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43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43张PPT)

ID:696296

大小:1.04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 常见设问方式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 用?2019·全国卷Ⅱ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2018·浙江卷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2017·天津卷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2017·浙江卷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6·全国卷Ⅰ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2016·全国卷Ⅱ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2016·山东卷 2021-5-26 题目要求 一审题型 • 是明考型还是 暗考型 二审范围 • 是局部还是整 体 三审角度 • 大角度还是小 角度 四审数量 • 答一个还是多 个 2021-5-26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 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 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 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1.审题型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诗歌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 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 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2.审范围(区间)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 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分清提问的大 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问修辞, 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3.审角度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 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 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4.审数量 2021-5-26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 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类型一 表达方式 •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比兴、象征、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 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 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 讲的表现手法则是狭义的,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 类型二 修辞手法 类型三 表现手法 •所谓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有讲究的。结构上的 “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 构上的艺术,即行文构架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等。。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首尾呼应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是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 类型四 表达技巧之“构思 技巧” 2021-5-26 设问关键词+答题模式 表达 方式 设问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方式写景(抒情)? 2.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是怎样表现的? 3.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有何效果? 审题 题干中有“描写”“抒情”“表达方式”字样。 模式 1.明手法。正确指出所用表达方式。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析效果。分析表达效果。 表现 手法 设问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艺术手法。 3.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请分析。 审题 题干中有“表现手法”“表现方式”“艺术手法”等字样。 模式 1.明确概念范畴,正确使用术语。诗歌的表现手法繁多,要熟悉各种手法的特点,能够辨析易混 手法。如: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 2.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要点。题干中要求结合某几句作答,则从大处着眼,从局部下手。 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则要立足全诗,具体分析。 2021-5-26 修辞 手法 设问 1.本诗某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2.请比较两首诗某一句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审题 题干中有“诗句”“某句”“一句”“修辞手法”等字样。 模式 1.点明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对该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指出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基本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结构 章法 设问 1.分析这首诗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审题 题干中有“结构”“布局”“线索”等字样。 模式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等。 2021-5-26 诗歌的修辞手法 2021-5-26 1.鉴赏修辞手法——借代、双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 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2021-5-26 答案:①借代。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 的危急。②双关。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 的时期。③对偶。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④用典。诗中的“请缨”典出《汉 书·终军传》,这里暗指朝中无人肯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更抒发 了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可删):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标题为“岁暮”,可知本诗作于年末;由注释中的时间可知诗人 自己也是“岁暮”之人;结合“烟尘犯雪岭”和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可知国家处于战乱之中,故“岁暮”还暗指国家江河日下、 由盛转衰。综上可知诗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属于借代,以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战争。除此之外, “烟尘”和“鼓角”、“雪岭”和“江城”对仗工整,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联系课内所学,由《滕王阁序》中的用典语句“无 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可知,颈联中的“请缨”也是用典,典出《汉书·终军传》:汉武帝时,南越割据政权尚未完全归附, 终军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是绳子,后人把请缨作投军报国解。在此处则暗指自己报国 无门。注意,在点明手法后,还需简要写出该手法的作用。 2021-5-26 2.鉴赏修辞手法——比拟、排比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2)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 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021-5-26 答案:比拟、排比。(2分)“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一句,用“争先”“鏖战”把“风”和 “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使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 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1分)“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 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1分) 解析(可删):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回答排比的作用:渲染了豪情快意的气氛, 增强了气势。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语来修 饰“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的“缴缠”往往是用来形容物的,此处用 这个词语来形容抽象的“诗”,便将诗具象化,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 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 2021-5-26 3.鉴赏修辞手法——通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秋 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1-5-26 答案:运用了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把夜色比作凉水,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 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这句话以凉水的触觉感受来写夜色的视觉形象,暗示夜已深沉,寒 意袭人,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2分) 解析(可删):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一个“如”字,很容易看出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夜色比作凉水。本句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夜色”是人的视 觉体验,而“凉”则属于触觉,因此是以触觉写视觉。接下来回答通感的表达效果,即生 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 2021-5-26 注意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 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如“借代”与“借喻”、“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衬托”与“对比”等。 2021-5-26 (1)根据题干要求判断。(审清鉴赏的角度和所答技巧的数量)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对偶、拟人。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根据题目中的“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判断) (2)根据写作对象判断。(写景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写事物要考虑正侧描写、烘托映衬,写人物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兼而有之 则要从其关系上判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这首曲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案:白描或意象组合。 2021-5-26 (3)根据关系判断。(景与情、物与志、人与己、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案:以动衬静。 (4)根据层级判断。(词、句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片、篇则优先考虑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是多句则要综合来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山 园小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答案:正侧结合。前两联正面描写,后两联侧面烘托,正侧结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021-5-26 (5)根据位置判断。(放在开头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则多为直抒胸臆、以景结情)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 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这首词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结构技巧?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结构技巧。八字对结,只写景象和境界,悲凉而又雄阔,千古兴衰都在其中。 (6)根据技巧特征判断。(借景抒情少不了景物,想象虚写总有“想、忆、梦”等词,对比要有两个内容存在, 动静结合会有声音、动作描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想象、衬托。 