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题名称 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认识有机物”是《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中介绍有机化学发展,应用概况以及有
机物基本研究方法的单元,可以说是本书的绪论部分,帮助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对促进社
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
心素养,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有机化学反应的方法和工具,
让学生对有机化学有整体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从知识上来说, 已经在必修 2 已学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
有机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知道常见的几类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
应等已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同时刚学完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对价键、分子
空间构型已有一定的基础;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证据推理能力;
从情感上来说, 学生比较喜欢从真实情景中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同时更愿意用学以
致用、推理联系、类比归纳的方式学习化学。
三、学习目标
1.概览本模块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基本
目标)
2.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动机和兴趣, 建立学习自信心, 使学生想深入认识有机化
学反应。(基本目标)
3.初步建立有机物结构的认知模型, 初步形成研究和认识有机物的基本角度和方法,
对后续教学产生定向和指导作用。(模块特定目标)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简述预设教学举措
学习重点
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认识
1、以化学史话为线索,使知识内容较生
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同时充分利用学
生对生活中具体有机化合物的感性认识,
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通过展示有机
化合物模型、学生拼搭模型、合作交流、
投屏展示、录像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认
识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
学习难点 有机物结构的现代测定方法
1. 设置真实的实验情景
2. 教师亲自录制拍摄使用现代分析仪器
探索未知有机物的视频,制作微课带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陌生化
学分析仪器与现实的距离,感受现代
仪器为组成结构的检测提供了有力证
据。
五、教学策略
1.以时间为线索,挖掘化学史素材,带领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
受有机化学价值,体会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3. 以“物构理论”统摄“有机物结构”的教学,实现有机物结构认知水平进阶。先介
绍有机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有机物结构的基本认识角度(价键、空间构型、
基团角度),再设置拼搭任务初步建构有机物结构的认知模型,最后再通过现代仪
器分析方法测定的乙醇结构深化模型认知。
3.教师亲自录制现代分析仪器检测视频,并制成微课,拉近陌生仪器与现实的距离,
感受现代仪器分析对结构测定提供了有力证据,发展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素养。(创新
点)
4.重视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3D 动画软件,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动手体验、小组
合作探究,完成有机物结构模型的初步建构。
六、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 1:依据结构理论,独立拼搭分子式为 C4H6 的一种球棍模型。(独立思考)
评价任务 2:讨论并写出 C4H6 的可能的结构简式。(纸上谈兵)
评价任务 3:小组合作搭建 C4H6 的可能的球棍模型。(分工合作)
评价任务 4:如何检测未知物 X。(证据提取、推理预测)
六、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中的应用点
使用环节 媒体(资源) 预期达到的效果
第一篇章:
有机化学的
诞生
自制视频、动画 生动形象,建立学生对有机化学、有机化合
物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环节 2:有机
物结构模型
模型拼搭投屏展示、 直观、明了
从价键和立体空间角度认识有机物的结
认识 构,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物机构的认知模型
环节 3:有机
物结构的现
代测定方法
自制拍摄仪器分析视频(3 段)
教师亲自录制仪器检测视频,拉近陌生化
学分析仪器与现实的距离,感受现代仪器
的应用价值,为组成结构的检测提供了有
力证据
七、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多媒体
(资源)
的应用
设计意图、依据
导课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物?什么是
有机化学?
播放自制视频《大自然是最早的有
机化学家》
观看视频
自制视
频
生动形象,建立学生对有机化
学、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印象,
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第一篇章:
有机化学
的诞生
【情景设置】
1806 年,“有机化学”一词于
首次由贝采利乌斯提出。19 世纪初,
许多化学家相信,在生物体内由于
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
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有机化合
物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 年,德国化学家 F.维勒
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6 年他无
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
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
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
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
说第一次冲击。
1、有机化学
思考有机化学的研究
的研究对象和有机物
的常见组成元素
动画
以“时间”为线索,带领学生
感受有机化学过去,生动形
象,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有机物的常见组成元素
第二篇章:
人类对有
机物组成
和结构的
认识
【环节一】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形
成与发展
【课前推送】化学史素材:
课前:查阅、收集、
梳理
课上:分享、交流、
互 联 网
等
以“化学史”为线索,建立认
识有机物的组成合结构基本
角度(价键、空间构型、基团
角度)。
【环节二】
布置“探究任务”:
活动 1:依据结构理论,独立拼搭分
子式为 C4H6 的一种球棍模型。
独立模型拼搭 现 场 拍
摄
评价
初步诊断学生基于物构理论
认识有机物结构的水平
活动 2:请讨论并写出 C4H6 的可能的
结构简式。
观察、交流、讨论 现 场 拍
摄
展示
活动 3:小组合作搭建 C4H6 的可能的
球棍模型。(8 个人一小组,至少搭
5 种以上) 合作拼搭
现 场 拍
摄
要求回答至少 5 种以上,是一
种驱动策略,促使学生尽可能
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体会有
机物的结构特点,感受同分异
构现象。
投影展示、点评 小组汇报 希 沃 授
课 小 助
手 投 屏
展示
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从基
团、价键和立体空间角度,建
立有机物机构的认知模型
【环节三】有机物结构的现代测定
方法
情景设置
1.提问:如何检测未知物 X 的组成
和结构?
思考回答
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尽可能
多角度思考问题
开拓学生思维
2.播放教师自主录制现代分析仪器
——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检测视频
提取证据
播放教
师自主
录制现
代分析
仪器—
—质谱
仪、红外
光谱仪
检测视
频
播放教师亲自录制仪器检测
视频,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
觉,拉近陌生化学分析仪器与
现实的距离,认识现代分析仪
器,感受现代仪器为组成结构
的检测提供了有力证据。
3. 提问:依据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
获得的信息,推测 X 的组成与结构。
推理预测 发展证据推理学科素养
4. 播放核磁共振检测视频
提问:结合模型,找出乙醇分子
中 3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 H 原子
观察模型
讨论交流
希沃授
课小助
手投屏、
播放核
磁共振
检测视
频
反正“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第三篇章:
有 机 物 应
用和发展
介绍有机物的应用和发展
观察、思考
从应用有机物、创造有机物、
跨学科的发展三个角度,感受
有机化学的社会价值,树立学
习有机化学的志向。
《认识有机物》学案
第一篇章 有机化学的诞生
什么是有机物? 什么是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与合成机制等的一门学科。
有机物常见组成元素:
第二篇章 人类对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认识
环节 1:有机物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梳理】有机物结构特点
成键方式
空间构型
环节 2:有机物结构模型认识
【探究一】
活动 1:请独立搭建一个分子式为 C4H6 的球棍模型
(注意:用黑色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白色小球代表氢原子)
时间 科学家 理论 认知角度
19 世纪 30
年代
李比希
19 世纪 60
年代
凯库勒
19 世纪 70
年代
范托夫
活动 2:小组合作搭建 C4H6 的可能的球棍模型,并写出 C4H6 可能结构简式。
(8 个人一小组,至少搭 3 种以上)
环节 3:有机物结构的现代测定方法
【探究二】如何检测未知有机物样品 X 的组成和结构?
仪器 图谱 提取证据 推理
元素分析
仪
碳的质量分数为 52.16%,
氢的质量分数为 13.14%,
其余为氧
实验式(最简
个数比)
质谱仪
分子式
第三篇章 有机物应用和发展(有机反应的认识)
作业布置:查阅历史上著名的有机合成反应。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红外光谱仪
核磁共振
仪
结论:
该有机物样
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