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重庆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重庆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ID:719860

大小:85.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 2021 届高三下期第四次月考语文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 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 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 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 识到人口红利 1 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 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 育,切实解决女性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 2035 年远景规划 和百年奋斗目标。 注 1.人口红利:因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陈浩等《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材料二: 4 月 14 日,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 在该文的第五部分“我国的应对”内容中,认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 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番表述让有的网友认为是在歧视文科生。 对文科生的偏见被如此表述,自然令人甚感不满。因为文章经由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便不 免使人猜测:这番表述是否带有官方色彩?下载论文可以看到,文章早在 3 月 26 日就已发表,且声明“本 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而“工作论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 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 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的议题,多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 果,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从学术角度出发,作者想表达重视理工科教育的意思,只不过论据只有“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 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并未详细展开。有人质疑作者没能征引文献、运用数据,下此判断无凭无据, 有失学术严谨,也抹黑文科生。或许由于趋近论文结尾,作者已不便展开详谈,把过多笔墨用在展开论证 这一论点,也会偏离文章中心。但问题在于:这样没有具体来由的论断,很容易使人产生歧视文科生的观 感。因此,论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 而焦点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过多造成的吗?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等收 入并不一定是“陷阱”,作为经济现象,该理论可能是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 亚地区,原因十分复杂,而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 布局新兴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 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文化生 活的丰富,岂不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付出?或许该文作者认为应平衡好文理科人才的比例,形成科学的 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培养质量,为重大基础领域发展提供理工科人才支撑,但相关表述的不当,则给大 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印象。 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 明。实际生活中,不乏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理工科生,也有不少文科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两种教育、两 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此的配合互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有紧密联系, 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本就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平衡着理性和激情,成为研究和思辨并行不悖的典范。经济学 本就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论文追寻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并提出应重视理工科的发展,恰恰证明了 人文社科存在的必要性,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能为现实指明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科生背锅?》) 材料三: 林毅夫称,按照现在国际上的一般标准,只要一国人均 GNI(国民总收入)超过 12535 美元,就从中等收 入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国人均 GDP 大约在 11500 美元,再增加 1000 多美元并不是难事,相信在 2025 年前后中国就能进入高收入门槛。“这在人类经济史上将会是一个很重要 的里程碑。”林毅夫指出,现在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 16%-17%,中国人口占 全世界总人口超 18%,当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的时候,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 在林毅夫看来,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劳动 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就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道理很简单,但是怎样 把道理从理论变成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这个努力很重要的是两个制度安排,一个是‘有效的 市场’,一个是‘有为的政府’,市场跟政府‘两只手’都要同时用得好。中国能跨过去,也会给其他国 家带来信心。”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林毅夫: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是难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状况凸显,发达国家错判形势,情况 更严重。 B. 