2021-5-26 诗歌的表现手法 2021-5-26 4.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021-5-26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2分)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2分)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本题要从诗句中找到对比点,并分析这些对比点 对塑造形象的作用。第二句,“终年”写衔石填海的时间之长;“寸诚”是指精卫的诚心,将 漫长的时间和微小生命的赤诚之心进行对比,凸显精卫填海的决心之坚。三、四句中的“山石 细”指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小石子,“海波平”指希望填平瀚海的广大志向,两者进行对比,表 现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意志。五、六句中“渺渺”形容水面的辽阔悠远,“区区”形容精 卫的力量微不足道;“功难见”指填海之功难以实现,“命已轻”指精卫的生命已经消耗殆尽。 任务之重与生命之轻的强烈对比,暗示了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剧命运。 2021-5-26 5.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月 圆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3)(2021改编,4分)杜甫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021-5-26 答案:杜甫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1分)诗的前三联写孤月当空、月映 寒江;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挂空山,万籁俱静的场景,是实写。(1分)尾联遥想故园桂花开 放,是虚写。(1分)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 沐月光。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团圆的美好愿望。(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注意审清题干:题干有两问,表现手法 是一问,表达的情感是一问。诗中前六句描绘了“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是眼前的 实景。而“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正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因此本诗运 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及渴望团圆之情。 2021-5-26 6.鉴赏表现手法——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4)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 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4)(经典题,5分)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1-5-26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2 分)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失落。(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以及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 首先要理解典故所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作者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注释可知, 最后两句意为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作者自比任公子, 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 典故,既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了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 淡淡惆怅之情。 2021-5-26 诗歌的表达方式 2021-5-26 7.鉴赏表达方式——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 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1-5-26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 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2分)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 文化修养。(2分)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2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要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内容说明手法是如何 运用的。首联是书斋外部环境的描写,“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体现了书斋环境的幽静安闲。颔联写书斋内 部的陈设和装饰,“墨画”“竹”“香薰”“一架书”描写了书斋的素净雅致,反映出主人的文气雅趣。颈联 “语笑”“知礼数”是对李将军身边的“侍儿”的描写,侧面衬托出李将军的知书达理和修养。“吟哦野客任狂 疏”中,“吟哦”是对李将军吟诵时动作的描写,“任狂疏”是对李将军吟诵时神态的描写;“就中爱读英雄传” 写李将军读英雄传的爱好。后两联从这两方面表现出了李将军洒脱豪放的性情和雅致的志趣。 2021-5-26 8.鉴赏表达方式——抒情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徐 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2021-5-26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1分)“昏”“繁”二字点明了愁;(1分)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 故写愁。(1分)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1分)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 愁在人心。(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 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进行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了“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诗 景中含愁,以“昏”“繁”二字点明愁情;第二首诗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 首有所不同。   2021-5-26 9.鉴赏表达方式——记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4)题。 采地黄①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4)(2021改编,3分)这首诗在叙述上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2021-5-26 答案: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1分)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 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1分)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 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视 角这三个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方面来看,这篇诗歌以第一人称——采地黄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亲切真实, 易于抒情,读来倍感辛酸。从叙述顺序方面来看,本诗采用时间顺序来记叙,因此脉络分明,叙事清晰。 从叙述视角方面来看,诗人以第三者的身份,站在局外进行全知全能的叙述,客观真实,隐含了自己对贵 族的鄙视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需要注意的是,叙述视角不同于叙述人称,诗人是以代言者的身份来 写,代采地黄者言事,因此采用第一人称,但却是站在局外客观叙述,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 2021-5-26 诗歌的结构技巧 2021-5-26 10.鉴赏结构技巧——情景关系处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2017天津,3分)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2021-5-26 答案:以景结情。(1分)“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期待的情景, 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2分)(答虚写、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 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后以描绘想象中深夜景物的句子结 尾,是典型的“以景结情”,作用是寄托诗人的情感,令全诗韵味悠长。 2021-5-26 11.鉴赏结构技巧——句间关系安排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题。 木兰花·乙卯①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②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③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②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作拾翠。③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3)(2021改编,4分)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5-26 答案:①过渡(承上启下)。(2分)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 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 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做了铺垫。(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所考句子处在词结构的中间,优先考 虑是过渡(承上启下)。“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写白天的游人散去,远山渐 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夜晚的庭院显得异常幽静。“行云去后”承接上文热闹的游春景 象,“已放笙歌池院静”开启下文幽雅、恬静的庭院景色。 2021-5-26 12.鉴赏结构技巧——主旨表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 咸阳城东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4)(2021改编,4分)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在全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021-5-26 答案:开门见山。(2分)一个“愁”字直接点明作者的情感,统领全诗,奠定了整首诗的 情感基调。(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一上高城万里愁”是全诗的首句, 一开篇就直接写愁,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属于开门见山的结构技巧。 2021-5-26 2020真题 2021-5-26 【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 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2021-5-26 1.感伤    达观     2.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 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 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 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 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2021-5-26 【解析】 (可删)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秋江送别》的意思是: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 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作者 以山川、归舟等意象表达了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尤其是后两句,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流露的是分别的伤感。《送柴侍御》的意思 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 慰友人:我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更多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 达观。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要求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 法的“翻新脱妙”之处。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 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 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 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 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2021-5-26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