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度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单元测试卷第十单元环境与发展(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高考二轮复习地理单元测试卷 第十单元 环境与发展 命题方向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以区域 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 1 环境问题 [模拟诊断]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 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 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 C.大力发展旅游业 D.整体移民搬迁 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 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 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 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 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 A、B、C。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 于该地区脱贫,D 符合题意。故选 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 A。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 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 贫,排除 B。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 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 C。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 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3.煤炭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因此过度开发会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 信息可知,当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地形起伏较大,而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蒸发量、 降水较少的平原地区,因此当地很难出现土壤盐碱化,②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地形起伏大, 加上当地地壳比较活跃,区域内多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符合题意。随着当 地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增大,导致当地污染加重,④符合题意。综上所 述,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考向 2 可持续发展 [模拟诊断] 甘肃张掖是我国玉米制种基地,有“金张掖”之称。近年来,张掖不少地区进行了土地整理, 把一小块的田地整成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受寒潮影响小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降水变率小,旱涝灾害少 5.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土地管理 A.提高了土壤肥力 B.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C.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D.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6.促进张掖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是 A.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 C.发展节水农业,防治荒漠化 D.扩大制种业面积,获取规模效益 【答案】 4.C 5.B 6.C 【解析】 4.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种 子的质量更高;相比东北,河西走廊水资源不足,沙漠广布,降水变率大,张掖属于西北内陆地区, 受寒潮影响较大;东北黑土肥沃,张掖多沙漠,土壤肥力不如东北。据此选 C。 5.根据材料,张掖玉米制种基地的土地管理是把小块的田地整成大块的田地,这样做不会 提高土壤肥力、也不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以小集大,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该方式扩大 了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可能会加剧荒漠化。据此分析选 B。 6.绿洲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该地发展农业最可能引发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因此 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应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主;该地地处河西走廊,地势较为平坦,且降 水少,发展制种业一般不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地水资源短缺,不适宜扩大制种业面积,会加剧水资 源的消耗;该题是针对制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并非区域发展措施,B 也不符合要求。结合上述 分析本题选 C。 考向 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模拟诊断] 在荒漠广布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常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 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7.“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距县城 A.0~20 km B.20~40 km C.40~60 km D.60~80 km 8.“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C.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D.地下水流向荒漠区 9.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D.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答案】 7.A 8.C 9.D 【解析】 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7.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 示中 0-20km 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因该是“生态裂谷”的位置,A 正确,故选 A。 8.