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关系,
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 使学生经历反比例有关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
能力,感悟函数与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量,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成正比例的量
有什么特征?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引起另一种量的变化)
他们的比值(商)一定
2, 如果用字母 x,y 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k 表示他们的比值,则
他们的关系可以如何表示。
X y=k(一定)或者 y x=k(一定)
二, 新授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有成正比例的量,他们还会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1, 探索规律
多媒体出示例 1 的内容
1, 学生齐读例 1 的内容,仔细观察表格,从图中你能获取哪
些数学信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完善
表格。
2,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表格的情况。
3, 师提问学生学生反馈
(1)在这个图表中,是否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如果有他们
是谁?(每组人数和组数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2) 相关联的量有着怎样的变化
生: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反而缩小
一个量缩小,另一个量反而扩大。
(3)你还能发现什么?
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乘积相等(一定)也就是组数ₓ每组
的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就相当于我们每份的数量,
有 20 组就表示有 20 个 3,份数ₓ每份的数量=总数
2,试一试:
从这个表中你有能发现什么?放手让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1, 从这上面的两个表格中,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1)他们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缩小,
或者一个量缩小另一个量扩大。
(2)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相等
3,总结:
像这样的量就是反比例的量,引出反比例并板书课题:反比
例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反比例的量?
多媒体出示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并齐读。
抓住关键词,再读(乘积一定)
2, 如果用字母 x y 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k 表示积一定
他们有怎么的关系
3,学生作业展示
生 1: x y=k
同学评价她是否做正确,为什么?教师强调要把一定加上
生 2:kx=y
同学评价他错在哪里?(xy 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而不是
kx 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4,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表述
四,作业,
五,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