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7、8、9的乘法口诀、倍的认识)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7、8、9的乘法口诀、倍的认识)说课稿

ID:767981

大小:64.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8-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说课稿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 说教材 ‎ 《7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了2---6 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本课时学习过程中, 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 、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 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 难点: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取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教学。首先创设七巧板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自己实践探索(实践探索法)(从一个图形需要7块七巧板,两个图形需要几块?三个呢?......学生自己解答(几个7是几),然后总结自己所用的方法,联系乘法的性质,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自己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口诀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以及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诀的记忆和运用,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创设情境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二是合理应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本着“授之以渔”的目的,对照教法和学习内容,本课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阶段。‎ ‎  通过复习6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题,在上课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七巧板从而引出今天学习关于数字7的知识也就是7的乘法口诀。‎ ‎2、探究学习新知阶段。‎ ‎ 在过去学习乘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让学生自主地编写7的乘法口诀。‎ ‎ 首先我出示用七块七巧板拼成的图形,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并相应地说出拼2个图形需要多少块七巧板呢?然后根据说的结果问学生时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回答2个图形就是2个7相加.那3只……7个图形共需要多少块七巧板,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答出。并且让学生回答他们是怎么算出几个图形需要几块七巧板的。然后,我让学生通过理解“1个7是7, 2个7是14……”,学生根据“几个7相加是多少”,编写乘法口诀。‎ ‎ 最后,让学生根据编写的乘法口诀找找规律,让学生更方便记忆。‎ ‎3、应用阶段 ‎ 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接着为了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应用练习。‎ 这一环节通过多种练习(如对口令、口算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活动中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同时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 ‎4、总结评价阶段。‎ ‎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这样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唤起爱数学,学数学的学习欲望。‎ ‎ 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  一、说教材 ‎《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1—7的乘法口诀”以后,所以教材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  二、说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  (2)能力目标: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  三、说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回顾之前所学习过的1-7的乘法口诀。‎ ‎  (二)探究新知:‎ ‎  1、自编口诀,发现规律 ‎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1到7的乘法口诀,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编口诀前我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填表格,然后说一说从表格里你知道了什么,再来自己编口诀。‎ ‎  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用口诀解决问题,在明确了口诀表示什么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8的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发现规律,这样使学生在后面更容易背诵口诀。‎ ‎  2、读,背,对口诀 ‎  在初步认识了8的乘法口诀后,接下来的任务让学生记住口诀,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记忆。‎ ‎  首先我让他们齐读,又因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接着自由背,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给对方听,紧接着认为自己能背的都背一次。‎ ‎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  1、“做一做”第1题,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也是检测对口诀的记忆。‎ ‎  2、“做一做”第2题,通过计算说出用到的口诀。‎ ‎  3、关于计算螃蟹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不错,不仅会编8的乘法口诀,而且还会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最后,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清楚的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 ‎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9的乘法口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 本课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第80页例4,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列出9的乘法算式,根据算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发现其规律,是乘法口诀中的最后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8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二、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掌握了1—8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1—‎ ‎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有了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能够通过主自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基本具备了自己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但是,由于二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不长,而且班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能力不均,所以在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 教学目标:1.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 2.经历探索、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的能力。 ‎ ‎3.在编写口诀和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 ‎ 教学重点: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 ‎ 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 四、教法学法: ‎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 1. 说教法。‎ ‎ 本节课在编制9的乘法口诀和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将灵活选择引导发现、尝试学习、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营造可探索的学习时间。‎ ‎2. 说学法。‎ 在以“实新”‎ 课堂为核心的标准上,我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我将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于一体,通过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和练习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 五、教学流程: ‎ ‎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1.复习1—8的乘法计算 ‎2.出示“龙舟赛”的情境图,画面中的情境你们见过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再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这副图中有几条龙舟在比赛?每条龙舟上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参加龙舟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什么知识?‎ ‎ 3.揭示课题。(板书)9的乘法口诀。‎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赛龙舟为切入点,集中儿童的注意力,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观察发现每条龙舟上的人数是相同的,都有9个人,有9条龙舟等数学信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尝试学习,编写口诀 ‎ 1.解决问题,理解意义 ‎ 结合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袋鼠跳格图”,让学生逐一算出2个9相加、3个9相加……9个9相加的结果,并且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再通过袋鼠的均匀跳格,使学生清楚知道9的乘法口诀中每一个积的来源,理解相邻两个积之间是一种相差9的关系,为学生正确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正确算出口诀中的每一个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根据以上的学习资料独立思考列出9的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自己列出9的乘法算式,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3.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根据9的乘法算式,以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在小组里面交流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再整体观察9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寻找并发现规律。 ‎ ‎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记忆9 的乘法口诀作铺垫,加深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 (三)点拨指导,牢记口诀 展示学生的自学情况,即时点拨,再以各种形式记口诀,如:师生对口令、同桌相互背口诀、集体齐背诀等。