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ID:726651

大小:89.4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考试范围:第 1—30 课,课外古诗十首,名著两部 第 1 课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冋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 表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 年 5 刀)始以“鲁迅',为笔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 狭隘的民族偏见 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 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 的交往为叙事线 索,述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 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 品质。 (1)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 神。 (2) 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 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恳。 (4)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文中还有口描的手 法来勾画人 物的特征。 【练习】1.《藤野先生》的体裁是 ( ) A 抒情散文 B 叙事散文 C 说理散文 D 散文诗 2.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 () A 赞扬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优秀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B 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C 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 《藤野先生》一文的线索是() A 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 B 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 C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即爱国主义思 4. 下列加点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 缓慢而很有顿扌坐的声调 D 写些为“正人君壬”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 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燥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 的“清 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 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 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儿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儿间洋房里倒也还可 以坐 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 的人,答 道,“那是在学跳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一句中“无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这样”是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笫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 ,它的作用是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 ,它的作用是 。 (5) 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 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O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 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记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时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c 描写藤野先 生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o 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 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屮国人的命运了。③笫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 的,一 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 中国人夹在 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耍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 有一个我。 5 “万岁! ”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6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屮国来,我看见那些 闲看 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一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 意见却变 化了。 (二) 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凡 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 必以为 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 文艺,于是 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一一摘自《呐喊•自序》 (1) (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 抒情的部分。叙述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_,议论从 到________________ 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 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 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 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 A. 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 对噪音特别反感。 C. 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 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6) “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7) “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______ 为主,(二)段以 为主。 8、阅读并冋答问题。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②有 时我 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 Z,是为屮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 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③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 多人所知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而言之”的意思是 0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共 3 句话,第①句表现了 , 第②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4 略 5、(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2)①在上野赏樱花。②不中不洋的打扮。③学 跳舞。(3)既 是比喻乂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4)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5)也有解 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 作用。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6)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儿本书买。 6、前两件,后两件。 7、(1)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木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小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2)第二年添 教霉菌学到他 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第①句呜呼,无法可想。(3)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4) “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5) A (6)副词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釆,表现这些人稱神麻木,也表现了 作者对这种状 况的悲哀。(7)这些中国人楮神上愚昧麻木,亳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 感叹。(8)指的是在仙台医学 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木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冇许多中国人围观。(9)我便觉得医 学并非一件紧耍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 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 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 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弄医学文。(10) 叙述议论 8、(1)从小的方面看。(2)议论、抒情(3)①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 Z 情。②对先生高尚品格的高度评价。③对先生 品格的热情赞颂。 (4)使我们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冇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冇力的表现了主题,作者热情的发□内心的 赞颂也増强了对读者感染的力量。 第 2 课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文章选自《胡适自传》。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 家、文学家, 哲学家。这篇文章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 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 比深挚的爱子 Z 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和敬爱。从全文来看,课文写了母亲三个方面 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 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 辱。写母亲作为后母当家之难, 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 容的度量和善 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他们女由媲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 母 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写母亲受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 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 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因此在为人方面,母亲具有 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的优秀品质。 【练习】1.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 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段落。 描写母亲的段落是第 5 至第 12 段。 (2) 除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作者的 童年 生活和母亲对“我”的 深远影响_________ □ (3) 按下列提示,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至第 4 段)回忆作者的童年,为写母亲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 5 至第—段)写母亲对 “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第 13 至第 13 段)写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 学习第一部分 1. 这一部分的内容写了作者童年吋代的 身体状况 、 性格特点 、 游戏情况 、及—左 去两次机会____________ 0 2. “我”是什么样的性格?用文中的一个 词概括•是一文纟刍纟刍 。 3. “我”失去了 学音圧 和 做画家 的两个机会。 4. 小结:“我”的童年生活过得 ________________ o 5. 作者冋忆起童年生活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习第二部分 6.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这句话是: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7. 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 (1)对“我”的管教 ②犯事、说错话受责罚 ;(性格: (性格: 慈爱 ) (性格:善良、宽容、仁慈 ) (性格: 忍让、温和 ) 8•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言传”,而与家人的相处是“身教”。这两者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 9.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1)就母亲的为人而言,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对我们今天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仍有指 导 意义,我们要继承下來。对文中的母亲在家庭中忍辱负重,对待大哥、大嫂、二嫂过于宽容忍让、仁慈 温和, 我们应予以 同情 与理解,体会母亲当后母的难处。 (2)就教子方面而言,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与她 身兼父职 有关,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 深细 而严格。 学习第三部分 10•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 影 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 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 守吋和 做人上能反省“吾身"_______________ O 全文小结 11.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 感激 、 爱戴 、及 怀念 的思想感情。 12. 品味语言,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结合 研 讨与练习二) ①催“我”早上学____________; ③ 为“我”舔病眼___________ (2) 处理家庭难事和矛盾 1 对付大哥的债主________ ; 2 忍气化解两嫂子的矛盾 (3) 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 严厉 ) ①质问五叔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正 fl 刚气 ) (1)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 • • • • 点儿 底子。 • • ——“不能不”表 双重否定 ;“一点儿”是作者的 谦虚 之词。 (2) 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一一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 了二十多年,说明了 母亲给“我”的教益是 多么 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 • • • • • •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一一“如果”表示 假设 ,说明了作者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徳,表现了作者— 谦虚、不口夸_________________ 的品格。 文段阅读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酶,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酶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酶了,便 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 处,她 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 便是丢 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 堂门上的 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 里递出来,我 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 先生来了,我背了 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2)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來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 事, 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 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 总不许我哭 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3)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 姨 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 答: 「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 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M 尔没了老子, 是多么得 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 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 了甚么微菌, 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 用舌头舔去,有一 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5、 选文中,能体现母亲“严师”的事情有哪些?体现母亲是”慈母“的事情有哪些? (1) "严师”:①做错了事严加教育,并实行惩罚措施;②训导“我”要向父亲学习;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了轻薄的话被重罚;④催“我”早 上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母冬 用舌头为 “我”舔病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段中“我”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严厉、慈爱 第(2)段“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用原文回答)答: 她 教训 儿了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10、 第(3)段“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结尾这句话和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答: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___________ 11、 第(3)段“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能否颠倒顺序,换为“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 答:不能,“严师”与上文屮的训导、行罚相呼应;“慈母”与“她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相呼应。___________ 12、 第(2)段“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和“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 然 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这两句是否矛盾?它们分别揭示了母亲什么特点? 答:不矛盾,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打我,是为了保护“我“的口尊心,体现母亲对“我”的尊重; 她罚 跪、拧肉,H 的是对“我”有所惩戒,叫“我”有所反省,体现母亲对“我”严格要求。两者都是为 了使“我” 更好地成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选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敬爱与感激 第 3 课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卜 J,作者牛汉。文章从一位诗人來访谈 起,自然引出 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咛旨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 我人牛中的分量。这人牛中 的第一课蕴含着牛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 趣。“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第 4 课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箸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木 文是一幅列夫 •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 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 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文章在艺 术手法上的独特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 者写岀自己心屮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 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从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 一道 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 道目光就 像一把锂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乂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 制住了,你只 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扌当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 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一一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 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 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 角紧 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 可以像村 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 阴云,顿生凄 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 射线那样揭开 隐藏的秘密,不一 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 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 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 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 里, 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一一胡 子、眉毛、 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己,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 把人世间的物质 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 得清清楚楚,像一只 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 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 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 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 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 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 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 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 H 梦中,在 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乂无情地追 寻起 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 対眼睛, 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來。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対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 锋刃无情,直 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 于观 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 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去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 刀 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 刚刀 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认真品读选文,试找出一 些 精彩语句加以赏析。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 缓,激 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咅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口 在时,它们可以 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 对眼睛里有一百 只眼珠。” 4. 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一一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 宝 的甲壳而己”这句话的理解。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來保 护精美 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刊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反衬他的 眼睛的精美绝伦。 5•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 他 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 谈谈 你的认识。参考答案:二者并不孑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 苦,如 果他既是智 1 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止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 伪和苦难, 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菲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人 的痛苦。晚年的 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 死于途屮。 第 5 课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 为盲聋哑人。 本文叙述了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吋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 愉快的牛活经历。“再塑牛命" 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牛命"的意思。但在 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 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乂黑暗的世界 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 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 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第 6 课雪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 的。