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语言品味完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语言品味完美

ID:776902

大小:267.36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1-11-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 言 品味 中考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要求 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 ⒉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 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语言赏析的出题角度 一 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含义”指: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话外音,潜台词 例:理解“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中“标本”一词的含义。——《苏州园林》 解题:结合上下文,了解“标本”指的是苏州园林在我 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所以得出答案—— “标本”指 各地园林学习效仿的范例,样本。 例:理解“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的含义。 解题:抓住关键词“世袭”“效死者” ;联系修辞, 拟人。 “世袭”指世代继承,“效死者”指树对大地 的极度忠诚。所以得出答案——句子理解为那树世代 生长于土地之上,对土地极度忠诚,至死不渝。 二 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 结构上:线索,铺垫,照应,过渡,设悬 • 内容上:塑造形象,突出主题, 表达作者情感 • 表达效果上:生动形象,准确,严密 达到表达效果的常见途径 •生动形象 运用修辞,如:排比,反问,设问,反复, 对偶,夸张,拟人,比喻,(引用,谐 音,双关) •准确,严谨 运用一些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大约,据 说,基本上,一般情况下,…之一,可能 三 品析文章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有;朴实,诙谐,严谨, 优美,形象生动,(犀利,深沉)等 例:①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试 举例分析。 ——05徐州 说明文《萤火虫》 ②这篇文章的语言诙谐幽默,请以第3段 语句为例作简要分析。 ——06鼓楼一模 散文《老钱的灯》 四 体味词句表达的情感 情感可以是作者的,也可以是所描写的人 物的。 例: ①结合上下文,谈谈“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 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 ——05广东 散文 《一窠八哥的谜》 ②体味“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 他情人肩上的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在女正 身像上。”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05宁波 散文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语言赏析的出题角度 •一 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二 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 品析文章语言特色 •四 体味词句表达的情感 答题方法指导 •(一)如何品析字词含义: •含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话外 音,潜台词。 •基本方法——依据具体语境。 •理解本义。 •结合语境,理解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园林》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题步骤: •理解本义:标本,是指保持实物原样或 经过整理的,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 动物、植物、矿物。 •结合语境:苏州园林……我到过的不过 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 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 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得出答案:苏州园林是别处园林修建时 学习、研究、参考用的典范、样本、范 例。 (二)如何品析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 •借助修辞手法。 •结合上下文内容,联系文章的主 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堂练习 基本方法: •1.抓住修辞 •2.联系语境。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 扭,实在标致极了。 问:句中的“标致”应该如何理解? • 答题步骤: • 语境——丑态百出。 • 修辞——反语。 • 得出答案——“标致”一词运用了反语 的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与嘲讽。 •3. 阅读《瀑》,联系上下文说 说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字“分娩 着层次不穷的雪浪。”的妙处。 •答案:“分娩”运用拟人手法, 贴切地表现瀑布不断衍生的形态, 体现它的生命活力和激情。 当堂练习 (四)如何品析句子的表达作 用或效果。 •问法一: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线索、铺垫、照应、 过渡、设置悬念、总结全文…… •内容上——塑造形象,突出主题, 升华中心,表达作者情感…… •15.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结合全文,从内容 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因为我在妈妈简单而温暖的爱里,突然明白, 女儿离不开妈妈,就像豌豆离不开温暖的豆 荚。 • ——2009年中考 河池《一场难堪的暗恋》 •答案: •内容上: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理 解母亲之后的感激之情。 • 结构上:点明中心,照应题目。 (四)如何品析句子的表达作用或 效果。 •问法二:请赏析这个句子,说说它 的作用。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 •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 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重重细细的波纹。 •——2010年中考 南京《天窗》 •修辞手法。 •关键词语。 •特殊句式。 •多种感官。 •关键词——句中关键的、富有表 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 词。 • 1.排比的句式。 • 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 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 2.对举的句式。 • 如: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倒装等特殊的句式。 • 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再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 扬的流苏。” •多种感官——听觉、嗅觉、视觉、 触觉、味觉等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 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 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 空气里酝酿。 修辞——采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将 春风吹拂比作母亲的手在抚摸,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充满生活气息。引 用诗词名句,更彰显了春风的和煦,使文 章更富于文采。 案 例 分 析 《老钱的灯》 案例一 ⑧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 一盏灯……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 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黑夜之轻都压得自 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 煎饼果子。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的喘息着, 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有时真想喊一声:“嘿, 老钱,悠着点儿!” 21。品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 病例: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灯亮的长久。 • 问题分析:答案空洞,没有结合具体语境,没有联 系文章的中心(体会老钱的性格特点)。得1分 • 答案示范: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灯的嗡 嗡声比做人的喘息,将灯的持续点亮比做时间的磁 带在转动,突出了老钱的灯工作的时间很长,也从 侧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治 学过程。 有角度 结合了具 体语句 结合了中 心 • 案例二 ③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那间斗 大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身影在墙上漫涌着。常 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忽 然杯翻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于是 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的未免过早 的头顶上波动着。我常常首先倡议解散,因为我知 道人走茶凉之后,那只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 23。这篇文章的语言诙谐幽默,请以第三段语句为例 作简要分析。(3分) • 病例一:“青黄的灯光在他秃的未免过早的头顶上 波动着。”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钱在学习上孜孜 不倦的精神。 • 问题分析:没有审清题目,赏析角度有误(幽默的 语言风格)。 • 病例二:用了“保甲连坐” “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 (湿)人。”这词句,使故事生动幽默,使情景更 形象。 • 问题分析:没有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空洞。 答案示范: 用“保甲连坐” 这个古代法 律制度中的刑法,诙谐地表现老钱的小屋中 师生挤作一团的情景 。 (“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 ,用谐 音法诙谐地表现了大家被茶水弄湿时的狼 狈情景。) 同时也很好的烘托了其乐融融,轻松愉快 的气氛,表现了老钱的平易近人。 结合了中心 结合具体语句 有角度 联系上下语境 结合具体语句有方法有角度 做语言赏析题的两个注意 • 理解分析时注意 • 答题表述时注意 明确赏析的角度 结合上下文语境 联系文章的中心 结合作者的情感 抓住关键的词语 结合具体语句表达 语言简明准确到位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