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壹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历年高考真题
考察内容:人称姓名、宗法礼俗、官职品阶2017年高考语文1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一词为古今异义,意为约为儿女亲家。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考察内容:官职变动、宗法礼俗、地理常识2017年高考语文2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考察内容:教育科举、传统节日、官职品阶、官职调动2017年高考语文3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考察内容:官职品阶、古代少数民族及建立的政权2016年高考语文1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考察内容:皇室礼俗、皇室器物、官职品阶、官职调动2016年高考语文2卷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考察内容:官职品阶、官职调动、古代地名2016年高考语文3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考察内容:古代官职、嫡长子继承制、庙号2015年高考语文1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考察内容:人名称谓、嫡长子继承制、谥号、皇室器物2015年高考语文2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考察内容:人名称谓、嫡长子继承制、谥号、皇室器物2015年高考语文3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考察内容:古代地理、饮食器物、典故2017年江苏卷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1.《项羽本纪》中“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句话用到的是关于孔鲤聆听教诲他父亲孔子的典故。典故来自《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谥号庙号年号等人名称谓尊卑避讳、服饰配饰、古代艺术、传统节日、古代刑罚、古代作家、作品及流派等宗法礼俗官职机构、官职变动、品阶勋爵、皇室官职等古代官职科举考试、学校教育、相关官职教育科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叁文化常识三问
文化常识与课本的关系?文化常识范围和侧重?如何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方式积累文化常识?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与诗歌鉴赏题、翻译题的相辅相成?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