像江南的 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 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 斗中得到升华。 【练习】1、阅读全文清理文章结构思路 (1) 1 ・ 3 段:描写江南的雪及记忆中塑雪罗汉的美好景象。 (2) 4 ・ 6 段:描写北方的弄如弄如沙,决不粘连,旋转升腾的特点,表达口己的赞美之情。 2、“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 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3、“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 处 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是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冇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 的弄 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4、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 过冰冷的坚硬的雪花”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 (暖国的)雨 雪 质地 温暖 冰冷 气质 柔润 坚硬 5、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 是 江南的雪:1)、它有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化长,“许多蜜蜂忙碌”,又不禁 让人联 想,“冬天已经來了,春天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 子们的手 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对塑丐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口”、“明艳”、 “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 绘令人欣喜的 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6、“我的眼前仿佛看见东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句话 好在 哪里?东花开在雪野里,蜜蜂们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分明描绘了一幅东花雪野图,使人感受到 了春天的 温暖和生活的快乐。 7、为什么要写雪罗汉的消融?雪罗汉是江南的冬天最值得珍藏的回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睛天来消 释他 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了一层冰,让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为写塑方的雪花埋下了伏笔。 8、如何理解“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屮灿灿的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 转而 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这是何等苍凉悲壮的图景!又是何等雄浑峻伟的 奇观!它 岂是口然景观的写照?这带有艺术夸张的描写,是作者胸中澎湃的激悄的形象抒发。我们从这丐 花纷飞的情景 屮,可以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现实,联想到作者的战斗精神。 9、作者为什么会对塑方的雪情有独钟呢?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却因为塑学罗 汉而 美中不足,但塑方的雪花以•种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在这两种雪中,作者更为欣 赏“塑方 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 是一种独立 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匸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10、 怎样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这是本文的文眼句,但更主要的是中心句。作者的情感倾向都体现在这句话中,理解了这句话,也就 理解 了文章的主旨。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一一江南的雪与塑方的雪做出了帯有倾向性的判断, 江南的雪 已经死掉,而塑方的雪,在孤独地旋转升腾中升华。这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他成为雨的精魂一 —凝聚了所有 坚强内核的精魂。 11、 文章共两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文章运用对比,第一部分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写北方的雪。通过江南雪与塑方雪的对比,突出了北 力雪 的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北力雪的喜爱之情。 12、 作者笔下“朔方的雪”具有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性格? 作者笔下“朔方的雪” “永远如粉,如纱,旋转升腾,蓬勃奋飞。其中蕴含了作者反抗冷酷的社会现 实的 斗争品格。 13、 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 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力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 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育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第 7 课雷电颂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 T* 1942 年在重庆写的 部历史剧, 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 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 真实意愿。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 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 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第 8 课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吋始用“巴金"这一笔 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日》 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 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 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 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 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 9 课海燕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 曲《童年》《在 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木《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 在 1901 年 3 刀写的“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覽全文运用象征 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用即将来临之际勇 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 1905 年俄国 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 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 产阶级革命先 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 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资料】一、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身于木工家庭。4 岁丧父,随母寄 居于外祖父家, 仅读过两年书。他当过学徒、饭馆跑堂、码头工、面包师等。做工 Z 余,勤奋自学。1882 年发表了处女作《马 卡什•楚得拉》。《母亲》 是他的奠基作。他的重要作品还有《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自传体三部仙《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 2. 作品简介:《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 20 枇纪初俄 国急剧发展的 革命斗争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 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二、课文简析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词含有“疑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 激情的描绘 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v 海燕〉又称 v 海燕 Z 歌〉,是高尔基 1901 年 3 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 v 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 独发表, 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 命运动也越來越高涨,高 尔基亲口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 v 海燕〉,用象 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 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 海燕离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枳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南的到來。 第三部分(第十二段至十五段)。 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第一部分 第一层次(1〜3 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來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 大海磅礴 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 的雄姿。“高傲地飞翔” 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 “碰”字与“冲”字,“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 渴望暴风阳 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 "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 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 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和神。 第二层次(4〜6 节)写菇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这三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 “胆怯” 等种种 II 态,与高傲的海燕,□由门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 第二部分 第一层次(7〜8 节),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呆。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 渲染了黑 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雳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 风搏斗,显示了大 海的力量。而“狂风”''不卄心” “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 第二层(9〜11 节),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英欢快、豪壮;从“飞翔” 到“飞 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 了困乏”,比喻它 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第三部分 第一层次(12〜13 节)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洎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 烧”, 气氛比前更为紧张。“闪电”像“一条条的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彖,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 里,再次显示人海 的力量。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 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层次,(14〜15 节)写海燕的呼喊,写它两次大声疾呼,用祈使句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 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三、重点句子分析 1. 在苍茫的人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儿句写暴风用即将来临,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表现人海的磅礴气势。“像黑色的闪电”,从形、色上描写海 燕,表现它 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表现它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2.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而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越……越……”写暴风雨逼近的情景,象征黑暗势力如黑云压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日益激化。“暗”,显示云块浓 重;“低”, 形容直逼海面。“歌唱”、“冲”、“迎接”显示了波浪的乐观精神与战斗雄姿。 3.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一一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一一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 欢乐而号叫! “飞舞”写出了海燕的欢快,“像个粧灵”展示海燕的形象。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追加注释,突出海燕的本质特征。