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说木叶教案

ID:804287

大小:59.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木叶》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重点难点:1、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如: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教师点拨、整合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2、走近作者:林庚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基础自测:字音与字义(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袅袅照浦褒扬灼灼亭皋寒砧涔阳万能锭言筌窸窣迢远袅袅——灼灼——寒砧——亭皋——萧萧——疏朗——窸窣——冉冉——缠绵——绵密——迢远——相去无几——2、速读课文: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木叶”“树叶”有什么区别?暗示性、启发性、感染性的理解阅读文本整体把握:概括文章内容第1段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3、析段研句突破重难(点)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2)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3)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教师点拨抓关键语句,删繁就简,突出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利于理解。1)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木”→(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2)“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3)“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教师明确: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落)木(叶)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枯黄干燥空阔疏朗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树(叶)春夏之交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饱含水分饱满绵密密密层层浓阴满地生机活力 1、挖掘文本提升思维“‘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探究一下“艺术形象的领域”哪些因素使得二者产生了几乎是一字千里的差别?进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从“木叶”意象入手来阐述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进而会启发我们把握鉴赏诗歌的普遍途径:要注意读出概念后的意味。也就是“言外之意”的理解。教师明确: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意象本身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其次,诗人大胆的发挥创造性;再次,抒情的特定场合……2、举一反三,迁移巩固:语言有概念的意义,也有潜在的意义。中国诗具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暗示性)特征。1)摘抄:“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2)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捕鱼用的竹制的篓子,有口,内有逆刺,鱼进入就出不来。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会忘了竹笼;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就会忘了语言。3)关于“梅”的意象讨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他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4)关于“月”的意象讨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落乌啼霜满天杨柳岸晓风残月波心荡,冷月无声5)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6)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齐读后思考把客船换成航船、小船,感觉读来有什么不一样?明确:在概念上是一样的,但客船的客暗示了诗人作客他乡,面对夜晚的月落,乌鸦叫钟声唤起了无限的客愁,而航船却没有这么多的内涵。7)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8)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9)无边落木(落叶、木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树)春比较。无边落木(落叶、木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落木”是一种寒冷萧条,干黄空阔的深秋意境,给人一种苍茫孤独飘零之感,切合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换成”落叶”环境便发生变化,变成了细雨绵绵,繁茂的密树,如此多雨的春夏之交,又怎么会有无边的落叶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树)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6、古典诗歌常见意象资料小整合(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2)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3)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4)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多用于抒写离别之苦。(5)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