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
方法的对比,知道假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列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分析 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尤其是假设全都是鸡,求出的是兔的只数,
假设全都是兔,求得的是鸡的只数。
教学方法
1.通过游戏导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添学习的乐趣。
2.让学生在观察、谈论、合作、交流中探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 观看课件中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数一数图片中的小动物都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
腿。(学生观察后回答)
2.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每只兔子、乌龟要比每只鸡、鹤多两条腿)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课件出示例题
师: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一只鸡一个头,一只兔子也是一个头,共有 8 个头,说明鸡兔共有 8 只。
(2)一只鸡有 2 只脚,一只兔子有 4 只脚,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两只脚。
(3)鸡和兔共有 26 条腿。
2、猜测法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试着猜一猜笼子里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吗?
学生有的猜:有 6 只兔,2 只鸡,共 28 只脚,多了;
有的猜:鸡和兔各有 4 只,共 24 只脚,少了;
有的猜:有 5 只兔,3 只鸡,共 26 只脚,刚好。
通过猜测,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方法的实用性不大。
3、列表法
师:无论怎么猜,鸡和兔的总只数会不会变呢?(不会)出示表格,并确定猜想的范围。
鸡的只数是 8,有 0 只兔,脚共有 16 只;
鸡的只数是 7,有 1 只兔,脚共有 18 只;
鸡的只数是 6,有 2 只兔,脚共有 20 只;
如果鸡的只数是 5 只,兔有……
通过列表发现,当鸡有 3 只,兔有五只时,鸡兔共有 26 只脚。
小结:这种依次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叫一一列举法,也叫列表法。
用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数据较大时,过程就很烦琐。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4、假设法
(1)假设全都是鸡
师:笼子里应该有 8×2=16 只脚,实际却有 26 只脚,多了 10 只脚,为什么呢?
(因为把兔子当作鸡了,每只兔子少算了 2 只脚,用 10÷2 能算出兔的数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算式该怎么列了吗?
8×2=16 只(笼子里全是鸡的脚数) 26-16=10 只(实际比假设多的脚数)
4-2=2 只(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的脚数) 10÷2=5 只(兔的只数)
师:同学们,你们能试着列一列综合算式吗?
列式:兔的数量(26-2×8)÷(4-2)=5(只)
师:兔子的只数算出来了,总只数-兔的数量=鸡的数量,接下来算式该怎么列呢?
列式:鸡的数量 8-5=3(只)
②假设全都是兔
师:笼子里有 8×4=32 只脚,实际有 26 只脚,少了 6 只脚,为什么呢?
(因为把鸡当作兔了,每只鸡多算了 2 只脚,用 6÷2 能算出鸡的数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算式该怎么列了吗?
8×4=32 只(笼子里全是兔的脚数) 32-26=6 只(实际比假设少的脚数)
4-2=2 只(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的脚数) 6÷2=3 只(鸡的只数)
师:同学们,你们能试着列一列综合算式吗?
列式:鸡的数量(4×8-26)÷(4-2)=3(只)
师:鸡的只数算出来了,总只数-鸡的数量=兔的数量,下面该如何列式呢?
列式:兔的数量 8-3=5(只)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
2、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猜测法、列表法和假设法,同学们觉得这道题用哪
种方法最好呢?(假设法)
假设全都是鸡
35×2=16 只(笼子里全是鸡的脚数) 94-70=24 只(实际比假设多的脚数)
4-2=2 只(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的脚数) 24÷2=12 只(兔的只数)
师:同学们,你们能试着列一列综合算式吗?
兔的只数:(94-35×2)÷(4-2)=12(只)
鸡的只数:35-12=23(只)
师:请同学们课后试着做一做假设全都是兔,应该如何列算式?
小结
本节课学了解决“鸡兔同笼”的三种方法,分别是猜测法、列表法和假设法。猜测法实用性
不大,列表法遇到大数据解题困难,假设法简单便捷。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假设法:
(1)假设全都是鸡
兔的只数=(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2)假设全都是兔
鸡的只数=(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今天的知识点你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