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答辩质疑能力培养
——以“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1 实验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探索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认识容量瓶的实用价值,初步学会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体检报告单”中的数据以及实验室中试剂瓶的标签,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
定义;
(2)通过对常见仪器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相互探讨,利用动画进行模拟仪器的衍
变过程,展示创新过程,感受化学的魅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2)通过学生的亲生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容量瓶的设计过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仪器的设计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名称:
配制 100mL0.100mol/L 的 Na2CO3溶液
2.2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10mL、50mL 各一个)、烧杯(100mL)、玻璃棒、1000mL 容量瓶、
500mL 容量瓶、250mL 容量瓶、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锥形瓶
3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3.1 教学重点、难点:配制实验步骤的设计及仪器的选择探究
3.2 主要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3.3 设计思路:
“体检报告单”情境引入→实验室试剂瓶标签→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由“体检报
告单”设计身边的小计算→配制步骤设计→由实验需要探究设计仪器→动画模拟引出容量瓶
→探究容量瓶的使用注意点→根据浓度公式分析后续配制→通过演示实验得出洗涤操作→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拍照取景→现场展示照片并分析点评→课堂小结与反馈
3.4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4 实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投影展示一份老师本人的“体检报告单”,
指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一些数据。
讲解:这是今年 6月底我在人民医院体检的一份
报告单,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发现了一组化学中
的单位:mmol/L,其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为 1.97
mmol/L,结果显示含量偏高,医生告诉我说,在
1L 血液中,甘油三酯的物质的量为 1.97mol,以
后要注意饮食并加强锻炼。
介绍实验室三瓶试剂的标签:这是一瓶
1.0mol/L 的 NaCl 溶液,里面所含的溶质就是
NaCl,那么,1.0mol/L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老师肯定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并进一步讲
解,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
学习的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一、物质的量浓度
为了规范表达,请大家打开将课本,一起看
P23。
教师讲解定义、表达式、常用单位、公式变形。
板书:
变形:nB=cB×V
mB= nB×M
学生对老师的体检报告
单很好奇。
学生回答:表示 1L 溶液
中所含 NaCl 溶质的物质
的量为 1.5mol。
通过真实的
情境引入,让
学生体会到
化学与生活
联系很紧密。
对实验室三
瓶试剂的分
析,自然引出
物质的量浓
度的定义。
联系前面所
学到的物质
的量,将浓度
与物质的量
联系起来,使
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形成
一个体系,让
学生有一个
直观的体验
和深入的理
解。
再次展示“体检报告单”
介绍:“体检报告单中”有一组数据,葡萄糖的
含量为 5.05 mmol/L,请同学们根据推导的两个
公式,完成活动一、身边的小计算:已知葡萄糖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该体检者血液中葡萄糖
浓度为 5.05mmol/L,请你计算该体检者 1L血液中
含有葡萄糖的质量是多少。(要有详细解题过程)
教师巡视一周,找一位同学的活动单,用实物投
影仪投影,强调规范。
学生完成课内互动活动
单中的“身边的小计算”。
通过对计算
的简单训练,
强化学生解
体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的学
习态度。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请同学们讨论,要配制 100mL0.100mol/L
的 Na2CO3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步骤?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
板书:二、配置的主要步骤
1、计算
对学生的板演结果进行评价,计算结果为 1.06g。
板书:2、称量
介绍:因为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g,因此,计
算结果应该取 1.1g。
板书:3、溶解
介绍:溶解在烧杯中进行,还要用到玻璃棒。
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实验操作:称量
1.1g 碳酸钠固体,转移至 100ml 烧杯中,用 30ml
蒸馏水溶解,冷却到室温。(注意玻璃棒要放在
烧杯中)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讲解:请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搅拌时玻璃
棒不要碰到烧杯壁,正确的操作应该做到:“此
时无声胜有声”。
讲解: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已经完成了配制的
学生相互交流、热烈讨
论。
学生回答:计算、称量、
溶解、配制。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
计算过程。
学生观察托盘天平游标
上的刻度
前半部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cB=n/V
溶质的质量:1.1g
溶液的体积:100mL
设问:前面的操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分子部分,那
么如何将溶液的体积精确地固定到 100mL?需要
怎样的仪器呢?
