矣。其近于呵斥全群者,则有《钟馗捉鬼传》十回,疑尚是明人作,取诸色人,比之群鬼,一一抉剔,发其隐情,然词意浅露,已同嫚骂,所谓“婉曲”,实非所知。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光绪庚子(一九○○)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 1.秉持公心:批评集中于士人群体,而非针对个人。且对笔下人物不无理解或同情。周进、范进、蘧公孙、王玉辉2.婉而多讽:批评有分寸,不作谩骂与攻击。且作者的态度潜于文字之下,往往将人物之言行冷静展现,其可笑可鄙处交由读者自行体会。 “儒林”中的“七宗罪”势利:王惠、梅玖、胡屠户,周进的乡亲贪婪:严贡生欺压邻里、王惠鱼肉百姓浮夸:严贡生、牛浦郎、匡超人、梅玖的自夸愚昧:范进不识苏轼、马二先生不识李清照、鲁小姐喜好时文、王玉辉鼓励女儿自尽虚伪:范进的“守制”、王德王仁的“全在纲常上做功夫”、匡超人拒看潘三矫饰:杜慎卿的顾影自怜、权勿用的奇装异服欺诈:张铁臂的猪头、牛浦郎冒充牛布衣 严贡生道:“老先生,人生万事都是个缘法,真个勉强不来的。汤父母到任的那日,敝处阖县绅衿公搭了一个彩棚,在十里牌迎接。弟站在彩棚门口,须臾,锣、旗、伞、扇、吹手、夜役,一队一队都过去了。轿子将近,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却又出奇,几十人在那里同接,老父母轿子里两只眼只看着小弟一个人。那时,有个朋友同小弟并站着,他把眼望一望老父母,又把眼望一望小弟,悄悄问我:‘先年可曾认得这位父母?’小弟从实说:‘不曾认得。’他就痴心,只道父母看的是他,忙抢上几步,意思要老父母问他甚么。不想老父母下了轿同众人打躬,倒把眼望了别处,才晓得从前不是看他,把他羞的要不的。次日小弟到衙门去谒见,老父母方才下学回来,诸事忙作一团,却连忙丢了,叫请小弟进去,换了两遍茶,就像相与过几十年的一般。” 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容易不大喜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 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理想人物的空洞与黯淡杜少卿、庄绍光、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人物命运的象征:泰伯祠的破败荒凉 五河的风俗:说起那人有品行,他就歪着嘴笑。说起前几十年的世家大族,他就鼻子里笑。说那个人会做诗赋古文,他就眉毛都会笑。问五河县有甚么山川风景?是有个彭乡绅。问五河县有甚么出产希奇之物?是有个彭乡绅。问五河县那个有品望?是奉承彭乡绅。问那个有德行?是奉承彭乡绅。问那个有才情?是专会奉承彭乡绅。《第四十七回虞秀才重修元武阁,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七.《儒林外史》的小说史价值1.题材转向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摹写2.出色的白话描摹(对追求传奇情节的超越)景物描写、人物刻画3.间接呈现的表现方式多重视角、复杂人格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 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马二先生起身出来,因略歇了一歇脚,就又往上走。过这一条街,上面无房子了,是极高的个山冈。一步步上去,走到山冈上,左边望着钱塘江,明明白白。那日,江上无风,水平如镜。过江的船,船上有轿子,都看得明白。再走上些,右边又看得见西湖、雷峰一带,湖心亭都望见。那西湖里打鱼船,一个一个,如小鸭子浮在水面。马二先生心旷神怡,只管走了上去。又看见一个大庙门,摆着茶桌子卖茶。马二先生两脚酸了,且坐吃茶。吃着,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又遥见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隐忽现。马二先生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周进的出场: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夏总甲的出场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铁锅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 “对于今天的小说家来说,这种间接的戏剧性的表现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必须看到,吴敬梓肯定是第一个自觉地、一贯地运用这种方法的中国作家。”【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第六章 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做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村口一个观音庵,殿宇三间之外,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着水次。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持。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到了早饭时候,为头的申祥甫,带了七八个人走了进来,在殿上拜了佛。和尚走来,与诸位见节,都还过了礼。申祥甫发作和尚道:“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钱钞也要消受。”又叫:“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指着内中一个穿齐整些的老翁,说道:“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和尚陪着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燎的滚热,送与众位吃。 荀老爹先开口道:“今年龙灯上庙,我们户下各家须出多少银子?”申祥甫道:“且住,等我亲家来一同商议。”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甲。夏总甲坐在上席,先吩咐和尚道:“和尚,把我的驴牵在后园槽上,卸了鞍子,将些草喂的饱饱的。我议完了事,还要到县门口黄老爹家吃年酒去哩!”吩咐过了和尚,把腿跷起一只来,自己拿拳头在腰上只管捶。捶着说道:“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贴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申祥甫道:“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夏总甲道:“你还说哩!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就像今日请我的黄老爹,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他抬举我,我若不到,不惹他怪!”申祥甫道:“西班黄老爹,我听见说,他从年里头就是老爷差出去了。他家又无兄弟、儿子,却是谁做主人?”夏总甲道:“你又不知道了。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爹请。李老爹家房子褊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爹家大厅上。”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