第二个 破折号表示 意思的延续与跃进,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了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 四、写作特色 1. 结构巧妙。全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血景象 的发展变化可 分为三个大的场呆,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一一“逼近”一一“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 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 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一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 “一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來啦! ”,"一一让暴风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暴风用”象征了 1905 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族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 风暴具有摧枯 拉朽的力量,是扫除…切障碍、使民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以“海燕”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了 渴望。“一一暴风雨!暴风雨 就要来啦!”反复的修辞手法強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 统治行将崩溃,-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 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一一让暴风 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时 代的战斗的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來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來, 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达了门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2. 象征手法。 (一) 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 勿善战的无产 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彖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二) 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比喻只是借助喻 体形象 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乂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 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 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 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 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 i 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 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 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 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 量,表现了在 1905 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來。 3 .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 1905 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一场酝酿 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组意象群 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 他们的安乐突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 “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反 革命的黑暗势力。文中两次写 到了大海和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 1905 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 激化;大海故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 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4. 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而变 化的描写来烘 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离 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 明的对比,冇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罚、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 是以壮阔背景來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 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來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 振奋人心。 在塑造“海燕”形象的同时,文章还刻画了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的“海鸥”“海鸭”“企鹅”的 形象,它们 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离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 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 成的鲜明对照中,一个剪敢无私、乐观坚定的海燕形象出现了。写“风” “雷” “云” “电”也是为 了反衬“海燕”矫健、勇猛的战斗 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 褒扬美善,才塑造出"海燕”这-•形象,鼓励民众 勇敢地投入到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的。 5. 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耕练、形象、优美,有-淀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 像照色的闪 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照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 “穿过乌云”“掠起波 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冇比喻、冇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冇夸张),形彖特征 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 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用來得更猛烈些吧!” 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乂是对人民的战 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 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 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 10 课组歌(节选) 《组歌》中(《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 有散文诗集 《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 《美之歌》《花之歌》 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 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 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 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雨 Z 歌》用拟人手法, 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 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 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 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牛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 国、愿为 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第 11 课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 层推进、水到 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 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 充分,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 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 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 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练习】1、简答。说出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 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讲 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你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应怎样相处才会都拥有美好的未来呢? (一)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 生命 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 Z 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 处都有生 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 听到从那遥远 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來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 生命 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 在方式。 在物质屮,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屮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英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 我们 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 美的展示 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 畏我们自己。 1、这_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段屮,找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并说一说它的作用。 (二)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细。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无论 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 的智慧。 ①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 生物。就目前 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 这么多的细胞不仅 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 绝对不会混淆,从而 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 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 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 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 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吋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 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 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來,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 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 Z 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 有 自我意识。人的智裁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②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山'的认 识即是 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了宙在欢笑。③ 所以,人仅 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因此,人对自 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 与宇 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 然就像爱 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1、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画线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说你对画线句③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①句中的“死”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把人类称为自然“最杰岀的作品之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 的孩 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 大海,那 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 是,人们竟然 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1、 “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表达作者的什么观点和感情? 