实物展示并介绍:
量筒(一大一小)、烧杯、锥形瓶,指出仪器的
缺点与不足。
讲解:有没有这样一种仪器,既具有一定的容量,
又具有一定的精确度,下面我们用动画来模拟一
下。
设问:仔细观察容量瓶,有哪些标识?
设问:为什么要标明温度为 20℃?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
完成后,玻璃棒放在烧杯
中,溶液冷却后待用。
学生交流讨论:
需要的一种仪器,既要有
一定的容量,又要有一定
的精确度。
学生抢答:仪器要要上头
细,下面大.
学生惊呼!体会到仪器的
变换过程是如此的奇妙,
领略到化学仪器之美!
学生回答:容积为 100mL
温度、刻度线。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液体的热胀冷
缩比固体要大,为了保证
提供给学生
一个创造的
平台,让更多
的同学有表
达自己想法
的机会,动画
模拟可以启
迪学生的思
维。
过渡:在使用容量瓶之前,我们要检查容量瓶是
否漏水。(教师演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过程)
讲解:下面我们就把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
板书:4、转移
演示实验:将烧杯中的 KMnO4溶液转移到容量瓶
中(将实物投影仪的摄像头对准讲台,进行实时
展示演示画面)
讲解:为了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洗
涤 2-3 次,然后振荡,使溶液初步混合均匀。
过渡:振荡之后,我们发现液面离刻度线还有一
段距离,还需要定容。
板书:5、定容
投影展示:
缓缓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的液
精确度,所以要在常温下
进行。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过程
(加水、倒立、观察、正
立、旋转 180°、倒立、
观察、正立)
学生观察到烧杯和玻璃
棒上还有紫红色的溶液,
因此必须进行洗涤。
教师演示时故意将少量
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并
用纸巾擦拭,然后讲解引
流注意点“两靠一不靠”
用 KMnO4溶液
进行实验演
示,能够让学
生更清楚地
观察,自然就
得出烧杯和
玻璃棒上沾
有溶质,必须
进行洗涤,以
保证溶质全
部转移到容
量瓶中。
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 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教师讲解分析定容时的视线)
过渡: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还要将溶液摇匀。
板书:6、摇匀
(教师演示摇匀操作)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活动单上的实验前
必读,然后继续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的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并把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
拍照)
教师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肯定,同时将不规
范的操作进行点评,提醒学生要注意饰演的操作
规范。
投影展示:
学生分组实验:
(1)多人同时操作
(2)定容操作不规范
(3)水加多了
(4)滴管的使用不规范
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背投
影到屏幕上,非常开心,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活动
单中的课堂反馈。
将学生的实
验过程中的
亮点及问题
拍下来,然后
现场展示,不
仅调动了学
生的热情,培
养学生的科
学素养,还能
为后面误差
分析打下基
础。
5 说明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包含三个层面的问题: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配制、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从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角度出
发,本节课在提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后,经过简单的计算训练,马上进入溶液的配制环节,
进行配制步骤的设计、仪器的选择与探讨,动手实践配制溶液,从而使整节课内容紧凑,学
生对每个探究过程都充满了期待。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则放到第
二课时进行。这样,本节课包含以下几个环节: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②探究
溶液的配制步骤;③探究设计新仪器(容量瓶);④实践操作配制溶液;⑤对操作过程进行
现场采集照片,并进行精讲点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富有新思路、新内容、新视角。“新思路”就是将教材进行整
合,抓住物质的量浓度这个核心,淡化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直接让学生初步建立了物质的
量浓度的概念就进行配制,使整节课完整而且有序;“新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仪器
的设计环节,将动画设计带进了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价值,创新离不开生产生活的需
要,生活是创新的来源,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视角”是在学生实验环节,克服了以
往实验课对学生的实验过程难以驾驭和监控,采用现场拍照的方式,不仅记录了学生的实验
操作细节,还使学生的思维和热情被很大程度地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