‘‎ ‎ (四)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 采用开火车、师生对口令等方式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运用,突出练习的层次性。‎ ‎ (五)自我反思,提炼成长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收获,回顾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 ‎ 9的乘法口诀 ‎ 1个9   1×9=9 一九得九 9×1=9     ‎ ‎ 2个9    2×9=18   二九十八   9×2=18  ‎ ‎ 3个9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 ‎ 4个9  4×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 ‎ 5个9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 ‎ 6个9 6×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 ‎ 7个9 7×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 ‎ 8个9 8×9=72   八九七十二  9×8=72   ‎ ‎ 9个9  9×9=81   九九八十一 ‎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倍的认识》说课稿 ‎ 一、说教材 ‎ ‎ ‎ ‎(一)教材分析 ‎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课件中4个例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两题,认识“倍”并加深理解。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第二个层次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第三个层次是第4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二)学情分析 ‎ 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三)目标定位 ‎ ‎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倍 ” 的含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二、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 ‎1、练习巩固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 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 三、说教学程序 ‎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四部分展开学习。 ‎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 从“美丽的花坛”着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题目的有用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根据这些已知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花的朵数,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揭示“倍”的概念。 ‎ ‎(二)活动尝试、教学例题 ‎ ‎1、认识“倍” ‎ 根据题目的已知信息,教材呈现分行排列的蓝花和黄花,把它们2朵2朵地圈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有3个2朵,由此告诉学生: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 ‎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在前面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呈现了分行排列的3朵蓝花和6朵黄花,要求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先3朵3朵地圈一圈,再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由于黄花有2个3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分析“1倍”这一概念,强调倍数关系中的那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即“看作一份”的那个量,是可变的,是相对而言的;课件呈现一个胡萝卜和六个茄子,让学生认识到6个1就是1的6倍这个概念;紧接着呈现一个茄子和一个胡萝卜,让学生认识到胡萝卜的个数是茄子的1倍;再呈现两个胡萝卜和两个茄子,让学生认识到个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述为,这一个是另一个的1倍。‎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 课件上第二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第一行的圆球与第二行的圆球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大数里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其中,习题纸上第1题以看图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认识到:把4个小月亮看作1份,小太阳就是小月亮的5倍;两个小笑脸看作一份,心形是它的4倍。第2题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第二行三角形的操作,进一步明确:大数里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 课件上第3题显示2朵蓝花,8朵红花,先让学照样子在图中连一连,再完成相应的填空,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除法运算的含义是一致的。再做两个同类型习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设计意图:上述几道题从观察、操作到填空、计算,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考,教学要求逐步提高,体现了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加深认识、掌握方法的明确意图。‎ ‎ ‎ ‎(四)课堂总结,延伸新课 ‎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课后或者回家后,到生活中找一找,也用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吧。 ‎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 ‎《倍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倍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倍的意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做具体阐述。‎ 一、 说教材 ‎ 《倍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倍的认识》中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说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倍,但是由于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学生对倍并不陌生。‎ 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 说教学目标 ‎ 1、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 2、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设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 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但抽象思维还不够发展。‎ 二、 说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水彩笔、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贴画若干。‎ 三、 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卡片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圈一圈,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在学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到最佳学习状态,采用操作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思维特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__个步骤来展开。‎ ‎(1)创设情境,引出倍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我先播放音乐《拨萝卜》,引导学生一起跟唱,出示情景图后我分别让学生找一找有关萝卜的数学信息,在学生分别说出三种萝卜的数量时,让学生说说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例题开始,通过萝卜根数的变化,从而引起倍数关系的变化,让学生边看图边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学具,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认识;第二层次圈图,教师让学生通过圈一圈使学生加深对“倍”‎ 的含义理解;最后通过摆和圈让学生说一说三种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此环节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 “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我主张从实际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让生活素材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拉近了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倍的含义。我把“做一做”的第一题处理了一下,编成一个故事情境:‎ ‎3名小朋友植树,植了9棵树,树植好了,环境变美了,引来了18只可爱的小鸟。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再呈现问题,树的棵数是小朋友人数的几位?小鸟的只数是小朋友人数的几倍?这一设计另外的一个作用是顺势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 (4)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知倍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练习设计时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共设计了三种练习:‎ 基础型:教材中第50页的“做一做”,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提升型:练习十一第1题,使学生在变化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 拓展型:练习十一第4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这一环节中,(其中第1题经过改编处理)及练习十一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5)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一、 说教学评价 ‎ 根据以上教学说明,我对本课进行简要评价:(1)以学生为本开展有效教学的课堂,在认识倍时,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讨论和交流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 (2)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体现层次性。(3)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萝卜作为学习素材,对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4)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渗透。‎ ‎ 我对教材的处理及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萝卜比较熟悉,与学生的生活更加紧密,我以萝卜为素材认识倍作为例题进行教学,这样处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现阶段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我对练习进行了处理,便于把环境教育与数学课堂联系起来。‎ 一、 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倍的意义 胡萝卜 2根 红萝卜 3个2根 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 5个2根 ‎ 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