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因 此“生态裂谷”附近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降低,A 项错;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风力加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B 错;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固定 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C 对;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 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位较低的绿洲区,D 错。故选 C。 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 对。 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A 错。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 错。 故选 D。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 常增多,下表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 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 10.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1.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10.B 11.B 12.D 【解析】 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 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0.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 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 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 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 项错 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 项错误。 11.第 5 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 5 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 近降水最多的第 3 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 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 错。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12.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 5 次降水形成洪峰,但 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 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 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 5 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 C 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 壤裸露,第 6 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 D 选项 正确。 [名师点睛] 1.环境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 2.主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主 要问题 具体措施 环 境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废弃物经过净化处理 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 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 态破坏 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 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 源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 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名师点睛] 1.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 (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了解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 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 游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经 济效益 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生 态效益 ①防止生态环境恶化;②降低污染,净化环境;③保护土地,提高土壤 肥力 社 会效益 ①改善农民生活环境;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发展清洁生产的意义 经 济效益 ①延长生产链,增加收入;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降低 生产成本;④减少污染治理费用 生 态效益 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社 会效益 1 改善了人们生存环境;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名师点睛]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 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 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 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 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 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 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 化等。 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原因 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 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 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 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 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 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 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垃圾填埋是城市垃圾最基本的处置方法。虽然可用焚化、堆肥或分选回收等方法处理城市垃圾, 但其难以处理的部分剩余物仍需作最后的填埋处理。下图为垃圾填埋场局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 1.大部分垃圾焚烧后再进行填埋,其主要目的是 A.无害化处理 B.减量化处理 C.资源化处理 D.减少发酵量 2.垃圾填埋场设置的排气管网系统,主要是排 A.水汽 B.甲烷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垃圾填埋场封场处理后最适宜的用地类型是 A.房产开发 B.工业厂房 C.机场跑道 D.绿地、公园 【答案】 1.B 2.B 3.D 【解析】 1.