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布的一篇论文,对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归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引 起部分网友不满。 C. 社会分工上,理工科负责提供物质基础,文科则包揽了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 不冲突。 D.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找到了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为现实指明了 方向。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口增加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开放生育可以解决教育、科技等力所不及的问题,从而实现 2035 年远景 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B.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指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 不代表人民银行。 C. 有学者认为,东南亚等地区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做好制度设计等。 D. 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一国人均 GNI 超过 12535 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人均 GDP,中国有望 2025 年前后迈 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人口红利现象的一项是( ) A. 印度尼西亚出口耐克和阿迪达斯鞋 B. 义务小商品大量供货全球零售业 C. 中国企业大量出口制氧机、口罩 D. 东京餐厅神户牛肉每磅一万日元 4. 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案】1. B 2. A 3. D 4. 不断创新技术与升级产业,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收入水平;做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 个制度安排。 5. ①首先,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表的工作论文部分内容被认为是对文科生的歧视的话题。②其 次,(二三段)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表的工作论文部分内容表述不严谨,归因为文科生太多不正 确。③最后,(四五六段)指出应平衡文理科比例,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认为文科理科人才都很重要。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发达国家“情况更严重”原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 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并不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少子化等状况更严重。 C.“理工科负责提供物质基础,文科则包揽了精神文明”错误,原文为“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 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明”。 D.“却找到了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为现实指明了方向”表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 升级产业,却能为现实指明方向”,“能为现实指明方向”不等于“找到了……指明了……”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开放生育可以解决教育、科技等力所不及的问题,实现 2035 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错误,由文 中可知,还需要关怀女性,“综合施策,久久为功”等。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人口红利”是指因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ABC 三项提到“大 量出口”“供货全球”,产量充足背后是劳动力的充足,属于“人口红利”现象。 而 D 项是说牛排的价格高昂,价格高昂的背后是产量不足,产量不足,所以 D 不属于“人口红利”现象。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就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可概括为:不断创新技术与升级产业,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收入水平; 依据“这个努力很重要的是两个制度安排,一个是‘有效的市场’,一个是‘有为的政府’,市场跟政府 ‘两只手’都要同时用得好”可概括为:做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个制度安排。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有六段,第一段引出话题:“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 对之策》的工作论文……‘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 番表述让有的网友认为是在歧视文科生”。 第二、三段针对这一分歧给出观点:“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因此,论 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 第四段指出: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 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第五段接第四段的结论,指出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 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文化生活的丰富,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 付出,要“平衡好文理科人才的比例”。第六段再次强调“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 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明……两种教育、两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 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此的配合互补”。 (二)现代文阅读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傣·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 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 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 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 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 有他们认为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人,无 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 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 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 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 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林中数月的女人。 