2、 请举例说明人类与自然对立、征服自然的行为,并认识其不合理的一面。 3、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 4、“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 株 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这句话表明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第 12 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 是一篇报告文 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 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 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第 13 课旅鼠之谜 《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 式来介绍科学 知识。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 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 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 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 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 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 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第 14 课大雁归来 《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 动的圣书作 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 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 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 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 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 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 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在写法上,形象性、 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第 15 课喂——出来 《喂——出來》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口本现代科幻小 说作家,以微 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 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 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 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 西乂都飞了岀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 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对 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來,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冋答文后问题。 (一) 1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 产规 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 手。并且, 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现在 人们都认为,这 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來妥善解决。 2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 里, 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3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 罪分 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4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 刷着 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5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6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钏完了一颗钏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 会儿。 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7 “喂——出來!” 8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 产 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 方向飞 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9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10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亳注意。 6. 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写的情况,现实生活中也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人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由这 个 洞来解决,你赞同吗?为什么? 7. 怎样理解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文章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9.想一想,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來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这个结尾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0•从选文的第⑨⑩段看出,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耍面临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你打算怎样做? 【答案】6.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社会公害;这个洞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治理公害是棘手的任务, 需要长远的 眼光、长期的努力。 7.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來利益,人们还会因此而欢庆“胜利”,殊不知“胜利”潜伏着隐患,隐患一旦爆发, 将造成更大 的损失。 8. 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一一出来!” “后来,他捡 了一块小 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 9. 原先往洞里丢进什么,什么都将出來,接卜來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保险柜、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和 污水、H 记木、 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会飞将下來,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这个 结尾告诉人们,不从根本上处理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10. 没有;这是-个开放性的题,可以围绕做环保宣传方而讲,也可以有其他答案。 第 16 课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湖南风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 研究家。文章描 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 部分是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 第二部分写山路漫歌,主要写唱歌环境;第三部分写村寨传 歌,主要写唱歌的场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 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 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岀。 【练习】(一)阅读第 1 ・ 3 段,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的场面。 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 歌 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有“多''才能显得准确精当。 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儿种对歌方式:见 景 牛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在结构上起总领作用。 4、第 3 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这样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 的情景, 更丰富了云南妇女淳朴口然的特点。 (二)阅读第 4 段,回答问题 1、 “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二 这些“歌声”具体指什么?情歌酬和、唱其他故爭、山路漫歌 2、由呈贡进城的一路景色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写出了云南秀丽的风光;为“赶马女孩的歌 唱” 作铺垫,铺设动人场景;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耳为辉映,交织成 一片 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3、赶马女孩的歌唱“还发哑带沙”,为什么作者还说“淳朴的本色美”?因为在这种优美环境气氛屮,出口自 然, 不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豐 第 17 课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一家乡的 鸭蛋一端午的 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 蛋的名声、特色。最后涉及正 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岀生活的滋 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岀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 故乡的热爱。 【练习】(一)阅读 3 ・ 6 段,回答问题 1、 第①段主要介绍的是高邮咸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作者采用了_________ 的表达方式。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为文章主体“端午的鸭蛋''预设了一个背景,作好铺垫。 3、笫①段屮“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屮“吱”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用了“吱”宁,更能绘声绘色、牛动地写出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 4、 第④段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的故事。它和本文主体有关吗?谈谈你的理解。 冇关 C 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体现了汪曾 祺散 文闲适口由的风格。 第 18 课吆喝 《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文章以平易而乂不乏生 动幽默的语言 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 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屮流露 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屮蕴含的浓郁情趣。 【练习】(一)阅读第 io 段,冋答问题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2、这一段一共写了儿种叫卖的货色? 3、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 4、四季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夏季。这样写繁简得当,重心突出,文章结构清晰。 第 19 课春酒 《春酒》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文章通过写“过新年”“吃春酒皿吃会酒”几件事时,以我 的天真可 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來表现浓浓的人情民风 Z 美和思乡 Z 情。构 思精巧,语言生动传神。 第 20 课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描绘 20 世纪初天津地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的系列小说。课文 节选了其中的《泥 人张》和《好嘴杨巴》。《泥人张》通过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来表现他的沉稳、 干练,面对海张五的羞辱能镇 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在斗争的两个回合中,他善于后发制人, 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好嘴杨巴》中, 描写了一个在小吃制作中构思奇妙和手艺精巧的 杨七。能够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的杨巴。课文的语言本色朴素, 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 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第 21 课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 以简练隽永的 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 描写。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岀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 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写 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偶句为主, 讲究对仗和声律。 【资料】一、基础知识 1. 词类活用 【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 2. 通假字 【转】通“曝”,鸟叫声。【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 常规词语 【风烟】烟雾。 