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国论》教案1

ID:826371

大小:3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国论》教案1知识和能力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过程和方法提要钩玄——梳理文章脉络;因声求气——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悟苏洵“敢言天下之弊”的精神和“借古讽今”的智慧2、培养高中生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教学重点因声求气——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苏洵在《六国论》中表达情感、创造文气方面的艺术魅力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探究法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先向大家介绍一副有趣的对联,这副对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知道这“父子三词客”是谁吗?(学生回答:苏洵、苏轼、苏辙)对。是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更有趣的是,父子三人同题作文,都写了《六国论》,而苏洵的《六国论》尤为后人所推崇。今天,我们来共同品读苏洵的《六国论》。二、听读→圈点勾画•感知文意1、检查预习:六国互丧(sàng)暴霜露(pù)当与秦相较(tǎng通“倘”)或未易量(liàng)食之不得下咽(yān)日削月割(xuē)2、学生质疑、答疑。3、学生听读,感知文意。三、自读→提要钩玄•理清结构1、学生自读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 问题: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②最后两段是否有蛇足之嫌?四、品读→因声求气•体验情感(幻灯片出示)据《宋史》记载: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赂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对北宋王朝这种赂敌偷安的政策极为不满,深感忧虑,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教师: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历史论文,但苏洵本意不在研究六国历史,而在借古论今,指出宋朝国策之非,为宋朝危机敲响警钟。苏洵在议论的同时,还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并且这种情感从开头一直贯注到结尾,形成沉痛激切的文气。可以说,文章句句写古,句句讽今,句句含情。学生诵读,教师指导:学生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以“暴”“斩”“尺寸”极言祖辈父辈创业之艰辛,读的时候注意节奏和情感。)学生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设对比论证,有一种不甘心的语气。)学生3: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呜呼”“悲夫”两个感叹词,议论兼抒情,情感之沉郁,语气之激切。)学生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最后再来一抹余音,而且是一股最强音,其情其气,愤郁激切,发人深省。)教师总结:通过诵读我们发现本文气势雄浑、情感充沛,尤其是最后两段卒章显志而又不失含蓄深沉,实在是难得的佳句。五、课堂小结 读苏洵《六国论》,不惟其说理缜密,气脉中贯的行文作风值得后人赏鉴,其渗透于文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敢言天下之弊”的处事作风更彪炳千秋,启迪后世。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苏轼、苏辙的《六国论》。附:板书设计六国论苏洵提要钩玄弊在赂秦借古讽今不赂者以赂者丧因声求气声急缓轻重高低强弱气沉痛激切悲愤惋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