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卫风氓教案

ID:844808

大小:49.5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卫风氓教案篇一: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及现实主义传统。2、把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3、积累文言词句知识;4、把握人物形象及情感变化。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接触过《诗经》有关诗歌,但对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了解不够系统全面,所以,进入高中阶段以后,要让学生对《诗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学重点:1、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重点词句;3、人物形象的特点4、赋、比、兴的艺术手法;5、《氓》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教学难点: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辨识;2、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3、人物形象及情感的变化;4、《氓》的思想内容。5、背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诵读指导,教学生诵读诗歌;3、读准字音,识记字形;4、整体把握,概括诗歌内容。教学重点:1、文体知识;2、诗歌内容。教学难点:诗歌内容的把握。教学步骤(一)导课:(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二)文学常识介绍 1、《诗经》.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共160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4古今对《诗经》的评价(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2)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 (3)吾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五篇,不知《诗》三百五篇者,不足与言吾国文学之流变。——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诗经》的思想内容广阔,涉及周民族的史诗、赞颂、怨刺、婚恋、农事和征役等,丰富多彩。三、《氓》的研读学习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一)、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二)正音正字,识记读音和字形愆:qiān将:qiāng垝垣:guǐyuán载:zài于嗟:xū可说:tuō徂:cú汤汤:shāng靡:mǐ隰:xí总角:jiǎo泮:pàn咥:xì夙:sù渐:jiān(三)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概括每一章的内容,然后划分本诗的结构层次。订正:1.诵读《氓》,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氓来求婚,女迟为媒女耽相思,氓娶于归男女婚变,妇为情伤 妇无差失,氓自薄幸妇为操劳,氓竟施暴妇盼偕老,氓已情绝本诗可以概括为《婚变三部曲》:1——2章:爱恋甜蜜幸福3——5章:婚变沉痛怨恨6章:决绝清醒刚强四、布置作业1、熟记《诗经》相关知识;2、识记本诗字词形音;3、背诵本诗第1、2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的梳理学习识记;2、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3、人物情感的变化。教学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梳理学习。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及人物的情感变化。教学步骤:1、词义理解(1)将子无怒:读qiānɡ,愿,请。.(2)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3)淇水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4)渐车帷裳:溅湿、浸湿。.(5)(6) (7)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信誓,盟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①匪来贸丝:通“非”,不是.②将子无怒:通“毋”,不要.③于嗟鸠兮:通“吁”,叹词.④犹可说也:通“脱”,脱身.⑤隰则有泮:通“畔”,边岸.(2)一词多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品德、德行?.?”:恩德、恩惠①德?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感激,感恩?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室劳矣:无、没有?靡.?②靡?于是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倒下?.??载笑载言:动词词头,无义③载?.?怨声载道:充满?.:说?载笑载言.?:预兆④言?体无咎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言.将子无怒:愿,请.??出郭相扶将:扶持,扶助.⑤将?上使外将兵:率领.??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3)虚词归纳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介词,表方式,用.??独以近城故: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3、古今异义(1)氓之蚩蚩.古义:民,文中指诗中的男主人公,音ménɡ。今义:流氓,音mánɡ。(2)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3)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4)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5)以我贿迁.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6)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4.词类活用(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三岁食贫: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无标志性判断句。(3)6.翻译句子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答案(1)那个人老实忠厚,拿着布匹来换蚕丝。(2)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定为我们的婚期吧。(3)(我)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4)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氓》中的女子和氓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加以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2、各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组选派1个代表发言)。3、订正:答案1、形象特点:(1)《氓》中的女子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代表。(1)她纯洁天真多情。入世不深,以致很容易便以心相许了;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怨,秋以为期。”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篇二:《诗经氓》教案《诗经·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2、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几个重要字词的用法2、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歌曲《在水一方》,询问学生歌词出处。明确:歌词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学生自由发言。(2)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教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部作品。(板书:《诗经?氓》)二、《诗经》知识回顾(10分钟)让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教师补充总结。明确:(一)《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生活。