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 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 了吗?怎么回来了,没死成?”玉旺的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 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 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着懵捂着脸向 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 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法,玉旺这是淳 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没。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离偶尔是逃命。 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 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崽子。乡上准 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本文获得《人民文学》第九届全国高校征文一等奖,第十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新人奖)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 2019 年 4 月 29 日清晨给《小说选刊》 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 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 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 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 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 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 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B. 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暴。 C. 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 D. 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漠不关心。 7.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特色词语“建档立卡”“扶贫母猪”等虽陌生却不妨碍阅读。 B. 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C. 小说描写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D. 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 离。 8. 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 9. 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6. C 7. B 8. ①“嗷嗷叫”是玉旺带回的扶贫母猪及小猪的叫声,代表了农村的生机与希望; ②“嗷嗷叫”是李发康扛水泥的叫声,是其工作艰辛劳累的体现,也是性格坦然豁达的写照; ③“嗷嗷叫”是读者阅读后的反应,幽默地体现了读者对精彩小说的兴奋,欣赏与赞扬。 9. ①主旨(思想内容)丰富厚重:既写出农村的脱贫致富,落后社会风气的扭转,又表现出脱贫工作的艰 辛,扶贫干部的委屈。 ②结尾巧妙:野猪基地已建立,村民已脱贫,人们感念扶贫干部,可是扶贫干部却在外干劳力活,结尾耐 人寻味。 ③人物刻画简练传神:面对丈夫,玉旺一个巴掌的动作描写表现其成长;把每头猪都叫“李发康”,细节 表现玉旺的感恩。(或者:塑造的人物不落俗套,玉旺从被动挨打的懦弱到变得强硬,写出了农村女性的成 长。)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错误,这一点在原文看不出,文中只是说“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 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看不出他早有辞 职离开的想法。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以玉旺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错误,玉旺的行踪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扶贫干 部李发康,要反映的也是扶贫问题,所以这篇小说是围绕李发康被革职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以及最后 在工地干活这一经历行文构思,展现扶贫脱贫工作的艰辛。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首先到文中提到“嗷嗷叫”的句子,然后根据语境分析“嗷嗷叫”的意蕴。 第一处,“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嗷嗷 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这 里的“嗷嗷叫”是母猪和小猪的叫声,是玉旺带回的扶贫母猪和小猪发出的声音,结合后文野猪养殖场可 知,这叫声代表农村的生机和希望。 第二处,“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这里 的“嗷嗷叫”是扶贫干部李发康扛水泥时候发出的声音,结合“累得”可知,这叫声是李发康艰辛劳累的 表现,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性格的坦然和豁达。 第三处,“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这里的“他们”指读者, “嗷嗷叫”是读者阅读徐坤这篇文章后的反应,是对这篇文章的肯定。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特色的能力。 “嗷嗷叫”是奇文,自然要找到其“奇”的表现,一般从主旨、情节、人物等方面分析。 从主旨来看,这篇小说以李发康扶贫为中心组织材料,最终建成野猪养殖场反映农村的脱贫致富;扶贫过 程中人物的无赖、村人的思想反映出农村落后的风气,而最后这一风气得到扭转;李发康扶贫过程中发生 的一系列事情以及他被革职可以看出扶贫工作的艰辛;扶贫脱贫成功,而扶贫的干部却在工地干活,展现 出扶贫干部的委屈。 从情节来看,这篇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野猪养殖场建成,扶贫成功,而作为扶贫的功臣,却在工地从事 艰辛的体力活,这一结尾可以说是出人意料却又发人深思。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玉旺这一形象更为突出,她找猪归来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对此作者没有赘述,仅仅以给丈夫的一巴掌就展现了其变化成长;玉旺感激李发康,她感激 的方式很特别,就是把养的每头猪都叫李发康,展现她对李发康的感恩。