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卷

ID:683774

大小:114

页数:13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赞扬“不设君位”“不立王侯”的瑞士为“西土桃花 源”,又在《皇朝经世文编》中说“今必本夫古”。由此可见( ) A. 魏源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议会民主制度 B. 受西方冲击,魏源的思想摇摆不定 C. 魏源羡慕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但对传统制度继续抱有信心 D. 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 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之本、发扬光大 B.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 3.胡适评价 19 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 启超宣传了( )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4.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乎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 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 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形式上是新颖的 B. 方法上是激进的 C. 学术上是科学的 D. 思想上是落后的 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 ) A. 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 B. 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 C.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 D. 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 6.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 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7.“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 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8.严复晚年给门生的信中说:不佞垂老,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 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大地,泽被寰区。 这表明严复( ) A. 认清了工业文明的本质 B. 发展了进化论思想 C. 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 否定民主政治实践 9.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 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 提倡维新变法 B. 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C. 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 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10.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 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 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 A. 皇帝的随从顾问 B. 国家的权力中心 C. 朝廷的咨询机构 D. 政府的执行机构 11.19 世纪 40 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 ) A. 军事技术落后 B. 社会制度滞后 C. 政治腐败 D. 思想观念陈旧 1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 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对 此评论正确的是 ( )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②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③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④声讨北洋军阀镇 压学生的爱国运动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13.1916 年 8 月 16 日,孙中山应浙江督军吕公望邀请,赴浙江观钱塘江大潮时发出的感慨“世界潮 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思想中“潮流”的是( ) A.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主张 B.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之主张 C. 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君主立宪之主张 D.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之主张 14.西方共和观念传人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 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 1918 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 一词,而从 1919 年 1 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 A.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 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15.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 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 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 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16.《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 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 科学是( ) A. 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 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 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7.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不适世界之生存 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 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8.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日:“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 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 A. 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 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 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9.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 于( ) A. 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 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C.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 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20.梁启超在 1902 年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其主要目的是( )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 配合清末新政 C. 反对资产阶级革命 D. 推动维新变法深入进行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 21.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15 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 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 19 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到了 19 世纪末期,才又进一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 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 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扬西方思想 理论的潮流。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 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路——这就是结论。 ——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 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 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22.新文化运动是 20 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 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 年) 材料二: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 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 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 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 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四: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 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 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 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 一特点的社会根源。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要求:观点 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 字左右。) 23.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 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 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两位应排在前面?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 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 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 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 人们向俄国学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 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6 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6 分) (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 年)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 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 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 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 焉……。 ——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 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 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 步之处?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阅读材料信息,前半部分介绍的是魏源向往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后半部分魏源则认为 还是应效法古制。说明了魏源既看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又对中国传统封建制度抱有信心, 故选 C 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 中体,另一个方面是西用。“中体”指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前提,“西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 C、D 三项只是说了其中一方面。 3.