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二)导学案(新版)青岛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页/共 2 页 课题:《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从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过程中,增强观,察、归纳、猗测 和验证的 能力。 2、能针时题目特征?活运用乘法运算律,使之计算简便。 再占班占・ ,屋:知道乘法运算律并会应用。 难点:使学生比较是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符号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预习窠 自主学习课本 P60--6J 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计算下面算式: ①(-6) X (-5)= ②(-5) X (-6)= (2)计算: 2、(-4) X (-5) X0.25= 3、(-4) X0.25X (-5)= 探究案 一、探求新知。 比较(1)中的题目,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2)中的题目,由四个小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由(3)中的题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点拨指导:正如你刚才看到一样,小学学过的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合, 即有理数 的乘法也满足: ①乘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⑧乘法分配律:a(b+c)=ab+ac 三.总结结论:几个不为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 偶数时,积为 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枳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注商:只凄有一个因数为 0,则枳为 0. 四、精讲点拨: (1)、教材例 2 关键是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计算又快又准。 需要注 意的是在交换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2)、教材例 3 先确定积的符号,使运算简便。这样的题目确定积的符号时只考虑负因数 的个数, 无需考虑正因数的个数。 训练案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 召开家长 第2页/共 2 页 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田里的阅读活动灭阅读情况 及时传递给家长,要 求孩子回家向豕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 选择题: (1)、两个有理数的和是负数,机也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A.互为相反数 B.其中绝对值.大的数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C,都是负数 D.其中绝对值大的数是负数,另一个是正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 律循之 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求,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 习”一称。 其实“教逾”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 管教育生员者则谓 “教授”和“学正二”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二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 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 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A.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假较大的 因数的符号 B.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 C..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因数异号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 士”,这 与当今“博士”含义巳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 师”。"教 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渭。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 授者;而后 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巳诙立了,主要俗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 仅要作人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 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 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 本概念都具有了。D.两数相乘,如果积为正数,那 么这两个因教是正教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赍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 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 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 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赍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 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 一年便可以枳累 40 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 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 考书吗?(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个数同 0 相乘,仍得 0 B. 一个数同 1 相乘,仍得原数 C. 一个数同-1 相族一得原数的相反数 D,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乘枳为 0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