原本只称《诗》,汉代儒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就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二)《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160篇。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105篇。它是朝廷的正统音乐。(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2.《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对人或 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等各种句式,只有个别诗以杂言为主,如《伐檀》。《诗经》常常采用叠层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之间,仅有个别字的改换,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三、文章梳理(30分钟)(一)正音分组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课件展示)匪fēi我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将qiāng子载zài笑载言于嗟xūjiē鸠兮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隰则有泮pàn(二)明义 四、合作探究(20分钟)五、艺术特色(20分钟)六、课堂小结(5分钟)三、研读——明其意。(一)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二)生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内容。(三)师做引导:同学们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变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呢?氓——那个人——人生还只在初见。(初相逢)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处于浓情蜜意的热恋中,相敬如宾。(爱恋,相思) 尔——你——比子少了敬称,多了随意,更显亲密——今日我要成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士——青壮年男子——那个男人——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婚变(悔,恨,怨)尔——你——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还有岸,隰水还有边,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决绝)(补充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四、品读——识其人。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分组讨论。示例: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哥送到大门外还不行,还要送过淇水来;送过淇水不罢休,还要送你到顿丘。 痴情——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2、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讨论:秋以为期,婚期早还是晚。)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3、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5、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 引导:作者在写奉劝女子不要沉迷于感情之中前,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桑叶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丽。鸠食桑葚——喻女子沉醉于感情,引出对女子的慨叹——比兴。6、思考:读本节诗时,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反复诵读本节诗,读出情感。7、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这三节诗背诵下来。继续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6、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7、吃苦耐劳——师引导,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8、在这种种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却一心一意苦心经营着这个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过越富裕,女子却容颜衰老——“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9、引导:“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镜里朱颜改”的原因有哪些?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10、(1)生活贫困(2)日夜操劳(3)男子变心(4)男子施暴。11、思考:面对这样一个三心二意,品行无德之人,女子是该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呢,还是该怎样做?12、齐读最后一节。13、8、清醒的认识,断然的决绝,刚烈的性格。所以要读出那种清醒和决断的语气。找生试读,师范读。 14、留5分钟,学生试背这三节诗。15、美读——诵其文16、学生齐背全诗。17、质疑探究:18、文中多次出现了“淇水”,你认为淇水有怎样的作用?19、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初涉爱河,爱情的见证。20、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泪水如淇水浩荡,女子被休回家。象征悲伤的泪水。篇三:诗经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和她是故事中的两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二、知识积累1.《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 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 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的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简介《氓》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可以自由恋爱。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 主的。不幸的是,女主人公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诗人借被弃回娘家后女主人公口吻写下了《氓》这首诗。三、文本解读1.听《氓》的配乐录音带,要求学生给个别字词注音。2.学生齐读全诗,诵读提醒:《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二二节拍)。3.整体感知,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大意。——女子自述其婚恋悲剧:诗的开头从两人定情写起,“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口气活泼俏皮,见出女主人公“率真直爽”的个性。“送子涉淇??..秋以为期”,写她虽然责怪“氓” 没有请媒人来正式提亲,没有立即答应“氓”的求婚,可是面对生气恼火的“氓”,她情意绵绵地一路相送,并温柔地劝慰他,最终答应秋天办婚事。这几句表现了她是一个温柔而有主见的女子。从诗的最后一章里的“总角之宴,言笑宴宴”来看,两人小时候是邻居,关系很融洽,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两人的家离得比较远。因此,两人之间是有很深的感情基础的,“氓”贸然来求婚并不冒失,女子答应了他也不是出于轻信。——两人关系明确后,女子开始享受甜蜜(有时候带点苦味)的恋爱生活。“不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出了女子对爱人的深挚依恋。“尔卜尔筮??以我贿迁”写两人很顺利的结婚了。——“桑之未落??不可说也”是议论性的诗句,暂时中断叙述事,却又隐隐暗示了接 下来故事的走向。“吁嗟鸠兮??无与士耽”连用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下来,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让人预感到不如意的事情终究发生了。第四、五两章总括婚后生活状况,并表明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雪上加霜的是,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她,反而笑话她,她只能自己伤心!回忆至此,女主人公的心情低落到极点。——最后一章表明女子决绝的态度。回想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 怨恨、留恋、痛苦等复杂情绪一时都涌上心头,但她已经对“氓”彻底失去了信心,只有干脆明了的说算了吧!这种处理方式表现出女子的清醒与坚强。4.自读全诗,思考:这首诗讲述了怎样一个爱情故事?