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末检测
(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甲市 2017 年户籍人口出生 9.67 万人,出生率为 0.699%;死亡 10.7 万人,死亡率
为 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 20 年。图中显示四个地区的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 1~2 题。
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 1 题,该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
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同时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人口呈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甲市为上海。第 2 题,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
“三低”模式,图中①地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答案 1.C 2.A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题。
3.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
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从图中甲、乙、丙、
丁四个时期出生率由大到小的演变顺序即可得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
答案 D
4.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解析 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由快变慢,故其人口
增长率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 1990 年至 2000 年降低较快。
答案 D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 5~6 题。
5.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6.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
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
以经济因素为主。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
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
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 5.A 6.C
图甲是我国 2005 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完成 7~8 题。
7.图乙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能正确反映图甲时期
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甲中,图上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影响 M 处的成因是( )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水平 D.人口政策
解析 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年增长率应逐年下
降,而老年人口增长趋势加快。M 处出现明显的凹陷,说明人口增长突然放慢,
2005 年,此时 20~24 岁的人口出生的时间大约是 1981~1985 年,此时正是我国
强有力地实施计划生育的时间。
答案 7.C 8.D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 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 9~10 题。
9.图中信息反映( )
A.2010 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 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 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 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 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解析 直接读图可知,2010 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
趋势。由图知,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低于零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仍然较
高,不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 9.A 10.D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完成 11~12 题。
11.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符合甲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老年人口比重小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人口增长快
解析 第 11 题,非洲为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图中丙的人口自然增长
率最高。第 12 题,从图中数据分析,甲为“三低”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发达国
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老年人口比重大。
答案 11.C 12.C
(2016·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
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完成 13~14 题。
国家
现行标准(岁)
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
男 女
瑞士 65 64
巴西 60 55
英国 65 60 67(2028 年)
意大利 65 60 65(2018 年)
13.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
A.瑞士 B.巴西
C.英国 D.意大利
14.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A.养老金制度 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 D.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 第 13 题,从表中可看出,巴西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比其他三个国家都要早,
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劳动力较为充足。其他三个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
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因而退休年龄较晚。第 14 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
增长快慢,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其
中最主要的因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 13.B 14.D
(2017·潍坊四县联考高一期中检测)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回答 15~
16 题。
1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其自身收入 5%~10%的税率。其初衷
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解析 第 15 题,欧洲是发达国家密集的大洲,人口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的特征。第 16 题,在“三低”型人口增长模式下,人口问题主要是人
口老龄化和人口总数的减少,所以欧洲国家采取了多种积极的措施提高人口自然
增长率,如通过税收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等。
答案 15.A 16.A
(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不包括港澳台)”,
完成 17~18 题。
大陆总人口 0~14 岁 15~59 岁 60 岁及以上
2010 年人口数(人) 1 339 724 852 222 459 737 939 616 410 177 648 705
占大陆总人口比例 16.60% 70.14% 13.26%
与 2000 年相比 增长 5.84% 下降 6.29% 上升 3.36% 上升 2.93%
17.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18.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
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10 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B.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C.丰富的劳动力掩盖了老龄化问题
D.调高退休年龄可解决老龄化问题
解析 第 17 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陆总人口 2010 年比 2000 年增长了 5.84%,
说明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10 年内少年儿童比例呈下降趋势,劳动力人口呈上升
趋势。第 18 题,结合表中数据可知 2000 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0 年来我
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答案 17.C 18.B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据
此回答 19~20 题。
19.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 )
A.交通易达性 B.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
C.经济区域专业化 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20.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下列形式中的
( )
解析 第 19 题,华北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当时当地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
下降,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第 20 题,根据材料与史实,
华北迁移人口主要以中青年男性劳动力为主,因此东北地区人口金字塔中青年男
性劳动力比重较高,A 图符合题意。
答案 19.D 20.A
(2016·陕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图中甲、乙、
丙、丁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 21~22 题。
2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人口增长最符合丙国的是( )
A.德国 B.印度
C.中国 D.沙特阿拉伯
解析 第 21 题,结合坐标图中四个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可计算出乙地
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20‰,在四国中最高。第 22 题,结合图中数据可知,丙
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四选项中只有德国
的人口为负增长。
答案 21.B 22.A
下图是某国不同年龄人口生育率统计图。据图回答 23~25 题。
23.下列关于该国人口生育状况的发展趋势,分析正确的是( )
A.生育年龄越来越大 B.生育率越来越低
C.人口规模越来越大 D.生育欲望越来越强
24.从人口增长阶段来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D.现代型
25.该国人口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A.劳动力严重过剩 B.流动人口减少
C.劳动力不足 D.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解析 本题组以新颖的二维坐标图像为载体考查了与人口相关的知识点。函数曲
线的波峰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向左移动,说明生育年龄越来越小。函数曲线与横
轴所夹的面积即生育人口总数,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变小,说明生育率越来越低,
人口规模越来越小,生育欲望越来越弱。人口生育率很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
现代型。过低的人口生育率,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不足。
答案 23.B 24.D 25.C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读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A 代表________,B 代
表________,C 代表________。
(2)建国初期我国属于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
发展模式。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其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
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双选)我国下列省、市、区中,目前已完成人口转变的是( )
A.上海 B.江苏 C.西藏 D.宁夏
解析 据图可知,B 曲线在 1960 年前后为负值,而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不可能为负
值。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1960 年
前后,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人口死亡率骤升,出生率下降,致使自然增长
率极低。根据图中 2000 年的“三率”数据可判断我国已处于“三低”模式,但由
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存在着不同步性。东部沿海地
区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而内陆省区还处于过渡模式。
答案 (1)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2)高 低 较高 (3)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 (4)1960 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5)AB
27.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中新网 12 月 31 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 29 日预计,2017
年 1 月 1 日,美国总人口达 3 亿零 840 万人,比上年增加 260 万多人,人口增长
率为 0.9%。美国每 8 秒钟有一人出生,每 12 秒钟有一人死亡,每 14 秒钟净增一
个人。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
《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
是什么好事。
甲
乙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______________所致,这
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化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_______等。
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
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4)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________地区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美国人口增长状况、人口迁移的影响及环境人口容量等相关
内容。读美国人口构成情况图可知,美国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人口机械增长
比重也很大。人口迁移有利于文化的扩散,也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读图乙可以
看出美国人均资源消费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
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答案 (1)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
大量移民迁入
(2)B
(3)资源 文化和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
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
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4)南部(阳光地带) 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
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28.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15 分)
注:人口负担系数=(14 岁及以下人口数+65 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
×100%,15~64 岁指劳动人口年龄。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中国人口
负担系数在________年前后达到最低值,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
(2)在 1990 年前和 2030 年后,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了 50%,试分析它们形
成的不同原因。
(3)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人口机会窗
口”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4)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抓住“人口机会窗口”的良好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2010 40%
(2)1990 年前主要是 14 岁及以下人口数量较大;而 2030 年后则主要是 65 岁及以
上人口数量较大。
(3)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儿与老年人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财富的
积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教育投入,提
高民族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29.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至 2050 年世界
人口有望控制在 89 亿。
材料二 见下图。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该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
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有哪些启示?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趋势会给资
源、环境等方面造成压力,经济积累会减少,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要解决人
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2)题,
从材料二中可看出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印度,应实行计划生育。第(3)题,
这些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要达到人口、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必须
实行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口政策、重视教育、实行改革开放等。
答案 (1)人口数量不断增大。 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教育问题等。 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2)印度 计划生育
(3)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与本国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相适应。发展经济过程中
应注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根据本国的人口结构做好产业升级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