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9雷雨节选示范教案粤教版必修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9雷雨节选示范教案粤教版必修

ID:885748

大小:13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戏 剧单元规划戏剧是文学世界的一朵奇葩,狭窄的舞台演绎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那里有一段段尖锐冲突的矛盾,一个个个性鲜明、鲜活欲出的人物,一句句本色个性、含蕴隽永的台词,足以让我们流连忘返、如痴如醉。当然,我们在采撷美丽的花朵时不要忘了带上锐利的工具,应当利用课堂、网络、杂志等途径去了解掌握基本的戏剧知识与戏剧鉴赏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最美的珍珠。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刻画塑造人物的,在冲突中展现人性的美好崇高与卑污委琐,从中,我们可以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涤荡自己的灵魂,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本单元的主题词是“观赏戏剧,感悟生活”。《雷雨》剧作成于1933年,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作者精湛的艺术构思、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高超的语言艺术,并认识戏剧冲突所展现的人性的美与丑。《哈姆莱特》出自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之手,是其四大悲剧之首。讲述了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内涵深刻,学生较易被吸引,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文节选部分,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剧或观赏电影把握整个故事概貌,然后重点赏析课文,深入体味哈姆莱特丰富细腻、复杂深沉的内心世界,细致品味莎士比亚的精妙的戏剧艺术,切实把握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内涵,提升自己的戏剧欣赏能力与人生境界。电影《城南旧事》,它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的眼光,去展示二十年代旧北京的社会,展示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尤具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联起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同时,影片又辅之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在教学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特色——散文美,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叙述视角与创作意图的关系。《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入了戏曲空间,景物描写与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烘托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和微妙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唱词,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一种诗化的境界,用心去体味人物心理、感悟曲词意境和欣赏戏曲语言。《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一部经典性作品。全剧共两幕,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13用心爱心专心 。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未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都是一个个谜。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象征西方当代人的某种精神状态,西方社会的某些特征。自读本文,要把诵读作为重要环节,揣摩剧中人的语言,体会它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把握全剧的中心,初步鉴赏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表达交流活动本单元是戏剧单元,所选都是中外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或控诉社会黑暗吞噬善良的人,或鞭挞丑恶的人性,或歌颂人间至美的爱情,或揭示人类自身面临的困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阅读这些作品能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震撼与洗涤,同时也是一种至美的精神享受。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本单元的学习中来,自己动脑、动手,亲身走进这个丰富而深沉的戏剧世界,因此,本单元的写作与表达交流活动围绕这一点,让学生以“我编、我演、我评”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篇小说改编成剧本,选定演员进行彩排,然后在戏剧表演大赛上展演,亲身体会戏剧的独特魅力。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基本的戏剧知识,品味戏剧语言,具备初步的戏剧鉴赏能力。2.学会理清戏剧矛盾冲突的主要方面,懂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并从人物身上读懂戏剧作者创作意图,深入理解戏剧的思想内涵。3.在表演、探究、鉴赏中透过戏剧人物认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提升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能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4.准备“我编、我演、我评”的表达交流活动,在深入赏析的经典戏剧的基础上,给学生一次展现自己戏剧才华的机会,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着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课时安排:(共计11个课时)《雷雨(节选)》二课时《哈姆莱特(节选)》二课时《城南旧事(节选)》二课时《长亭送别(节选)》二课时《等待戈多(节选)》一课时表达交流二课时9 雷 雨(节选)从容说课《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成名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表现力。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拟定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观看第一场的戏剧表演,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课时:13用心爱心专心 教学设想:总结第一场戏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观看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分析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标题阐释,深入鉴赏本剧思想内涵。教学重点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对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主题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两场戏。