大部分垃圾焚烧后可以减少体积,达到减量化目的,B 对。垃圾焚烧后并不能够消除毒害 物质,A 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有资源化处理的成分,但并非所有垃圾焚烧都建有发电站,C 排 除。注意题干强调的是焚烧后再进行填埋,主要目的是减量化,而不是为了减少发酵量,D 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2.垃圾填埋场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发酵能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 分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点燃或遇明火可发生爆炸,为了避免富集造成安全隐患 需要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3.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以有机物占多数的垃圾逐年降解,垃圾堆体较填埋初期体量 缩小,而且污染物量大,会有很大沉降,因土地基础不易稳固,不适宜做建设用地,A、B、C 用地 类型均属于建设用地,排除。虽然土地基础不稳,但可以用作绿化场地,在封场多年后可在其上建 设绿地公园项目,D 对。故答案为 D。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2013 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水库岸线更加曲折, 形成大量库湾,同时水库沿线出现大面积消落区(即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 于水面的区域)。汉江最大支流甲在 2019 年某季的水质状况为Ⅲ类,河水浑浊度相对较大,经过处 理后才能供生活饮用。下图示意汉江流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与①处相比,②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大风频次低 B.年降水量较少 C.水体温度较高 D.水体流动性差 5.推测 2019 年甲支流水质状况为Ⅲ类时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为确保水源地水质优良,消落区开发利用最适宜 A.种植农作物 B.发展水产养殖 C.发展畜牧业 D.种植林草植被 【答案】 4.D 5.B 6.D 【解析】 4.读图可知,与①处相比,②处位于库湾,水体的流动性更差,氮、磷等营养元素更容易 富集,水体富营养化更为严重,D 正确;①②两地空间距离相近,大风频次、年降水量、水体温度 等差异不大,ABC 错。故选 D。 5.注意材料信息“汉江最大支流甲在 2019 年某季的水质状况为Ⅲ类,河水浑浊度相对较大, 经过处理后才能供生活饮用”。河水浑浊度较大,表明河流的含沙量大,该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充沛,河流径流量较大,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所以 2019 年甲支流水质状况为Ⅲ类时 的季节最可能为夏季,B 正确,ACD 错,故选 B。 6.消落带水位季节性涨落,流水冲刷力度强,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水库泥沙含量较 大,影响水质,所以最适宜在消落带种植林草植被,减轻水土流失,D 正确;消落带水位季节性涨 落,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发展水产养殖以及发展畜牧业等。同时,种植农作物、发展水产养殖以 及发展畜牧业不利于水质的保护,ABC 错。故选 D。 秦岭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下图为秦岭南坡植物 多样性随海拔变化的示意图,其中在秦岭南坡海拔 2400m 以上区域开始出现“金背杜鹃”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7.在海拔 1000-1200m 的秦岭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上升而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最可能 是 A.人类活动减少 B.降水逐渐增加 C.温度逐渐降低 D.土壤肥力增强 8.秦岭南坡海拔 2400m 以上区域开始出现“金背杜鹃”,推测“金背杜鹃”的生长习性是 ①喜温凉 ②耐严寒 ③喜盐碱 ④耐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7.A 8.B 【解析】 7.本题考查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植物多样性受热量、水分、地形、土壤、人类活动等条件影响。由图可知,海拔 1000~1200m 的地方植物多样性迅速增加。秦岭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随着海拔上升,降水 可能会增加。但是在高差 200m 内降水量差异不会导致植物多样性迅速增加,B 错误。海拔升高, 温度降低,植物多样性应该下降,C 错误。海拔升高,坡度变陡,土壤肥力应该下降,D 错误。随 着海拔上升,水热条件以及地形发生变化,人类生产活动减少,对植物的干扰、破坏较轻,植物多 样性迅速增加。故 A 选项正确。 8.本题考查区域植物生长习性。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植被的生长习性及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海拔 2400m 以上区 域,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较温凉而并不严寒;水热条件不佳,土壤发育条件变差,且坡度 较陡,保土能力变弱。因此土壤比较贫瘠。盐碱程度主要与蒸发和降水关系密切而与海拔关系不大。 综上分析,B 正确。 认养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种,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认养人)之间达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 产方式。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实现农村对城市、土地对餐 桌的直接对接。2015 年,盘锦推出“认养农业+互联网”的耕种新模式。下图为盘锦认养农业运行 模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盘锦“认养农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A.市场需求旺盛 B.互联网技术保障 C.种植技术先进 D.农产品品质保证 10.认养农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 A.农产品销路问题 B.农产品安全问题 C.消费者需求问题 D.农业技术问题 【答案】 9.D 10.A 【解析】 9.盘锦“认养农业”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达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为消费 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其核心竞争优势是农产品品质较高,D 对。由运行模式图,不能反映市场 需求和种植技术先进,AC 错。互联网技术非盘锦独有,B 错。故选 D。 10.由材料可知,认养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种,公司同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认养人)之间达 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认养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 了盲目生产,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A 对。认养农业虽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绿色 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均不是其根本目的,BC 错。认养农业不能解决农业技术问题,D 错。故选 A。