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 人。居官鲠正,武后高其才。中宗嘉其直,令兼谏议大夫、内供奉,仗下与言得失。后韦月将告三思乱宫 掖,三思讽有司论大逆不道,帝诏殊死。璟请付狱按罪。帝怒,岸巾..出侧门,谓璟曰:“朕谓已诛矣,尚 何请?”璟曰:“人言后私三思,陛下不问即斩之,臣恐有窃议者,请按而后刑。”帝愈怒。璟曰:“请 先诛臣,不然,终不奉诏。”帝乃流月将岭南。 玄宗开元初,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四年,迁吏部兼侍中。 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官。璟曰:“陛下富春 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 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广人为璟立遗爱颂, 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 臣始。”有诏许停。 京兆..人权梁山谋逆,敕河南尹王怡驰传往按。初,梁山诡称婚集,多假贷,吏欲并坐贷人。璟曰:“婚 礼借索大同,而狂谋率然,非所防亿。使知而不假,是与为反。贷者弗知,何罪之云?”平纵数百人。 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始,自广州入朝,帝遣内侍杨思勖驿迓之。未尝交一言。思勖自以将军贵 幸,诉之帝,帝益嗟重。圣历后,突厥默啜侵九姓拔曳固,负胜轻出,为其狙击斩之,入蕃使郝灵佺传其 首京师。灵佺自谓还必厚见赏。璟顾天子方少,恐后干宠蹈利者夸威武,为国生事,故抑之。逾年,才授 右武卫郎将,灵佺恚愤不食死。 二十五年卒,赠太尉,谥文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B. 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C. 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D. 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凤阁,唐代武则天时期,将中书省改称凤阁。凤阁舍人,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 B. 岸巾,与“羽扇纶巾”的“巾”均指冠巾。皇帝岸巾而出,表现了严肃庄重性。 C. 巡守,即“巡狩”,“守”指所戍守的疆土;巡守,指天子出行,视察各地。 D. 京兆,指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辖的地区。文中意指后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璟直言进谏。宋璟认为皇帝对韦月将的处理会招人私下议论,请求皇帝一定重新查办处理。 B. 宋璟思量周全。他认为皇上倘若因道路堵塞就贸然罢黜官员,这没有顾及此事对今后的影响。 C. 宋璟率先垂范。广州人为宋璟立碑颂德,他上书表达了希望从自己开始纠正不良风气的看法。 D. 宋璟守正不阿。回京路上没有与杨思勖交谈,这让杨思勖认为宋璟自恃皇帝宠幸,品性高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 (2)使知而不假,是与为反。贷者弗知,何罪之云? 14. 宋璟为什么有意压制郝灵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臣的政绩不值得记载,广州人因为臣作了宰相(是权臣、当权者),所以撰写溢美之词,徒然变成 了谄媚之词(谄媚之人)。 (2)假使知道(他要谋反)而不借给他,这是和他一起谋反。借贷的人并不知道底细,有什么罪可言呢? 14. ①皇帝年少;②求宠逐利者夸耀武力;③以国家安定为重。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陛下从前因为生气而责罚他们,又因为臣的话语而宽免他们,这使过错归于皇上而恩德出于 臣下。姑且听任他们在朝廷待罪,然后下诏恢复他们的职位,这样就进退适宜了。 “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句子结构一致,主语都是“陛下”,应各自断开,排除 AC; “还其职”是“诏”的宾语,应在“还其职”后断开,排除 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岸巾……指冠巾”“表现了严肃庄重性”错。岸巾,“岸”指将冠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 衣着简率不拘。文中皇帝发怒,衣衫不整地走出侧门。因此不是表现严肃庄重性。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结合原文“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始,自广州入朝,帝遣内侍杨思勖驿迓之。未尝交一言。思勖自 以将军贵幸,诉之帝,帝益嗟重”,此处不能表现宋璟的守正不阿,并且文中“将军”是杨思勖自称,“贵 重”是杨思勖认为自己身份高贵,不是选项说的“认为宋璟自恃皇帝宠幸,品性高傲”。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纪”,记载;“当国”,掌权;“溢辞”,溢美之词。 (2)题得分点有:“假”,借;“是”,这;“贷”,借贷。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宋璟为什么有意压制郝灵佺。 结合原文“灵佺自谓还必厚见赏。璟顾天子方少,恐后干宠蹈利者夸威武,为国生事,故抑之”分析,郝 灵佺自认为还朝后一定会得到优厚的奖赏。宋璟考虑天子正年少,担心日后求宠逐利者会夸耀武力,给国 家造成事端,因此有意压制他。可知概括出三个原因,一是皇帝年少;二是求宠逐利者夸耀武力;三是以 国家安定为重。 参考译文: 宋璟,是邢州南和人。他耿直有大节,喜爱学习,工于文章,考中进士。调任上党尉,担任监察御史, 升任凤阁舍人。他为官刚正不阿,武后很看重他的才能。中宗赞赏他刚直,让他兼任谏议大夫、内供奉, 退朝后和他谈论政务得失。后来韦月将告发武三思秽乱后宫,武三思让主管部门论处韦月将大逆不道,皇 帝下诏准备将韦月将处死。宋璟请求将案件交付刑狱部门查办此事。中宗大怒,衣衫不整地走出侧门,对 宋璟说:“朕已经说了要杀掉他,还请求什么呢?”宋璟说:“有人说皇后偏爱武三思,陛下不加追问就 将他杀掉,臣担心有私底下对此议论纷纷的人,请求您查证后再施刑。”中宗越发愤怒。宋璟说:“那就 先杀了臣,否则,臣不会奉行诏令的。”皇帝才将韦月将流放岭南。 玄宗开元初年,因为受了一点牵累获罪贬为睦州刺史,调任广州都督,四年,升任吏部尚书兼侍中。 皇帝巡幸东都,驻扎在崤谷,驰道狭窄,造成车马拥挤停滞,皇帝命令罢免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 怡等官员。宋璟说:“陛下正当壮年,如今开始巡守,因为道路不畅通而治罪两个臣子,由此相互告诫, 今后要有人遭受困苦。”皇帝赶紧命令宽免他们。宋璟谢罪说:“陛下从前因为生气而责罚他们,又因为 臣的话语而宽免他们,这使过错归于皇上而恩德出于臣下。姑且听任他们在朝廷待罪,然后下诏恢复他们 的职位,这样就进退适宜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很对。广州一带的人民为宋璟树立遗爱颂碑,宋璟上奏说: “颂是用来传扬德行、记载功绩的。臣的政绩不值得记载,广州人因为臣作了当权者,所以撰写溢美之词, 徒然变成了谄媚之词。想要加以改正,就从臣开始吧。”下诏允许停止。 京兆人权梁山谋反,皇上下令河南尹王怡从驿道兼程赶去审理。起初,权梁山谎称置办婚礼,向许多 人借贷,有关官吏想要牵连借贷的人一起判罪。宋璟说:“婚礼借贷基本都是相同的,可是谋恶者轻举妄 动,不是人们所能预料防备的。假使知道他要谋反而不借给他,这是和他一起谋反。借贷的人并不知道底 细,又有什么罪可言呢?”便平反释放了数百人。 宋璟风度端庄深沉,人们难以揣测他的器量。起初,他从广州入朝,皇帝派遣内侍杨思勖从驿道兼程 赶去迎接他,他不曾与杨思勖交谈一句话。杨思勖认为自己身为将军地位尊贵,将此诉说给皇帝,皇帝更 加赞叹器重宋璟。圣历后,突厥默啜进犯九姓拔曳固,依仗胜利轻率出击,被拔曳固狙击斩杀,入蕃使郝 灵佺将默啜首级传送至京城。郝灵佺自认为还朝后一定会得到优厚的奖赏。宋璟考虑天子正年少,担心日 后求宠逐利者会夸耀武力,给国家造成事端,因此有意压制他。第二年,才授予郝灵佺右武卫郎将,郝灵 佺怀恨在心绝食而死。 二十五年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选自《退休集》,南溪是诗人故乡村前小溪,诗人筑室于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春容”既呼应标题中的“春”,又引发“病翁”的叹老而不服老之情。 