课时安排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主题。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雷雨的音乐和画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周朴园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现在还是先来欣赏几位同学的表演吧。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生课文节选了剧本的第二幕,这一幕又可分为两场,现在就请看第一场的表演。(台上倾情表演,台下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后掌声四起)师好,掌声很热烈,说明演员们的课前努力没白费,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生整个过程很流畅,演员态度也很认真,感情很投入,表演基本到位,特别是周朴园的虚伪奸诈表露无遗,但鲁侍萍内心的复杂心情表现不够,当然,我有点吹毛求疵了。师很中肯,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演员们的辛勤付出。(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师13用心爱心专心 好,这一场实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戏,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该怎么分。(学生思考,小声议论)生可分为“偶遇——相认——冲突——缓和”四个阶段。师很准确精练哟!他们在什么情形下相遇的?生鲁侍萍来周家看望女儿四凤,意外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就这样两个冤家就相遇了。师当时环境怎么样?生很压抑。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课文最开始一段话:“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师这段话在戏剧中叫做?生舞台说明。师正确,有什么作用呢?生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师不错啊!看来同学们对戏剧常识掌握得很好啊!两个冤家30年没见了,相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侍萍是凭房间布置认出周朴园,那么,周朴园又是怎么认出鲁侍萍的?大家讨论两分钟时间。(学生热烈讨论)生鲁侍萍的动作引起了周朴园的疑心,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生鲁侍萍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13用心爱心专心 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终于意识到眼前的鲁侍萍正是30年前被他所抛弃的梅侍萍。师相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在相认前后对鲁侍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相认前他是怎么评价侍萍的?生周朴园极力地美化梅侍萍,说她是“一个年轻地小姐”,而且还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师他为什么要这么违背事实地美化梅侍萍呢?(学生热烈讨论)生因为梅侍萍是他的初恋嘛,初恋当然刻骨铭心也是最美好的了。(学生哈哈大笑)师很直接!同学们不要笑,他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嘛,但分析得还不够深入。生老师,我觉得,人类总是有怀旧的心理,常常会觉得过去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坏很虚伪,他那时对梅侍萍可能还真是一种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呢,只是到了后来自私地为了攀附富家小姐才残忍地抛弃了她,因此我估计他与梅侍萍相恋的日子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因此,他在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室内布置保持原样不变,而且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甚至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这样,他后来极力美化他的初恋情人是可以理解的。师好,越来越深入了。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周朴园逼死侍萍之后,心里内疚,他所谓“美化”“纪念”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丑恶的灵魂而已,一言以蔽之,“虚伪”。生我不否认周朴园虚伪的本质,但我觉得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嘛,再坏的人也有他可取的一面。师好啊,越辩越明了,还有吗?生我还有补充的,他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是因为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她对周朴园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则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他始终不能忘怀那曾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几位同学的分析都精彩极了,鲁侍萍对此评价有什么反映?生否定,她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师她实际上否定了三十年前的自己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13用心爱心专心 (学生轻声议论,时间约1~2分钟)生那是后悔自己年轻时做错了事,所以后来她又说“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我觉得她这里更像是反话,表面上在否定自己,实际上揭露了周朴园的伪善的本性。生话里还含有很重的怨气,平淡的语气中却郁集了浓重的悲哀和怨恨。师很好,紧接着的谈话中,在鲁侍萍的悲愤控诉下,周朴园的虚伪、自私的本质一点一点暴露出来,那么,周朴园的丑恶嘴脸是什么时候彻底暴露的?生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问题探究】师一、在逐步暴露的过程中,周朴园有什么表现?请阅读课文,用铅笔画出。(学生静读课文并作批注)生当听说侍萍“现在还活着”时,周朴园惊愕地问道“什么?”吃惊而发愣,按理说前面那么想侍萍,这时应欣喜若狂才对,但他却因她活着而害怕,虚伪本性已渐显露。生当知道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忽然立起问道“你是谁?”已经开始坐立不安,并对鲁侍萍的身份起了疑心。生当鲁侍萍告诉他“就在此地”并问他“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却连忙说“不,不,不用”,已显露出薄情寡义的本性。生当鲁侍萍介绍了梅侍萍近况处境困难并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竟然无动于衷地说“好,你先下去吧”,毫无帮助侍萍的意思,薄情寡义的丑恶嘴脸至此暴露无遗。师二、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生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言一行都暴露了虚伪的本性。生看得出来,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中的尊严。生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师至此,鲁侍萍终于认清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的本性,“望着朴园,泪要涌出”13用心爱心专心 。激愤之下,她乘周朴园找衬衣之时以一件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衬衣,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着侍萍,周朴园是怎么反应的?采取了什么做法?