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之历史解题技巧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前冲刺之历史解题技巧

ID:728082

大小:6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前冲刺之历史解题技巧 1、南北朝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实际上是少数民族的 A、内迁过程 B、农耕化过程 C、封建化过程 D、汉化过程 2、允许外国军舰在南京等通商口岸的“巡察贸易”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3、1985 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革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4、康熙帝在 17 世纪中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 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 ②噶尔丹大举内犯 ③大小和卓发动叛乱 ④沙俄侵占黑龙 江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评述、评价 评述:评论和叙述。 评价:评定价值高低。(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评定历史人物的功 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述与评价二者的区别在于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偏重于结论。历史问答题中,常用“评 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而现在盛行的材料题则多用“评价”。 7、结合(联系):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 高考中常要求学生“结合(联系)”某些内容说明或阐述或评价某些问题,实际上这是 在提示学生要以哪些史实作背景或依据,来回答问题。作答时,对背景的叙述要简明扼要, 重心应放在解答后面的问题之上。例如:“结合 13 世纪至 17 世纪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 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 400 年间的“经济”、“阶级 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后两方面以前两个方面为背景、依据, 两者有密切联系,但前者是次要的,后者是主要的。因此,此题答题内容虽包括四个方面, 但不能分别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须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先述前两 个方面的情况,后述后两个方面的情况,才符合题意。 此外,“结合”题要注意“结合”后面与之搭配的求答词的不同,如:“结合……分析” “结合……说明”“结合……评价”等。 8、背景、原因、条件、目的 背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因素。 条件: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 在历史试题中,原因和条件含义基本接近,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混用,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 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革命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 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而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 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目的:是想要到达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 实质上也属于原因的一种,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 高考对背景的考查是灵活的,按章节机械记忆无法应对。 例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 是绝对必要的。 ——50 年代联邦德 国总理阿登纳 (1)为什么说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 你的理解。(6 分) 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为提高国际地位需要联合;两 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为避免战争需要联合;巨大的战争破坏,为重建需要 联合。 原因或背景有时会以其它提法出现。 例 8、 (天津解放后)有一次座谈,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 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刘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 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样的剥削是有功的。……”这一段话后来 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受到极大歪曲和非议。 ——王光美《与君同舟 风雨无悔》 问题: (1)这位资本家提出的问题在当时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什么? 答案:(1)全国刚解放或共产党主张消灭剥削,时人对共产党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了 解不多。 解析:第(1)问应结合共产党对剥削阶级的基本主张,即消灭剥削,和当时全国刚刚解 放,资本家对共产党的政策还没有正确的认识等史实来回答。 13、性质、实质 性质:指事物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往往归为阶级性。 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如“战争”的性质,需要着重谈战争 的正义性、非正义性(侵略性、反侵略性)等;“革命”的性质,就要从当时的社会形态出 发,看革命动力和革命对象,看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等,最 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实质:大多数情况下与“性质”同义,但也有微小的差别,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 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如俄国 1861 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 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质 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15、作用、影响、意义 作用: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效用。 影响: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义:价值;作用。(价值:积极作用)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试题中,回答“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 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即积极的和消极的)。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回答的内容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 或影响(积极的)、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高考对影响的考查也是灵活的,按章节机械记忆无法应对。 有时高考对影响的考查是宏观的。例 9、概括洋务振、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 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不需回答),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 之处(2 分),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6 分)。 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 主要主张 社会实践 特点 洋务派 学习西方技术 (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维新派 要求变法维新(或实 行君主立宪,发展资 本主义)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领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影响:(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 (2)自觉或不自觉地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3)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有时高考对影响的考查又是具体的。例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1890 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 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回答:材料 1 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2 分) 答案:为侵略提供了借口或理论依据。 例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 年份 种植面积(千公顷) 供应日本稻米占总产量比例(%) 1 9 0 0年 3 2 6 0 .4 6 1 9 2 8年 5 8 5 3 4 .8 1 1 9 3 7年 6 5 8 5 2 .4 6 台湾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值(千元) 对日贸易所占比例(%) 1 9 0 0年 3 6 9 4 4 3 4 . 7 6 1 9 2 6年 4 3 4 8 3 7 7 4 . 3 8 1 9 3 7年 7 6 2 2 9 9 9 0 . 2 7 —一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2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 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 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一据陈碧笠:《台湾地方史》 材料3 据统计,1909年至1944 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 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 自1903 年至19 45年,台湾人民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 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一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 史》 回答: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 “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2分)并分析 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8分)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日本对台湾经济侵略的认识。回答此题不必拘泥教材,可 依据材料概括回答,首先根据三段材料对日有利对台不利的经济关系实质就可以得出“殖民 地性质”的结论。其次依据材料提供的两个表格和两段文字材料的核心思想的归纳就可以得 出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四点影响。 答案:属殖民地性质。 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台湾 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 程度不断加深。 要注意“影响”和“意义”在答法上的区别: 例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 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 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 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1)“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6 分,不需回答)其成 立后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6 分) ①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 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欧共体在经济上快速发展,至 80 年代已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并想摆脱 美国的控制,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或答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 为欧洲政治一体 化(或欧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 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盼管制之下……这样结合 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问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 年 5 月 9 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 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不需回答)? 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中的法德冲突。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 逐步使欧洲走向统一。 (2)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是欧洲成为一 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 迪?(8 分) 解析:这里的“启迪”由于题干中的提示语“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 量”,其含义大大扩大了,事实上变成为“意义”。 注意此题答案与上题答案的差别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意义”比“影响”内涵要大得 多;“欧洲的联合”比“欧洲共同体”合作的范围更广泛;材料和设问中的提示信息此题比 上题更为明确;所赋分值不同。 答案: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经 济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