【共色】…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 【缥碧】壹自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犹]像 [竞上]争看向上。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泠泠]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成韵]形容声咅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咅。 [莺飞戾天]莺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莺,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蔽]Mfic 【绝】停止。 [交映]互相掩映。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 重点句翻译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 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那-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那些像莺飞到天上•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口。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启时偶尔也见到(…丝)阳光 二、阅读探究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 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白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 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 写 “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1 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牛寒树。负势竞上,耳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 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 3 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人自然交响曲 6.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菽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 句对写 “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 莺飞戻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 Z 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 面 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口”,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 色异 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 Z 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 清幽淡 雅,余咅缭绕。 第 22 课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本文是作者托言五 柳先牛写的传 记,实为自传。全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牛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 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 贫乐道的精神。文章在写法上有较突出的特点,即:多用否定句, 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 【资料】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 特点, 描述岀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 取得富贵, 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 洁志趣和人格的 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 泼,引人入胜。 【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千百]形容很多。 【夹岸】两岸 [相鸣]互相和鸣。 [柯(ke)]树木的枝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加领会。会,体会,领会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或】有时。 【造】往,至 I」。【辄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曾不吝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瓢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 空, 经常是空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安然如:......的样子 【忘怀】忘记。 【颇】“稍微”,或汁分”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 急 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其言兹若人之俸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储,辈,同类。【衔 觞 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志】心志。 【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 风 气淳厚朴实。 重点句子翻译: 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 清 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2.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3.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 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 喝得尽 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4.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 衣 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了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第 23 课马说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 马不遇伯乐, 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 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 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 了讽刺、针眨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 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 5、一食或尽粟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喂 f f 驭 子 道 怕 临 样 驾 鞭 难 恐 餐 通 这 语 M : M : M : « : ^ : < : 思 词 亠 一 r l 文 道:方法 临:对着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材:通“才”,才能,本领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12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 二、阅读探究 1. 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 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 111 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泄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 挥 依靠伯乐。 3.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 1 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 2 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 被埋没的根木原因,从第 2 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 3 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 第 1 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 直接表明千里马才 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 第 1 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冇愤世嫉俗之意。 6. 第 2 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怎,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 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 言的 气势,感情强烈。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 否定的语气, 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8. 第 3 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 而不能通其意。 9. 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 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丁•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的封 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 是托物 寓意白勺写法。 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12. 用自己的话概插中心。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 别人 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 13•第 2 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 3 段连用二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 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14.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 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 有人才 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屮流露的是 作者怀才不 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第 24 课送东阳马升序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这篇文章是作者给同 乡后学的临别 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吋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 牛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 人。 【资料】一、基础知识 1. 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 通假字 【支】通“肢”。【被】通“披”。 3. 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 4. 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 5. 常规词语 【致】取得。 【假借】借。假,借。 【略无】毫无。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不若】不如 【以是】因此。以,因为。 【既】己经。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执经】拿着经书。执,拿。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 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了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屮,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儿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口玉环,左边佩腰刀, 右边 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爭,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乂苦于没有人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白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二、阅 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 (1) 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 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苫。 2. 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口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苫学。 3. 作者用大塑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 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 全文屮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屮心的? 皇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冇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 否努 力的道理。 5. 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7. 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①欧阳修画荻习字。②王冕僧寺夜读。③杨时程门立雪。④匡衡凿壁借光。⑤车胤囊萤夜读。 8. 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阐述了与本文相似的道理? 【侍】侍侯。 【色】表情。 【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 【俟(si)】等待。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穷冬】隆冬,深冬。 【请】请教。 【恭】恭顺。 【斥咄】训斥,呵责。 【欣悦】高兴。 【僵劲】僵硬。 【或】有时。 【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 【卒】终于。 