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扮周朴园,女生扮鲁侍萍,朗读时要注意使语气、语调与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绪相一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朗读)师同学们感情很投入,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学生掌声热烈响起)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反应。(学生边思考边在书上作好标记)生态度陡变,终于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师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终于露出自己的狰狞面孔,随后,他为了稳住鲁侍萍采取了哪些手段?(学生热烈讨论)生先缓和气氛。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唯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生旧情重提,软化鲁侍萍。当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周朴园看到鲁侍萍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时,唯恐事情败露,于是,抓住鲁侍萍心软的弱点,虚伪地谈起旧情,“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生拿出钞票,封人嘴巴。当稳住鲁侍萍后,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当得到鲁侍萍的许诺“他(鲁贵)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他(大海)不会认你做父亲”时,周朴园想更进一步地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怨愤,了结他的罪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课堂小结师13用心爱心专心 周朴园的反应一层层地剥去了虚伪的外皮,在这场戏剧冲突中人性的美和丑产生了激烈碰撞,人物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布置作业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分别概括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一场戏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并准备第二场戏剧表演。板书设计情节发展阶段:偶遇——相认——冲突——缓和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课文的第一场戏,戏剧冲突主要在主人公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展开,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逐渐得到了展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总结周朴园与鲁侍萍在第一场戏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这也是留给同学们的作业,现在就请几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生我比较喜欢鲁侍萍,所以我来概括她的性格吧。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师很好,还有周朴园呢?生这个人物比较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虚伪。当自身利益没有受到威胁时,他就以一副道貌岸然、温情脉脉的面孔出现;而一旦有人侵犯到他的名誉、地位、利益时他可以瞬间暴露出他无情自私的狰狞面目,不惜牺牲别人的幸福甚至生命,鲁侍萍很不幸地成为他的牺牲品。师两位同学都总结得很好,在这场戏中,周朴园已经很坏了,仅仅如此吗?生还不止呢。这场与他三十年前旧情人的冲突中,他还多少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到了后面情节中他的表现更是坏到骨子里去了。师是吗?我们不如暂停分析,先来观赏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好不好?生(齐声)好。师有请我们的演员。(学生热烈鼓掌)(演员倾情表演,观众凝神观看)13用心爱心专心 (表演结束学生热烈鼓掌)师掌声说明同学们的表演是成功的,但任何事物也很难十全十美。请同学们进行评点。生戏剧语言必须富有表情性,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短短一句话却充分表现了鲁侍萍眼看着周萍打自己的弟弟的复杂、悲愤、失望的心情,但表演者从语调到表情表演不够到位。表演整体还是很流畅的。师很中肯,没有表情的语言是僵化的语言。好,我们来看看这场戏的主要冲突在哪两个人之间产生。生(齐声)周朴园与鲁大海。师他们俩是什么关系?生鲁大海是周朴园的私生子。师周朴园知道吗?生(齐声)知道。师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生冷酷无情、嘲讽打击,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利益已丝毫不念骨肉之情。生老师,周朴园这个人太坏了,俗语说“虎毒不食子”,他比虎还毒呢!(学生大笑)师这位同学是义愤填膺了,他们的冲突的根源是什么?生周朴园是工厂董事长,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鲁大海是工人罢工的代表,两人之间是阶级利益的冲突,不可调和。师准确,政治课上得很不错啊!(学生笑)在这次父子俩的较量中谁是胜利者?生周朴园。师他用了什么手段来对付他的儿子鲁大海?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两分钟。(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生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生对态度坚决的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鲁大海毫不留情地予以开除。师13用心爱心专心 这与他对付鲁侍萍所使用的手段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议论纷纷,讨论热烈)生都是软硬兼施。生都想用钱收买人心,只不过鲁侍萍很有骨气,断然拒绝,甚至撕掉周朴园给的支票,而与鲁大海一道的其他工人代表是“软骨头”,很轻易就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出卖了工人的利益。生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冲突中虽然虚伪、冷酷、无情,但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旧情在,而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时的做法让人体会不到丝毫的骨肉之情。师总的来说,在两场斗争中,老奸巨猾的周朴园都掌控着全局,运用卑鄙、奸诈的手段一一化解损害到他利益的危机,而他灵魂中丑恶狰狞的一面也在他的胜利中一步步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与鲁大海的斗争中更是被其戳穿了伪君子的面孔,大家看看周朴园做了哪些昧良心的事情。(学生阅读课文,用笔标注信息点,老师巡视)生为镇压工人罢工命令“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生“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他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生老师,我觉得他做的坏事应该不止这些,当鲁大海愤怒地揭露他时,周朴园已经变得恼羞成怒了……师他在与鲁大海的冲突中不是一直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吗,怎么这时候失了态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小声议论)生他的罪恶发家史一旦被揭穿将威胁他的名誉、地位与利益,他当然感到害怕啦。生而他的失态正反证了鲁大海说的都是事实,因此他才会不顾仪态脱口而出“你胡说”,厉声说道“下去”,要不是周萍打断鲁大海的话,肯定还有更多的罪恶被揭露出来。师好,现在我们可以看看第二场戏中周朴园的性格比第一场有了哪些发展。