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1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1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ID:682601

大小:73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地理学案 1 第三节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 【教师寄语】 不要说一天的时间无足轻重,人生的漫长岁月就由这一天一天连接而成;愿你 珍惜生命征途上的每一个一天,让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向前进。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大气 的削弱作 用、保温作用和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本节课在教材中体现的图 表比较多,而文字较少, 因此在对本堂课的讲解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图表能力 的分析,并且适当补充概括性的文字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本条“标准”旨 在认识导致大气 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 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考核目标: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主要特征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能够运用原理解释相关 现象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分层 大约高度 气温的垂直变化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①____千米以 下 随 高 度 增 加 而 ②____________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 的关系③__________ 平流层 ④______千米 随 高 度 增 加 而 ⑤______ 利于飞机⑥______ 高层大气 ⑦____千米以 上 气温变化复杂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 作用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⑧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学案 2 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 (1)选择性吸收:臭氧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⑪__________ 光,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⑫____________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 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⑬________。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⑭________辐射,地面辐射是⑮ ___________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⑯____________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 为大气辐射,它属于⑰________辐射。 (3)大气逆辐射:射向⑱________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 ⑲________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⑳____。 相关知识链接 ①物体辐射特点 每个物体都拥有一定的能量,其释放能量的方式都包含 辐射的形式,不过其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不同,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 电磁波的波长最短部分波长就越短。因而目前的太阳自身温度就决定了其辐射的 波长在主要在可见光波段,若其温度升高则波长趋短。夜间用的红外线摄像机就 是吸收了低温物体的红外线辐射的原理。 ②大气吸收的选择性 大气由多种成分组成,不同的物质便吸收不同波长的 电磁波,这是由物质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如 CO2 和水汽强烈吸收红外线部分,O3 吸收紫外线。当太阳辐射的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不易被吸收的可见光波段便可 以穿过其中到达地表。 ③吸收与反射 散射 大气吸收辐射能量后,能量转化为内能而增温;反射、 散射只是辐射方向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转化,不能增温。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 高一地理学案 3 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习主题学习主题ⅠⅠ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提示:阅读课本 P44 及表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参考学案相关知识 链接,完成下表:(小组归纳 3 分钟,展示 2 分钟) 身边的地理一:为什么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天空是明亮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 多呈现蔚蓝色? 身边的地理二:为什么白天多云,温度不会太高 ★★学习主题学习主题ⅡⅡ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 5 分钟,展示 5 分钟) 快速精读教材 P44-45,参考图 2-24 和 2-25.思考下列问题: 1. 地面辐射是如何形成的,它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2. 大气辐射是如何产生的,它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3. 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4. 综上所述,说明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描述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 程。(要求一:能够描述过程。二:画出简图) 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高一地理学案 4 身边的地理三: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学习主题学习主题ⅢⅢ 例理对对碰例理对对碰 【探究材料】 1.想一想,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 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2. 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 新疆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 着火炉吃西瓜”所呈现的现象。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自主检测: 1.有关下列现象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晚秋晴天的晚上常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强的原因 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反射作用 高一地理学案 5 C.中午的阳光比日出时的阳光强烈——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距离和太阳高度不同 D.西北地区的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丰富——主要是海拔较高 2.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闪电一般发生在平流层底 B.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对流层上部 C.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平流层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电离层位 于平流层 3.下列概念: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吸收 ③大气削弱 ④大气逆辐射 ⑤地面 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③②⑤ 4.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透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 C.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几乎吸收了全部的地面辐射,使热量散失很少 D.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 5.下列哪个地方对流层厚度最厚( ) A.刚果盆地 B.地中海 C.密西西比河 D.麦哲伦海峡 6.撒哈拉大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量少 B.沙漠地区水汽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 C.沙漠地区人类活动少 D.沙漠地区的风沙大《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 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火),少得烟气, 则免于霜矣。” 7.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高一地理学案 6 8.“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②“烟气”的成分 主要是 CO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 ④“放火作 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标评价: 评价目标 达标情况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没有掌握 大气的垂直分层 结构、各层的主 要特征及与人类 的关系。 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和大 气的保温效应。 能运用大气的保 温作用这一原理 解释相关现象。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