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红楼梦》阅读题型梳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红楼梦》阅读题型梳理

ID:682101

大小:40.3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红楼梦》阅读题型梳理 一、从诗词、对联角度考察 例 1.【2020 西城一模】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 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 拍手凭他笑路旁。” (4 分)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 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 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 个性气质豪爽豁达、高傲脱俗。探春贵为贾府小姐却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气傲、藐 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评分说明:诗意明确,2 分;点明个性气质,分析基本符合原著,2 分。 例 2. 【2020 北京适应性测试】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两句联诗出自《红楼梦》第 76 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姊妹几人在凹晶馆赏月时即景吟出的。湘云认为“冷月葬诗魂” 一句“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4 分) “冷月葬诗魂”一句隐含着小说中诗作者怎样的身世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 析。 【答案要点】 身世:“冷月”寂寞而凄冷,象征着黛玉内心孤苦、身世凄凉,在原著中,黛玉父母双 亡,寄身贾府,确实孤苦、凄凉。 命运:“葬诗魂”,意味着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例 3.【2020 延庆一模】 在《红楼梦》第 63 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 花名以助兴。宝钗掣的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探春掣的签画的是杏花, 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李纨掣的签画的是一支老梅,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湘 云掣的签画的是海棠,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香菱掣的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 理枝头花正开”;黛玉掣的签画的是芙蓉,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袭人掣的签画的是 桃花,诗句是“桃红又是一年春”。从整本书看,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体现了掣签人的性 格命运。请任选一签,根据原著简要分析签中隐含了掣签人怎样的性格命运。(5 分) 【答案要点】 黛玉的性格:芙蓉“清姿雅质。独殿群芳”,标示着黛玉超凡脱俗、清秀非凡的特质, 隐含着敏感、细心、淡泊、易伤感,绝顶聪明,兰心蕙质,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清高孤傲的性格。 黛玉的命运:“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寓意黛玉寄身在泥淖般的贾府中,孤苦、凄 冷,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评分标准:“性格”概括 1 分,结合原著分析 2 分,“命运”概括 1 分,结合原著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 写其他人,与名著内容、人物性格命运相符亦可。 例如: 1.宝钗:“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牡丹是富贵花,艳冠群芳。依作者的 本意,"牡丹"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打动人心的魅力。性格:沉稳大度、处事周全, 外冷内热。 命运:享受富贵,最终与宝玉成婚,但家族势败、宝玉出家后守寡度日。历着炎凉, 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 2.探春:(古代以杏花为贵,以杏象征幸福。杏,谐音“幸”,合在一起是夸奖男的志 趣高洁合乎乾道,女的贞静端方合乎坤道。易经中说阴阳两仪结合繁衍其昌。--多与少女的 姻缘、爱情相关。)“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 性格: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在协理大观园时,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在抄检大 观园时,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 命运:日边倚云,都是遥远的地方。暗示探春远嫁不归的悲切命运。 例 3. 【2020 石景山期末】 中秋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黛玉的那句“冷月葬诗魂”带同学们沉浸 在艺术佳境中。大家开展探究学习,发现有的版本将“冷月葬诗魂”写作“冷月葬花魂”。 对于塑造黛玉形象来说,“花”和“诗”哪个更好?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的 理由。(5 分) 【答案要点】 言之成理即可。结合《红楼梦》情节内容,分析“花”、“诗”表现黛玉形象特点的作 用。 例 4. 【2020 顺义期末】 《红楼梦》中有一首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 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结合词的内容和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词作与薛宝钗的 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哪些契合之处。(5 分) 【答案要点】 (略)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临江仙》中的柳絮能在风中舞蹈,并且能借助“好 风”之力,这与出身高贵、家世显赫的薛宝钗在贾家深受喜爱的状态契合。柳絮的“解舞”、 “均匀”也凸显了她圆滑持重、颇有处世本领的性格特点。这首词充满乐观向上的自信, 这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非常契合。 二、从“红学”评论角度考察 例 6.【2020 门头沟一模】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 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5 分) 【答案要点】 观点 1 分;事例得当 2 分;分析合理 2 分。 例 7.《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 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 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6 分)【2020 海淀期末】 【答案】略 【评分标准】结合作品内容举例恰当,1 分;分析合理,5 分(其中分析取名的“俗” 1 分——可从取名的选字、用词等角度展开,分析取名的“不俗”4 分——可从取名中暗示 的人物性格、命运,小说情节、主题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例 8.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评价贾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评价王熙凤是“都知 爱慕此生才”。请各用一个词语评价二人的理家之才,并说出依据。(6 分)【2020 大兴期末】 【答案要点】 (1)贾探春 ①关于贾探春的评价,如:敏,兴利除弊,雷厉风行,义不避亲等。(词意说得通,1 分) ②写出与评价的词语准确对应的情节。(2 分) 能给出相关的理家情节,但是与评价词语不对应,也给 1 分。 (2)王熙凤 ①关于王熙凤的评价,如:严厉,独断,令行禁止,假公济私等。(词意说得通,1 分) ②写出与评价的词语准确对应的情节。(2 分) 能给出相关的理家情节,但是与评价词语不对应,也给 1 分。 例 9.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其中脂砚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 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 其为“贾宅第一罪人”。