生周朴园在第一场戏的自私、冷酷、虚伪基础上又添加了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等特征。师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课文的第二幕戏中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剧烈矛盾冲突集中塑造了一位自私、冷酷、虚伪、老谋深算、丧失人性、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而戏剧艺术往往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的,现在我们就来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请同学们讨论两分钟。13用心爱心专心 (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生周朴园是《雷雨》中的核心人物,他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反映出来的丑恶腐朽的特点也应是当时整个资产阶级的本质,因此我认为本剧塑造周朴园这个人物是为了揭露和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师有道理,不过,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吗?这种社会定性有点问题哟!生当时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对,所以,周朴园虽为资本家,但却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这在与他的妻子繁漪的冲突中反映出来,繁漪具有当时新式女性的特点,而周朴园却要以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去约束她。所以我们在分析主题时还应判断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生周朴园对工人们的态度还反映了剥削阶级吃人的本质特征,这也应该是作者要批判的内容之一。生我觉得还应看到鲁侍萍与鲁大海身上反映出的无产阶级的坚贞而富于反抗的优秀品质,他们是腐朽社会的掘墓人,也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师精彩,同学们分析能力很强喔。下面由老师来总结一下:《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最后我们来看看作者为本剧取名为“雷雨”有什么目的。(学生轻声议论,时间为1~2分钟)生首先,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比如:戏剧情节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生我认为作者这里是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课堂小结师一场雷雨下,周家死的死,疯的疯,旧世界的腐朽造成了人间的巨大悲剧,也毁灭了它自己,曹禺用精彩的悲剧《雷雨》控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布置作业师今天作业就是写一篇《雷雨》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这部剧本的感受。13用心爱心专心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1.戏剧语言的主要特点有: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请阅读《雷雨》全剧,研究曹禺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撰写一篇小论文。2.在《雷雨》中最复杂的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他对鲁侍萍的爱情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到底有没有爱过,仔细阅读《雷雨》说说自己的看法。提示: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作品的人物内涵、作品的风格,体会作品的魅力。习题详解一、命题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找寻剧中几组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分辨出主要的矛盾冲突,以便更好地体会冲突的社会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矛盾冲突是戏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欣赏剧本,首先要弄清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参考答案:这场戏共有四组矛盾冲突,即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性爱交织着感情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冲突,鲁大海与周萍之间的冲突,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冲突。其中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主要矛盾冲突。二、命题意图:要求学生依据情节的发展,揣摩人物的语言,探寻人物的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参考答案:1.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周并不知道,也没想到侍萍会出现。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二人开始了对话。对话围绕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展开,其中周朴园几次问侍萍的身份,问语各有不同。他先是看到侍萍关窗的动作,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觉得“很奇怪”。但这时他还不知道真情,心理还比较平静,因此问的虽然有些迟疑,语调还是平静的。但是当侍萍反复说梅小姐“不是小姐”“也不贤惠”,而且点明“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吃惊,所以他“抬起头来”,直截了当地问“你姓什么”。接着侍萍告诉他梅小姐没有死,她的孩子也还活着,周朴园更加疑惑,而且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所以紧张地“忽然立起”,再次追问。侍萍继续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当她说出衬衫上的“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更加怀疑,所以慢慢地站起来,疑虑地问。当侍萍肯定了他的疑问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又“低声”问了一句。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过程。2.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涵着三十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了她的极端愤怒。三、命题意图: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人物语言去体会人物的情感意图和心理活动,领悟编剧的技巧。参考答案:当周萍打鲁大海的时候,他“厉声”制止。这其中固然可能有伪善的成分,但不能否认他还隐隐有着一丝父子之情。鲁侍萍的感情更复杂。对周朴园的无情无义,她早有领教;对周萍,除了愤怒,还有痛心。由于母子相见却又不能相认,侍萍的痛心之中还有一丝恋恋不舍,话语中的两次转折,将这种痛苦显露无遗。语言的动作性,不仅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能够吸引观众和读者,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3用心爱心专心 四、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角色和具体戏剧情景,体会戏剧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理变化。答案:略13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