B. 颔联承上文以高低、颜色等多角度描摹春景,“下来”“上去”奇语造出新境。 C. 诗人静居亭馆中,光线昏暗加之老病颓唐,于是出门漫游溪山,感受春日之美。 D. 整首诗歌情景交融,尾联既有对今春新雨的描绘,又有对去年景况的感慨评价。 16. 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相比,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C 16. 同:两首诗歌都有游赏明媚春景的喜悦之情。 异: ①对雨足年丰的期待; ②对民生关切之情。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光线昏暗”错。酣酣,在这里是日光旺盛的样子。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 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 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南溪早春》为诗人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颔联写柳绿桃红的 早春景色;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联转笔,以春雨兆丰年收结,进入新年 之后,新雨下得很足,看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虽丰收,恐怕还算不上最好的年景。 这个结尾,说明“衰翁”所醉心的并不仅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关切着民生荣悴。 所以两首诗歌都有游赏明媚春景的喜悦之情,但本诗更有对雨足年丰的期待,对民生的关切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为古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比如,庄子在《逍遥游》中 举生活中浅水负小草的例子来阐述道理,他写道:“_______,_______。”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登 山说理,表现远大政治抱负,他吟道:“_______,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中更是以山水并举引发 怀古之情,他写道:“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 则芥为之舟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山川相缪 (6). 郁乎苍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覆”“坳”“芥”“缘”“缪”。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所谓的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这句话很著名,很铁血。 我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的思想高度,可我也不会轻易反对鲁迅先生说过的话。然而..,.对具体的写作感受来说..........,. 我和鲁迅的看法又稍有偏颇............。在我的悲剧书写里,最让我感到痛心的并不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 看”,而是“把我所爱东西撕碎给人看”。②“有价值”和“所爱”,它们是等值的么?不能这么说。③“有 价值”很可能是你的“所爱”;但“有价值”未必就一定是你的“所爱”。我不想就“有价值”和“所爱” 发表什么长篇大论,作为作者,④我只想排列一个次序,——小说家首先面对的其实是他的“所爱”,然 后才是“价值”。说到底,小说家不是机器,不是人工智能,他无法规避他的情感。 18. 上文标序号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B.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 C.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D.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资源。 20. 文段中加点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D 20. 然而,从具体的写作感受上说(就/拿……来说),我和鲁迅的看法又稍有偏差(不同)。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句中,“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非直接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外; ③句中,不能越过逗号而直接使用分号表示并列,所以分号改为逗号; ④句中破折号多余,删除破折号。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方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人比喻成“机器”。比喻修辞中,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 A.“大堰河”和“我的保姆”是同一人,不属于比喻。 B.“秋蝉”属于“虫”,不属于比喻。 C.林黛玉与“外孙女”“嫡亲的孙女”都是人,不能构成比喻。 D.将母亲比喻成“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是比喻手法。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1.“对具体的写作感受来说”,用词不当,“对……来说”表示对象,而后文的主 语是“我”,所以可将其改为“就/拿……来说”或“从……上说”;2.“偏颇”用词不当,“偏颇”的意 思是偏于一方面、不公平,而这里是说不同,可改为“偏差”或“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哭泣可以起到平复情绪的作用呢?这要从哭泣的不同类型说起。人体可以产生三种类型的眼泪: 基础性的、反射性的和情绪性的。其中基础性泪液会持续分泌,用于保护和润滑眼球。① ,如灰尘 和刺激气体(想想切洋葱)时才会出现。而情绪性眼泪则是由各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产生的。 不同类型的眼泪成分有所不同。情绪性眼泪中含有大量的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亮脑啡肽,这 些物质在基础性眼泪和反射性眼泪中都不存在。亮脑啡肽的结构类似吗啡,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对缓解 压力有着重要作用。悲伤时哭泣,释放的亮脑啡肽会化解这些负面情绪;② ,释放的亮脑啡肽会让 人感到更加舒畅、愉快。 总之,③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哭完以后自我感觉便好了不少。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看到别人遭受挫折哭泣时,我们会安慰说:“哭出来就好了。”请根据上文内容给出科学的解释,要 求:不超过 50 个字。 【答案】21. ①反射性眼泪只有遇到刺激物才分泌(反射性眼泪,异物刺激物)②而开心激动时哭泣(高兴 时哭泣)③哭泣能促进情绪宣泄恢复情绪平衡(哭泣有利于平复情绪) 22. 这种哭流出来的眼泪是情绪性的眼泪,这种眼泪含有亮脑腓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缓解压力,化解负 面情绪。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人体可以产生三种类型的眼泪:基础性的、反射性的和情绪性的”“其中基础性泪液会…… 而情绪性眼泪……”可知,这里应解说“反射性眼泪”,再结合“如灰尘和刺激气体(想想切洋葱)时才 会出现”可知,这里应是说明“反射性眼泪”分泌的条件,所以可填:反射性眼泪只有遇到刺激物才分泌。 第二空,依据前面的标点“;”可知,前后句应是对应关系,再结合“会让人感到更加舒畅、愉快”可知, 这里可填:而开心激动时哭泣。 