【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皱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获】收获 【沃灌】浇洗。 【覆】盖。 【悴】光彩照耀。 【衾】被子。 【寓】寄居。 【奉】供养。 【拥】围裹。 【逆旅】旅店。逆,迎。 【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弓 I、提出。 【绵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绵,IH 絮。敝,破。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 质,询问。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慕艳】羡慕。慕,羡慕。艳,欣羡。 【嗜学】酷爱读书。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徳隆望尊】道徳声望高。徳, 道徳。望,声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 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我站看陪侍在老师身边,扌是出疑问,询问道理。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暧和过来。 《为学》。本文和《为学》都说明了学业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主观努力的道理。 9. 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 ①从作考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苫,有克服困难奔 向目 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②从作者写木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髙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 是真挚诚 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徳,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10. 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 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第 25 课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这首七律诗通过 写自身的坎坷 遭遇和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赤壁》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作者是南宋的文天祥,这首七律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手足,心情郁闷惆怅 Z 情, 但以乐观旷达 的情怀作结。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这首曲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 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 第 26 课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柳宗 元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文 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 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 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屮 传达出他贬居生活屮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 交融的佳作。 【资料】一、词语: 1. 水尤清冽尤:格外。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土氐,为屿,为螟址:水中高地。屿:小岛。岷:不平的岩石。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伶然不动伶然:呆呆的样子。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10. tl 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16.记 Z 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百二十步的样子,隔 着竹林, 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耳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 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 没有 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而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 行那 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圉绕看,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 人感到 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力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屮。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 意渲 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纨,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來翕” 忽” 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 到像是 “空”“无”,尤使水淸 Z 状具有实感。 第 27 课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文章是应朋 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作者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含蓄地表达了对朋 友滕子京的规箴 Z 意。全文内容充实, 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來, 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 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句式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写景 状物的骈句,辞彩华美, 音韵和谐;议论抒情的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 强的艺 术感染力。 【资料】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越: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制: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5)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7)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晖:口光。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 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了。 14)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去:离开。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口光。集: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小草;汀:小洲。极:穷尽。1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把酒临风把:持。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 Z 为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Z 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26)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丁•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 观赏 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牛.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 条的 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兮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幵阔, 精神 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 Z 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屮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徳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 跟上 血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白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科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泄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 乐之 后才乐”吧。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 C 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 下 Z 忧而忧,后天下 Z 斥而斥”的政治抱负。 1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 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4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5 “迁客骡人”览物 Z 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 Z 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在句子“或异二者 Z 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 则忧 其君。(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 Z 忧而忧,后天下 Z 乐而乐。 (⑶、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14)、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⑸、《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⑹、“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冃萧然,感极而悲;二、 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第 28 课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 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 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 水 Z 乐 S 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 Z 乐覽文章在句式上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 又有散文的美感。 【资料】一、词语解释: 1. 坏滁皆山也;坏而攻之 坏:坏绕。坏:包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廿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6.饮少辄醉 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川:冋家。从:跟从。11.吾谁与归归:归依 C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秀:繁荣滋长。13.至于负者歌于途一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于:在。15.山肴野簌肴:野味。簌:菜蔬。16.宴酣 Z 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怎器。竹:管兀器。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23.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Z 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 又看 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 I'可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 •段曲折的路,看到•座四角上翘像鸟 张开 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口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 却总 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I'可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來了,林间的雾气逐渐 消尽, 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 无穷 无尽的。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屮,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宴会喝 酒的乐趣,不 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 H 标,I、•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 哗一一这是宾客 们欢乐的图景。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而容苍老、满头口发的 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 人屮间一一这是太守喝醉了。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 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冋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 上上下下-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懂得跟看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 有他 的乐趣。