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初二下册语文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二下册语文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新人教版)‎ 教师寄语: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鲁迅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4.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了解背景,走进文本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2、本文写了作者作者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 ㈠研读第一部分 ‎①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②.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③.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④.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 情绪,对 ‎ ‎ 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 ‎ ‎ 作铺垫。‎ 5‎ ㈡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3.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   ‎ ‎5.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 ‎6.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 ‎7.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 ‎8.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 小结:‎ 课文第二部分讲了 ,理解了藤野先生 ‎ ‎ 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㈢研读第三部分 ‎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 四、合作释疑,深入探究 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 ‎1、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3、这些内容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影响?‎ 五、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__‎ ‎  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藤野先生》答案 二、1、(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5‎ ‎(4)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2、事 例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三.㈠①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②.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③.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④.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 失望 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 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 2.“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4.(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    ,‎ ‎(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5.(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3)被刺痛了的人(我)。‎ ‎6.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 ‎7.“那时那地”指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的时候。“我的意见”是科学救国,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是一件要紧的事,第一要紧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8.“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5‎ 小结:课文第二部分讲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 ,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㈢研读第三部分 ‎1.(1)装订收藏讲义。(2)悬挂先生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2.“小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因为“中国”是个地域概念,相对较“小”,而“学术”则是没有地域限制,属于全人类的,所以相对较“大”。‎ ‎3.藤野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在其他人的眼里也许不伟大,然后作者从与他交往中认识到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从心眼里敬重他,怀念他,所以这样说。‎ ‎4.这段文字主要是在说明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对作者的影响。而正是藤野先生的那种治学严谨、教学认真,那种探求真理的执着态度以及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殷切希望,促使作者奋发有力。其中“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新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各种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反语,指敌对势力。结尾这句话表明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敌对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四1、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一部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课堂上看电影,鲁迅弃医从文等事(第二部分)‎ ‎2、有联系。这些事从表面上,与写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处处是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 ,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日本“爱国青年” 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3、(社会背景)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五、达标检测 ‎ ‎  1.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马虎、不讲究。文中是讽刺的说法,实指关心散播那些无聊的事。‎ ‎  提示: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  2.本句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  提示:此题应抓住句中关键词,从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感情色彩人手,分析作者的感情。‎ ‎  3.赏樱花(行动)、盘辫子(外貌)、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  提示:此题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描写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  4.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  提示:此题要抓住重点信息(关键词语)分析。‎ ‎ 5.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  提示:此题要抓住全文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