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加入VIP免费下载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ID:902816

大小:321.82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目标达成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句有意蕴。2.挖掘思想内涵,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 技法指导方法1:锤炼词语,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 1、“锤炼词语”的内涵词语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2、“锤炼词语”的方法(1)锤炼动词 ②典型示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描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由坦荡。”③作用品析“剥蚀”、“淡褪”、“坍圮”本来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作者在此却突破常规,使它们都带上了宾语,精确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当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时的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 (2)锤炼叠音词①内涵解说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②典型示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③作用品析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锤炼色彩词①内涵解说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②典型示例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③作用品析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方法2:选择句式,求取语言的丰富多彩 1、“句式灵活”的内涵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2、“句式灵活”的方法(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①内涵解说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饰成分较少,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议论性文章多用长句,有较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常常靠虚词来连接,追求严密周到的风格。 ②典型示例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开头就用这样一个长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③作用品析这句话初看上去有些啰嗦,把它重新组织一下,用简称改成几个短句读起来不是更顺畅一些吗?其实不然,如果改用简洁的短句来叙述,那就表达不出鲁迅先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那种沉郁、悲痛、激愤的感情和气势了。这是一篇祭文,烈士牺牲,刻骨铭心。日期、校名、遇害处所都一一用全称标示,以示痛切之感,隆重之情;之所以用紧凑、缜密的长句,既是以庄严示悲哀,同时也有申斥敌人、气如长虹的奔放之势。这显然是鲁迅先生经过精心选择的句式,如何能改! (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①内涵解说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②典型示例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③作用品析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当然,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变式句。为了使句子生动,变式句偶尔用一用还可以,不能多用,毕竟我们说话和听话还是以常式句为主。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说法,变式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确实能产生语言新鲜生动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①内涵解说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 ②典型示例《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③作用品析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 (4)灵活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①内涵解说议论文、散文中常要用到疑问句和感叹句。在议论文中,疑问句可以提出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入;可以设疑问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论证过程中,反问句还可以强化语气,增强论辩的力度。而感叹句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感情,使议论充满激情。相对于议论文的重说理,散文则重在抒情。散文中用好疑问句和感叹句,能使心理描写更加细腻,感情抒发更为强烈。 ②典型示例2008湖南卷优秀作文《彼岸花》中的两段文字:“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所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距离,它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③作用品析先是连用疑问句发问,进而推出“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观点鲜明,情趣顿生。 方法3:运用修辞,提高语言的优美神韵 1、“修辞”的内涵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不仅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而且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语言表达生动传情,极富神韵。 2、常用“修辞”方法(1)比喻①内涵解说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比喻用在叙事抒情的文段中,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人物或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喻用在议论性的文段中,用来说明事理,使事理深入浅出。 ②典型示例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伴我快快乐乐地生活;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随我无忧无虑地成长;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让我自由自在地飞翔。 (2)拟人①内涵解说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的拟人便于表达爱憎感情。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增强人们对它的厌恶感,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②典型示例那桃花一树树,一片片,无边无垠,是花的天空,花的海洋。白色的,是蓝天上飘浮的云彩,是草原上游动的羊群;粉色的,是怀春少女含羞的面颊,是初生婴儿绽开的笑靥;红色的,是闪烁跳跃的火焰,是朝阳映红的彩霞。他们抢在绿叶之前探出了头,你挤着我,我拥着你,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争着向人们诉说春的故事,争着向人们展示春的风采。 (3)排比①内涵解说排比能构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用排比点题,可以把中心阐述得更严密,更充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②典型示例请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请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请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请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一提,你就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阳光。 (4)对比①内涵解说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对比来描写,事物的特征更突出;运用对比来抒情,感情更鲜明;运用对比来议论,是非更分明。 ②典型示例你不似灰蒙蒙的春雨,你缺少那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巧和缠绵;你不似疏疏朗朗的秋雨,你没有那种“雨打梧桐响清秋”的冷凄;你不似那霏霏连绵的梅雨,整日整日地滴答个不停,叫人感到窒息和气闷;你不似那令人心烦的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把一切美好的景物全给遮没……你是独具个性啊。 (5)引用①内涵解说A.直接引用。写作时借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修辞手法就是引用。引用能使表达言简意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引用可以充实内容,突出主题,锦上添花。 B.化用古诗词。这是一种不直接引用诗词的方法,相当于“暗引”。在诗词的引用中,暗引是将原来句子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属于引用的高级形式。把古诗词化用到考试作文中,能营造优美的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阅卷老师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很好地显示你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②典型示例(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2)还记得那枝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英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在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因为执著。 (6)对偶①内涵解说对偶,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因为对偶音韵上的抑扬顿挫,上下联的和谐对应,所以诵读时表现出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感。 ②典型示例临高远眺,思潮如流,良辰美景,总看不够。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雏燕吻桃红,夏看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月如钩,冬看雪白洁如玉。 方法4:深化意蕴,增加语言的文化底蕴 1、“文句意蕴”的内涵凡名篇佳作,往往内容深刻,理性突出,因而我们的考场作文也应注重深化文句意蕴,只有文句的含义丰厚,意蕴深远,才能展现语言的内在美、厚重美。因而要在文章的关键处有警策,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才能让阅卷教师爱不释手。才能使文句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样也才能使文章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2、使文句有意蕴的方法(1)化情为物①内涵解说化情为物的“物”,是广义的物,是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化情为物要力求做到情物交融、情景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 ②典型示例《骑骆驼的小姑娘》一文中写道:“有一个骑骆驼的小姑娘:绿的袍子,红的头巾,黄的腰带。她在骆驼的双峰上,顶天而立;天,蓝蓝的;地,白白的。她唱着歌儿,冉冉地驱驼,向东方走去。东方,那刚擦过胭脂的太阳,露出了那羞得通红的脸蛋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记忆的录像上,这小女孩,依然那么娇小,那么可爱……” ③作用品析小女孩的录像究竟在作者心头激起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想象的浪花,文章没有明说。但是通过那幅造型优美、色彩鲜丽的人物剪影,读者分明能清晰地聆听到作者深情地讴歌大草原和新生命的“弦外之音”。 (2)化抽象为形象①内涵解说化抽象为形象就是不要直通通地把抽象的本意写出来,而要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把要表达的本意说出来。②典型示例请比较下面两个例子: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非常想家了。B.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望着家的方向,读着夕阳、雁阵。 ③作用品析这两句话虽然都表达了“女孩非常想家了”,但A句只是总说,简单的交代而已,“想家”是抽象、模糊的;B句则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望着家的方向,读着夕阳、雁阵”的具体意象,蕴含了思念满怀、感伤别离的孤独、凄凉感,所以给人印象特别深刻。 踮起脚尖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采用题记形式暗示主题)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排比句开篇,增强语言气势,显示深厚的语言功底,有文采。)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范文赏析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事物排列,不感啰嗦,语句简洁,句式简短有力。)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联系实际,强化说理。)踮起脚尖,成就完美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列举名人故事,增强说理的雄辩性。)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名句的引用展示了作者广泛的阅读、渊博的知识,学以致用。论证有理有据。)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深化主旨,解决问题。)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排比句总结全文,归纳中心,首尾呼应,观点明确。)(2009年湖南卷满分作文)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严密、章法谨严的议论文。文章用“独句段落,标明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主体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第一层举出的是来自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见诸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模仿价值:四层主体安排,全文总分层次的设置,常例和典型特例的选择;首尾两段的相互照应;开头段总说铺垫,主体紧扣总说分四层论说,无不丝丝入扣,端严有加。文章首尾两段运用排比,语言有文采、有气势。 尝试写作阅读下面材料,以“霸”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力求写得思想深刻,语言有文采。游戏机叫霸王,于是加热器叫浴霸,空调机叫凉霸,应考习题集叫考霸,拦路抢劫这叫路霸,在地方上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叫村霸、乡霸…… [思路提示]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而话题作文既考查考生对自然界的观察、鉴赏力,又考查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还考查考生的思维是否敏捷、联想是否活跃。因此话题作文相对于其它作文形式在构思方面是比极宽泛的。 就上述材料而言,“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见到的义项是首领、强盗、恶霸等,基本上都是负面的意义。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很多关于“霸”的现象也是负面的——车匪路霸、地痞恶霸等,因此,相对于一般中学生而言如果阅历较浅,思维僵化,那么对于该材料的立意就会趋于狭窄和偏颇。 其实“霸“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考生只要转化一些思维,跳出常规,文章的境界就豁然开朗、超凡脱俗了。在构思立意时,考生不但可以写现实生活中恶人称霸的事实及其受到正义惩罚的结果,还可以写历史上建功立业的王侯将相;不但可以写古代先贤取得的无可企及的成就,还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不但可以追溯历史上华夏儿女执着进取生活态度,还可以抒写当代中国独领风骚的雄功伟业。 “霸”不但代表着一种永不言败的豪气,一种舍我其谁的胆气,一种执着进取的锐气,一种独占鳌头的大气。“霸“还代表着一种淡泊人生的儒气,一种归隐田园的骨气,一种恃才放旷的才气,一种嫉恶如仇的正气。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表现手法:顺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抒胸臆、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法。表现手法可以多种同时进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