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反比例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反比例北师大版

ID:733043

大小:18

页数:4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反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关系,掌握反比例的数学表达式,会正确的判断两种量 是否成反比例,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深入观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 1.重点: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难点:掌握反比例的特征,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关键: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正比例? 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值一定,这两个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②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总产奶量。 ③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今天研究的课题是与 正比例关系相反的一种关系——反比例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 变化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检验学生掌握知 识的能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1)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积(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体积(立方厘米) 提问:根据列表,你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回答:表中的两个量是高度和底面积。 高度扩大,底面积反而缩小;高度缩小,底面积反而扩大。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 300. (4)计算后你又发现了什么?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 300,乘积一定。 教师小结:我们就说水的高度和体积成反比例关系,水的高度和体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提问:高、底面积和体积,怎样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板书:高×底面积=水的体积(一 定) (5)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他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 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6)归纳总结反比例的意义。 二、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例题。结合“王叔叔要去游长城”的情境,初步感受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自行车 大巴车 小轿车 速度(千米/时) 10 60 80 时间(时) 12 2 1.5 路程(千米) (2)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根据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生个体汇报,师课件出示 120, 120,120。(3)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 1 :我发现时间与速度的变化有关系。 生 2:我发现速度增加,时间减少;速度减少,时间增加。 生 3:我发现速度与时间的积是一定的,10×12=60×2=80×1.5=120,积都是 120,即“速度× 时间=路程(一定)”。 师总结: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 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生活中,哪些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举例说一说。 2、课后做一做每天运的吨数和运货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3、出示反比例图像,与正比例图像进行比较学习。 达成目标:学生利用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判断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学会分析并进行 判断。 4.在对比学习中,明确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 (1)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生 1:相同点是都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 且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生 2:不同点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 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2)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反比例? (学生自主举例,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结合新知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并结合具体情 境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及正、反比例的区别,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知识归纳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得到提高。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 10 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达成目标: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应用 性 2.给一间教室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的数量如下。 每块地砖的面积/平方米 0.2 0.3 0.4 0.6 0.8 … 所需地砖的数量 600 400 300 200 150 … (1)每块地砖的面积和所需地砖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2)如果每块地砖的面积是 0.5 m2,那么铺这间教室的地面需要多少块地砖? (3)铺这间教室的地面用了 500 块地砖,所用地砖每块的面积是多大?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独立完成,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反比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服务的。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反比例)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你要提示大家 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反比例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积(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体积(立方厘米) 300 300 300 300 300 高度扩大,底面积反而缩小;高度缩小,底面积反而扩大。 高×底面积=水的体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习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又是 后面学习用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正比例,不仅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做好准备,做到新旧知识的 有效迁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做到层次分明,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功之处:重视对同类知识的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在教学中 要设计一些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是不是成比例的习题。 不足之处:没有注重知识的拓展和补充。在判断反比例关系时,个别学生出现判断失误的问 题。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