【答案】D 【解析】“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A 项错;“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 革命派的思想,B 项错;“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C 项错。梁启超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变法图存,D 项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可知其理论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 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其方法是激进的,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把今文经 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可知其理论是借旧瓶装新酒,赋新识于旧知,形式并不新颖,故 A 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学术上过于武断,并不是科学的,故 C 项错误;康 有为变法理论批判了古文经学,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民权民主思想,其思想是进步的,故 D 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白话通神”“古文讨厌”,可知当时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种情况出现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符合这一时间和情况的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故答案选 C。 6.【答案】C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其思想是“中体西用”的表现,属于器 物层面的主张,没有看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全方面的落后。 7.【答案】B 【解析】民国七年是 1918 年,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形。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的信息,工业文明的本质在其物质生产方式,题干中没有体现, 故 A 项错误;进化论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在民国初期的社会失序和 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杀中,严复感到茫然,出现了向孔孟之道的回归,故 C 项正确;D 项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中“中国并不在中央”意思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 “天朝上国”观念。 10.【答案】C 【解析】从材料“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由此可见上下议院是个 咨询讨论政务的机构,故 C 项正确;从材料“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说明该机构 不是皇帝的随从顾问,也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和政府的执行机构,故 A、B、D 错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要用阶级分析法。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 A 项正 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 B,C,D 项排除。 12.【答案】A 【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对封建礼教的猛烈批判,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①③符合 题意。 13.【答案】C 【解析】林则徐、魏源与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 单纯学习西方科技而不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 A,B 项错误;义 和团提出“扶清灭洋”,虽然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是盲目排外,也不能挽救民族危机,故 D 项错 误;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行民主共和,虽然与康有为、梁启超有分歧, 但是共同点都是反对封建制度,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自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 5 月 4 日,故 B、C 项 错误;“民主”“共和”思想都属于民主启蒙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流行都反映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深入人心,A 项不能反映变化内容,故 A 项错误;“民主”超越“共和”,结合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历 程,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故 D 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材料“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 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说明他的思想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有 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故 A 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故 B 项错误;维新变法是一场不成功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群众基础有限,故 C 项错误; 维新变法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改革,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故 D 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要求,尽管新文化运动 期间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但其改造中国的精神始终不改,故 A 项符合题意。B、C 两项无法体现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核心目的,D 项与题意无关。 17.【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20 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题干反映了近代中国 20 世纪初这一思想 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故 A 项正确;题干观点是宁愿国粹消亡,B 项 无从体现,故 B 项错误;康梁变法是在 19 世纪 90 年代末,故 C 项错误;遵循进化理论应是在维 新变法时期的思想主张,故 D 项错误。 18.【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看,李鸿章主张变法,但李鸿章 属于洋务派,A 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的主张,也是对“旧法”的变革。B 项与材料信 息无关,C 项错误,洋务派的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D 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答案为 A 项。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袁世凯宣扬尊孔复古,其根本目的是 为复辟做准备。A 项是直接目的,B、C 两项不是目的。 20.【答案】A 【解析】在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意图加强民 族团结,反抗外国侵略,故 A 项正确;1901 年开始的清末新政,涉及“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 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等内容,与材料的民族主义 思想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革命,故 C 项错误;材料是 1902 年,此时维新变 法已经失败,故 D 项错误。 21.【答案】(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僵化保守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闭关锁国政 策;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物质层面:洋务运动。社会政治体制: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理论方面:新文化运动。(3)无产 阶级革命道路(或武装夺取政权)。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均失败(回答具体史实也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 克思主义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第(1)题,要从内因 和外因综合考虑,既要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政策方面找原因,又要从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考虑。第(2)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思想的重大事件。第(3)题,“俄国人的路” 指的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原因可从以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马 克思主义传播等方面回答。 22.【答案】(1)特点:由学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逐步深入。 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 (2)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 其次为政治,当为伦理问题”的信息来概括特点;第二小问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思考作答,政治从民 族危机视角,经济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属于历史小论文撰写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指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四则材结合所学进行论证,要表述成文, 注意字数,此题第一个视角可以依据材料三围绕新文化批判传统文化提炼观点,论证可以从内容、 目的以及影响等视角列举史实;第二个视角可以依据材料四概括出新文化运动继承传统文化的观 点,论证可以从文学革命以及文化转型角度列举史实。 23.【答案】 (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积极参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扬民主、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最 早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如选蔡元培或胡适,均可按照相同 的思路组织答案) (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促成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特点: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解析】 24.【答案】 (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 之说”。 (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倡导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 (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奠定了思想基础。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 深、不断提高的过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和张 之洞可知是洋务派的观点。第(2)问根据材料三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可知是新文化运动 后期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中两位“先生”,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观点。第(3)问, 根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传马展;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结合四则材料归纳总结。 25.【答案】(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 派别:洋务派。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态度:否定。 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进步: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格致之 学”、西方语言等,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其他问题。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孙 家鼎认为,学习仅仅学习西方的语言、科技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习“西国政治及律例”,可见其对京 师同文馆持否定态度。分析京师同文馆教育的不足、分析孙家鼐思想的优点回答第二小问。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