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亨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 文章来表述 这种快乐的,就是 A 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幅耳比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 文" 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冋乐 c “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 Z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Z 间也 c 1 、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 、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I'可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口出而林罪开;⑷、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川而岩穴暝;⑤、写 春景的 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8 、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9 、第三段写游琅哪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⑩、 表 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 、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2) 、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丁•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3) 、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14) 、“醉翁 Z 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木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15) 、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16) 、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第 29 课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 兄袁宗道,弟 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覽他们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本文是一篇清新写 景小品,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拘促一室之内",而 今返回自然“或脱笼 Z 鹄"的欢快心情。 [资料]1.恶能无纪恶:怎样。纪:通“记”,记载。2.冻风时作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而冷光之乍岀于匣也乍:突然。6.柔梢披风 披:分散。 7.毛羽鳞鬣之 I'可鳞:指龟类和爬行类动物。競:指马一类动物。&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曽颈上的长毛-样。 10. 泉而茗者,疊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用泉水煮 C 茗:煮茶 C 疊:端着酒杯 C 蹇:骑驴 C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 Z 鸽。高人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 放眼 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了里逃出的天鹅。 13.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岀于匣也。在这时, 薄冰 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 刚刚打开 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來一样。 1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羅寸许。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屮散开,麦田 里低矮 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甦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 端着 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冇。 16. 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竄之间,皆有喜气。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 儿,都 悠闲自在,羽毛鳞竄中间,都充满了欢斥气氛。 17.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 对官 场沉闷牛活的厌倦。 第 30 课诗五首 《诗五首》之《饮酒》,作者陶渊明,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诗人在田园里悠然自得的隐 居生活,通过 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屮寻找到 乐趣的恬静心情和丰富的精 神生活。 《行路难》作者李白,诗中描写世路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 强烈苦闷、抑 郁和不平;同时,乂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 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 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诗屮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 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作者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边陲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 中送客的深挚 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 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名著一:《海底底万里》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凡尔纳母亲的家族中有许多是航海家,他的启蒙教师还是一位船长的遗孀。幼小的凡尔纳 一直向往着远航 探险。11 岁时,为了给表妹买一串贝壳项链,他悄悄登上了一艘开往印度的 邮船。不料屮途被父亲截了回来, 挨了一顿揍。在家里,他留着泪向父亲发誓:“以后只躺在 床上在幻想中旅行。"正是这样的,使得凡尔纳一生 博览群书,在幻想中遨游世界,从而创作 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幻小说,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雹 《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 是《神秘岛》。 书屮的主人翁是自然科学家阿罗纳斯,他和同伴康塞尔、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屮,意外地登上了 “鹦 鹉螺号”潜水艇,从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探险。“鹦鹉螺号”的主 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 博的人,在短短的不到 10 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道周游了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海、 北冰洋,航程约两万里。这期间,他们目 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大鲨鱼、章 鱼博斗,击退土著人的围 攻……等等。凭着坚忍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但 是“鹦鹉 螺号"自此也神秘地消失了…… 《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 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 的同时,还能够 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这种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方式也是本书的精妙这处。 他的小说由于具有科学科学而令人信服,因而不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更能启 发人们的思考,使 他们大胆地幻想未来的远景。 【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 今己 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2、《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 (国家)__________ 的作品,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答案】1、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乃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 往往也是科 学研究娠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2、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3、第一部 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第二部是《海底底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 名著二:《名人传》 罗曼•罗兰,20 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者痛感当吋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 为此写作了《名 人传》。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 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他的咅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岀了不朽的《欢 乐颂》。 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 身未婚,没有能 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述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 定了摆脱贵族生 活的决心。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 须 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 全。 【相应练习】 1、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 位 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 出人名 和具体事例,不少于 30 字) 2、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 德国咅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 由 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 斗争, 从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的角度,改造社会。 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 传记。其中,___________ (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答案】1、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丽,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咅乐家仍然 相信,“谁 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粋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 等传世 Z 作。2、精神 和道徳 3、《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贝多芬 古诗文默写 《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概扌舌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八,照无眠。 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力有阴睛圆缺 C 此爭古难全 C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冇悲欢离合。月冇阴晴圆缺。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说 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饮酒》陶渊明 (1) “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屮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 明诗 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 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 的精神境界, 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 Z 感。 《行路难》李白 (1) 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 是与 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別校书叔云》屮“人牛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 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 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 (2) 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写到“雪” 字 的四句诗是: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纷纷暮雪下辕门③去时雪满天山路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2) 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 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冋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 (1)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护花。 (2) 同样是而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 Id 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 不要 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登幽州台歌》屮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 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⑸《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0)古诗词屮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汙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资料: 120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