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章节复习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章节复习测试

ID:683620

大小:364.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 看自然灾害章节复习测试 一、单选题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种植面积 (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 量 (吨/公顷) 总产量 (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2.表为 2007 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观察卫星图片发现,格陵兰最大的冰川之一彼得曼冰川出现了新的裂缝,该 裂缝可能导致漂浮的冰架崩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彼得曼冰川出现裂缝与下列环境问题相关度最大的是( ) A.海洋污染 B.全球变暖 C.生态破坏 D.资源衰竭 4.科学家在发现冰川裂缝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6.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地形以( ) A.高原山地为主 B.平原丘陵为主 C.山地平原为主 D.盆地平原为主 据民政部统计,2015 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18620.3 万人次受灾,819 人死亡,148 人失踪。自然 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最为常见,且影响范围较广 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8.大自然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灾害,更会赐予人类丰富的资源。下列做法中属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 ) A.在陡坡上开垦农田 B.黄土高原适当退耕还林还草 C.江南红壤丘陵区全部种植水稻 D.在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GIS 即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等功能。GIS 可以像传统纸质地图一样,解决 “地点”“状况”等有关查询,此外,GIS 还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还可以用“虚拟模拟” 进行预测性分析。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下面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①GIS 软件 ②GIS 人员 ③应用模型 ④GIS 数据分析 ⑤GIS 数据输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0.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空间数据 B.数据信息 C.图像信息 D.综合信息 生态指数能反映各区域生态的完整性、重要性及自然性的大小。生态指数越高,生态环境越好。读江苏省 部分地区生态指数分布图。 完成下面两题。 11.为了对比分析各地生态指数的变化情况,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数字城市 12.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影像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 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学校水泥篮球场 B.居民楼顶小菜园 C.水库湖面 D.公园绿化用地 2017 年 3 月 15 日 18 时 40 分至夜间 12 时左右,特克斯县突发融雪性洪水,当地立即组织人员、机械, 赶赴现场抗灾、救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是( )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西坡和北坡多,南坡和东坡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我国洪水类型主要有( ) ①暴雨洪水 ②融雪洪水 ③冰凌洪水 ④海浪洪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 50 毫米的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相关性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由于降水较少我国东北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洪涝较多 16.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A.4—9月 B.5—11 月 C.7—8 月 D.6—8 月 读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某年入冬以来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7.此次干旱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小麦 C.油菜 D.玉米 18.除干旱外,图中甲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还有( ) A.台风、洪涝 B.寒潮、沙尘暴 C.夏涝、寒潮 D.台风、寒潮 二、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 年 5 月 30 日 9时 20 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2017 年 8 月 3 日 16 时 30 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 6.5 級地震;2017 年 10 月 7 日 21 时 49 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 自治县发生里氏 6.6 级地震。 材料二 我国局部地区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1)由材料及图可知云南所处的西南地区地震频发,试分析其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 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结合学过的知识,说明地震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_____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5)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到图乙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________。 (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 21.读长江中下游地区 2011年春、夏季降水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平均值为 1971—2000年该季节降水量平均值 (1)结合图示,分析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2)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上述灾害变化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参考答案 1.B2.A3.B4.C5.B6.A7.D8.B9.A10.A11.B12.A13.D14.A15.A16.A17.B18.B 19.(1)该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构造运动强烈。 (2)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3)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线路受损;通信线路受损。 (4)泥石流 滑坡 (5)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 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 20.(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 减少灾害损失。 21.(1)春季降水大幅减少,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夏季降水大幅增加,导致该地 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出现春旱夏涝急转的现象。 (2)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夏季暴雨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 夏季暴雨冲刷导致 滑坡、泥石流灾害。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