第三空,这里是一个总结句,结合首句“为什么哭泣可以起到平复情绪的作用呢”,以及后文“这就不难 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哭完以后自我感觉便好了不少”可知,这里可填:哭泣有利于平复情绪。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哭出来就好了”,说明哭泣有利于平复情绪。所以考生作答的关键是概括为什么哭泣有利于平复情绪。 首先,“遭受挫折哭泣”时的眼泪属于“情绪性眼泪”,然后依据“情绪性眼泪中含有大量的催乳素、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亮脑啡肽……亮脑啡肽的结构类似吗啡,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对缓解压力有着重要作 用”可找出答案。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泾 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杜荀鹤的诗歌给了我们 人生的启迪: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 斑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 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 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 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迈克尔·戴尔说过:“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 会被别人干掉。”也许有人会说,他是胆小鬼。可我不这样认为,这句话恰好说明他是个有见识的人。因 为有见识才能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才有了如今戴尔电脑的辉煌成就。所以说,人要学会居安思危。 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史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靡靡之音,荒废政事才造成了亡国惨剧。尽管 当时大臣已经提醒他政治并不安稳,但他认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日后沦为亡国奴的悲 惨境遇。就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后身死国灭。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华为公司作出“极限生存的假设”,独立研发芯片,当 全球合作技术与产业体系面临中断时,一直作为“备胎”的海思芯片全部“转正”,让华为公司在极限施 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华为公司在保持开放创新的同时努力实现科技自立,令人钦佩、引人深思。 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 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 那么它被收购也是迟早的事。人被超过可以追回来,公司被收购也可以重新组建,可是国家呢?如果一个 国家因一时大意而灭亡,谁又能给你机会重来呢?只有在安稳的时候就考虑到潜在的危机,才能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孟子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的,我 们就是需要这种忧患意识。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会有危险,才会提早有所准备,才不会面对紧急状况措手 不及。 从古至今,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贪图安逸只能带来失败,又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居安思危才能带来成 功。我们是幸运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又是沉重的。我们要承担着国家的兴盛的责任,我们不能让中 国在我们这代垮掉。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忧患意识,争做最好最强。让我们记住: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永远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以诗歌为材料的作文,审题时,可根据这首诗歌蕴含的哲理进行构思立意。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人来到泾溪,看到这里水急溪险,使人望而却步,但因为水路难行,舟人们都百倍警 惕,故而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人在这里翻船,于是想到那“平流无石处”,却因为人们麻痹大意,常常出现 “倾覆”的事故。由此可得出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 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首诗包含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哲 理和警示,诗人借此告诫人们:在一帆风顺时,更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自满疏忽。以此立意为佳。 【立意】1.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充满信心勤奋进,居安思危谋长远。 【素材】1. 海尔集团董事长说过,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也曾道:“所 有员工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微软公司还有三个月就要倒闭。”这似乎是杞人忧天,但实则不然,这两 位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这样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才不 至于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初期,魏征以“居安思危,戒骄以俭”劝谏他。唐太宗深以 为然,在执政期间“小心谨慎”因此出现了太平盛世。相比于唐朝,清朝则印证了“死于安乐”。 2. 《易传》中提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由此可见, 只有我们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才能保全自身和国家。危机如暴雨,不给你片刻等待。如果我们以“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态度,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幻想,那么当危机来临时,我们便如同板上之 鱼,任其宰割。相反,我们若能居安思危,那么危机就如同小石子,可以轻易移开。 3.古往今来,负重兴起而逸豫覆亡的事例不胜枚举。国家发展形势好了,和平日子久了,愈发需要强化忧 患意识、打磨锐气骨气、警惕麻木涣散。唯有时刻深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才能做到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40 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 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必须看到, 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种成功绝非偶然,是“中国智慧”和“中国 奋斗”携手创造的“中国奇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