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中俄合作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地处北极圈内鄂毕湾西侧的亚马尔半岛。 半岛地表 60%为沼泽和湖泊,平均海拔 50 米,沿海大部是低平的沙岸。春夏只有短暂的三个月, 冬季寒冷而漫长,永冻层厚度达 300 米至 50 米,暴风雪天气频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形成,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油气资源时北冰洋面积比现在大 B.深海盆地比大陆架浅海更易接受沉积 C.沉积岩中有机物在适宜的温压条件下形成油气 D.油气资源随地壳运动出露海面成为能源富集区 12.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采的最佳季节及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春夏季,冻土解冻利于开采 B.夏秋季,气温高适宜户外开采 C.夏季,白昼长可工作时间长 D.冬季,地面封冻利于地面运输 13.有利于促进北极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是 A.减少到北极地区科考站考察的人次 B.加强国际合作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利用油气资源保暖提高驯鹿存活率 D.对该地区野生动物多投喂、少触摸 【答案】 11.B 12.D 13.B 【解析】 11.根据古今海岸线对比,可知形成油气资源时北冰洋面积比现在大,故 A 说法正确。深海 盆地较大陆架浅海离陆地更远,不可能更容易接受沉积物,故 B 法错误。据图可知,沉积岩中有机 物在适宜的温压条件下形成油气,故 C 说法正确。油气资源形成于海底,后随地壳运动出露海面成 为能源富集区,故 D 说法正确。根据题目要求,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2.北极地区春夏季短暂且冰雪消融,冻土解冻,土地成为沼泽,施工和交通都会深陷泥潭, 只有冬季大地冰封才方便运输。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13.北极最大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导致极冰融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故 B 正确。面对全球变暖的问题需要加强研究而不应限制科考人次,故 A 错误。驯鹿本就适应原来 的寒冷环境不需要保暖,变暖反而对其生存不利,故 C 错误。投喂野生动物也存在破坏其原有生存 状态的可能,故 D 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 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周所和日光温室等组 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我国某地生态小康家园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A.增加室内外温差 B.减少病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能量损耗 15."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提高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答案】 14.D 15.A 【解析】 14.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是白天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大棚内使土壤及其它物体的温度升高,这 些物体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棚内空间释放热量,由于玻璃阻隔了大部分长波辐射透过,使这部分热 量留在棚内提高了气温。夜晚没有太阳辐射,玻璃温室内温度降低,需要用草垫覆盖,以加强保温, 故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的首要目的是减少能量损耗,D 正确;温室的主要功能是 提高温室内温度,不是为了增加室内外温差,A 错误;草垫覆盖不能减少病虫害,B 错误;玻璃温 室能够减少水份蒸发,与草垫覆盖无关,C 错误。故选 D。 15.楼顶花园是楼顶绿化的手段之一,在楼顶上覆盖土壤,栽培绿植,不但能起到美化环境 的作用,而且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尤其是土壤和绿植的存在,夏季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冬季起到 保温作用,使楼内居室环境冬暖夏凉,A 正确;而楼顶花园和地面果园规模小,对改善空气质量影 响不大,C 错误;利于产出、资源再生、提高产能,这些都属于经济效益,B、D 错误。故选 A。 冬天渤海因独特的自然条件会出现大面积的冰封现象。每年 11 月过后,斑海豹总是沿着古老 的迁移路线穿越渤海海峡进入辽东湾,直至翌年 3 月中旬后才陆续离开。下图为某年度渤海各海区 海冰覆盖率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下列关于辽东湾海冰覆盖率常常高于莱州湾和渤海湾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较高,水域较宽阔,海水较深 B.纬度较高,海域较封闭,海水较浅 C.面积较大,流水性较好,海水较深 D.面积较大,海域较封闭,海水较浅 17.有关渤海海冰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冰情往往与水温、水中悬浮微粒等有关 ②渤海海冰为斑海豹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空间 ③渤海的海冰资源具有面积广、厚度薄、流动性强、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④海冰的漂移与海岸走向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6.B 17.B 【解析】 16.辽东湾纬度较高,但是水域较为封闭狭窄,面积较小,海水较浅,流动性较差,ACD 错误,故选 B。 17.冰情与水温相关,与水中悬浮微粒关系不大,海豹的习性是需要在冰上产仔,幼崽需要 在冰面上度过最虚弱的几天,渤海海冰为斑海豹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空间,渤海海冰面积广,厚度薄, 流动性强,空间分布不均,海冰的漂移与海岸走向密切相关,海冰的漂移主要是顺着洋流或者季风 的风向沿着海岸线漂移。②③④正确,故选 B。 浒苔是我国黄海海域常见的一种绿藻,最适生长温度为 15~25°C。近年来,我国实施浒苔资 源化利用,将其加工为饲料添加剂、生物肥,食品等产品,初步实现了浒苔的“变害为宝”,但目 前浒苔的加工利用仍未形成规模化的完整产业链。下图示意 2016~2018 年黄海浒苔时空分布及迁 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黄海浒苔时空分布特点是 A.2016 年扩展范围最广 B.2017 年持续时间最长 C.随时间逐渐向外海扩展 D.随时间从南向北迁移 19.推测影响浒苔空间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海岸线 B.海水温度 C.盛行风 D.陆地径流 20.目前浒苔的加工利用未形成规模化完整产业链的主要原因是 A.原料供应不稳定 B.加工技术落后 C.市场营销成本高 D.产品结构单一 【答案】 18.D 19.C 20.A 【解析】 18.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 年扩展范围最广,A 错误;根据开始和结束时间可以看出,2016 年持续时间最长,B 错误;随时间先向外海扩展,后向沿海迁移,C 错误;随时间从南向北迁移, D 正确。故选 D。 19.浒苔随时间从南向北迁移,主要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应是受盛行风的影响,C 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海岸线、海水温度、陆地径流的关系不大,ABD 错误。故选 C。 20.近年来,我国实施浒苔资源化利用,将其加工为饲料添加剂、生物肥,食品等产品,加 工技术不是问题,初级产品为主,市场营销成本应该不会太高,产品各类多,结构并不单一,排除 BCD;浒苔主要出现在夏季,原料供应不稳定,A 正确;故选 A。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