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沁园春•长沙x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沁园春•长沙x

ID:791912

大小:954.27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 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小令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 沁园春: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起初是题目,后仅表示一定的格式) 【诗歌鉴赏】诗言志志:心意、情感。诗歌的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诗歌较易理解,但诗味道不浓。间接抒情的诗歌诗味足,值得品味。 【诗歌鉴赏】学习诗歌应注意:1、多诵读,感受诗歌的画面和音乐的美;2、了解必要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思想(知人论世);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从而把握诗歌意境。意象是诗人运思而成的,蕴含诗人情感的形象,众多的意象构成整体的意境。4、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5、感知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技巧,品味诗歌的韵味 【诗歌鉴赏】本单元的学习安排1、多诵读,背诵精彩诗歌;2、掌握读诗的方法;3、了解现代诗的种类及代表作4、尝试写诗,评论诗歌。5、尝试给全班同学讲诗。备选篇目:《死水》《我愿是急流》《雨巷》 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通过诵读本词,在涵咏中去感受作者思想情感;通过分析本词,掌握其语言特色,领会其雄奇健崛的风格。写作背景朗诵欣赏内容理解鉴赏评价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朗诵欣赏内容理解鉴赏评价返回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 返回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朗读、想象,本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分别概括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内容理解独立寒秋傲立深秋的形象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远)(近)(仰)(俯)静百舸争流层林尽染动万类霜天竟自由(点面结合) 内容理解独立寒秋傲立深秋的形象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远)(近)(仰)(俯)静百舸争流层林尽染动万类霜天竟自由(点面结合) 炼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不着色而色彩自现。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用“翔”而不用“游”,表现鱼游动时自在无碍之感。 内容理解独立寒秋傲立深秋的形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心有所思,心有所感问谁主沉浮?豪迈气概,博大胸怀通过寒秋、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副万类竞自由的生机勃勃的秋景图,(?)展现了诗人非凡气魄、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意欲主宰大地,指点江山。 ``内容理解独立寒秋傲立深秋的形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心有所思,心有所感问谁主沉浮?豪迈气概,博大胸怀忆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曾记否豪迈的革命情怀呼应返回 内容理解下阕:下片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内容理解全词:上片写景,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追忆往事,表现了革命豪情与壮志,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返回 鉴赏评价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思路与结构 鉴赏评价上阕提出一个伟大的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以一个伟大的答结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问一答,在结构上是明显的互相照应。思路与结构 鉴赏评价一切景语皆情语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在诗人笔下,秋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显然与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相关。情景交融 鉴赏评价伟大的意志,雄奇的风格客观图景中饱和着作者胸襟的万顷汪洋,从而富于奇趣。挺拔劲倔的意志,与作品壮阔的意境结合在一起。笔力遒劲,造语豪放,精力弥满,意气昂扬。返回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B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