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了婚;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时光流逝,随着生活的好转,“氓”的脾气却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也荒唐起来,对女子始乱终弃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难过。但是, 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彼此决绝了断吧!(学生阐述,教师加以引导形成板书)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第五章:补叙婚后的苦楚和处境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5.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一直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阅读全诗,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故事情节)(感情基调)第一至二章:恋爱——热情幸福第三至五章:婚变——怨恨沉痛第六章:决绝——清醒刚烈、坚强6.在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基础上,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出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诵读情况二、合作探究1.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拿布换丝来和女主人公谈婚事。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3.女主人公源于感情的变化,她对于那个负心汉的称呼也在不断变化,有“氓”“子”“复关”“尔”“士”等。4.分析诗中人物形象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卑鄙的男子“氓”的形私自利的坏家伙。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女人对他来说是劳动力和满足私欲的工具,一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相。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 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辱,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伤,在彻底无望的处境中,她变得清醒而坚强,和氓彻底地决绝,这使我们看到了封建.中受压迫和欺凌的底层妇女身上的另一面。5.探究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所谓《诗经》“六义”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作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分析: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探究这两处比兴手法的好处。结构上,(1)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2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3内容上,(1)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貌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 人感情枯竭时。(2)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得勤劳。三、《氓》的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1)男子前后态度的对比。“当年他来求婚时,面带着嗤嗤然的敦厚的笑,还玩了一个可爱的小花招,他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却是来找我商量婚姻大事。”然而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的欲望一旦达到,就变得如此不仁和凶暴。(2)女子际遇与心情的对比。恋爱时,“我”深感于他的爱恋与诚意,曾有过多少美好 的憧憬与苦乐相容的梦。他来得匆忙,连媒人也没找好;“我”送他过了淇水到顿丘,约他秋天再来结同好;“我”登上颓垣将他盼望,不见其人,“我”眼泪簌簌地掉下来,而一见其人“载笑载言”无比欢喜;然而结婚后,尽管“我”任劳任怨,早起晚寝,不分今日与明朝,可谁知到头来,他却翻然变脸,始乱终弃!这种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男子凶暴不仁的性格与女子善良温厚的品质。2.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全诗是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写成的,诗人成功得运用了边叙述边抒情的手法,在叙事中抒情,又在感情的抒发中将人物的身世、遭遇徐徐道出,两者有机地融合,对于充分表现弃妇又怨又恨、又要完全忘却又无法摆脱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是再恰当不过了。例如,当她 叙述到两人由恋爱到结婚时,就中止叙述,用形象的比喻劝告女性不要过于相信男子的爱情,抒发了她后悔、痛苦的情感;而当她叙述到婚后男子行为蜕变的时候,她忍不住怨恨地骂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最后一章则全是女子的感情表白,抒情性强。3.比兴手法的运用四、课堂拓展1.《氓》反应了当时怎样的.生活画卷?(1)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2)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3)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2.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是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指古代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成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五、课后反思篇二:《诗经氓》教案《诗经·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2、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几个重要字词的用法2、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歌曲《在水一方》,询问学生歌词出处。明确:歌词出自《诗经》中的《蒹葭》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学生自由发言。(2)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部作品。(板书:《诗经?氓》)二、《诗经》知识回顾(10分钟)让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教师补充总结。明确:(一)《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生活。原本只称《诗》,汉代儒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就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 所以又称“诗三百”。(二)《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160篇。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105篇。它是朝廷的正统音乐。(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2.《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等各种句式,只有个别诗以杂言为主,如《伐檀》。三、文章梳理(30分钟) (一)正音分组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课件展示)匪fēi我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将qiāng子载zài笑载言于嗟xūjiē鸠兮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隰则有泮pàn(二)明义四、合作探究(20分钟)五、艺术特色(20分钟)六、课堂小结(5分钟)三、研读——明其意。 (一)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二)生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内容。(三)师做引导:同学们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变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呢?《卫风氓教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