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 分)【2020 丰台期末】 【答案要点】 【示例 1】评价王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1 分)秦可卿死后,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 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 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 决了。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4 分) 【示例 2】评凤姐为“贾宅第一罪人”不恰当。(1 分)脂胭斋评王熙凤为“贾宅第一 罪人”主要是因其使各种狠毒手段阻止贾琏娶尤二姐,而不顾贾家香火延续。虽然王熙凤 阻止贾琏娶尤二姐一事的确表现出了女性的嫉妒、自私和狠毒,是一大罪责,但因此就断 定她是“贾宅第一罪人”是不恰当的。贾府真正“第一罪人”绝非是某个个体,而是穷奢 极侈、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声色犬马的府中掌握者,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代不如 一代的子孙,是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离心离德的贾家上下,其中包括贾府众多仆从。将 所有人的罪责归于王熙凤是不公平的,不恰当的。(4 分) 【评分标准】“看法”1 分, “事例”2 分,“分析”2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可。 三、从小说人物、情节描写角度考察 例 10.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 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 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 物。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 进行赏析。(5 分)【2020 密云一模】 【答题示例】 第一问: 这三句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 第二问: 王熙凤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是短句,但她会千方 百计的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 她最介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 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更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 活中时刻衡量着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妹妹”;贾宝玉对林黛玉 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而“林妹妹”这三个字每天不知要在心里想多少遍,嘴里说多 少遍,特别是在二人拌嘴后,见着黛玉哭泣,这宝玉便“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 要将“林妹妹”喊上百遍千遍。(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3 分) 例 11.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 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 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 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 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根据上下文,结合《红 楼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5 分)【2020 西城期末】 【答案要点】 ①宝玉张口“胡说”随后又用“算是旧相识”来化解,这与黛玉的暗自吃惊形成对比, 展现出宝玉个性的率真。 ②宝玉话中的“见过”与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应,这种心有灵犀与《红楼梦》 “木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 【答案要点】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3 分;第二个要点,2 分。意思对即可。 例 12.《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望,临走时对袭人说:“你只 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 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有的版本在“不必”前加了一句“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 对 于塑造薛宝钗形象来说,你认为这一句加好,还是不加好?请结合上文及原著其他相关情 节谈谈你的理由。(6 分)【2020 东城期末】 【答案要点】略 例 13.莎士比亚书店里经常聚集着许多爱读书的人,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也有 一群爱读书的人。结合原著复述他(她)读书的相关情节,并谈谈读书对他(她)产生的 影响。(5 分)【2020 昌平期末】 【答案示例】 在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中,沁芳桥边,落花一地,黛玉接过宝玉手中的书,越看越爱, 只管出神。忽听到宝玉把两人比作张生和莺莺时,她满面通红,带怒含嗔,在宝玉着急道 歉之后,她又破涕为笑,调侃起来。(2 分)读书让黛玉看到了大观园以外的生活,读书让 她知道了争取自由的爱情故事。她与宝玉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宝玉心意相通,彼 此理解,感受到自由恋爱的幸福。(2 分) (评分标准:相关情节 2 分,对人物的影响 2 分,语言表达 1 分) 例 14.《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既缘于“木石前盟”,也有其他的原因。 下面两个细节,一般认为能够体现一些“其他原因”,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共 5 分) ①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 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 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②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 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 以深敬黛玉。(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2020 通州期末】 【答案示例】 宝黛第一次见面时,有“木石前盟”的感应,也有一见如故的情感基础。但在后来的 交往中,黛玉不曾劝宝玉去立身扬名,不拿经济仕途思想来规劝宝玉,所以宝玉视她为知 己,敬重她超越流俗的精神。因此,宝黛爱情的基础不仅有颜值、前世盟约的因素,更有 志趣相投、人生观相同的因素,而后者正是宝玉坚定选择黛玉的主要原因。 【评分说明:5 分。依据文本,2 分;认识分析,3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例 15.《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曾用贾宝玉的名字开玩笑地诘问他:“宝玉, 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请依据原著,谈谈你对宝玉的“贵” 与“坚”的理解。(5 分)【2020 朝阳期末】 四、从环境描写角度考察 例 16.小说中,人物和环境两个要素联系紧密,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请你结合原著 内容谈一谈《红楼梦》中秋爽斋的室内布置与贾探春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5 分) 【2020 平 谷一模】 【答案示例】 【评分细则】结合秋爽斋环境特点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即可。答出人物性格特征 2 分, 结合原著分析 3 分。 比如:秋爽斋的视野开阔,气势宏大,风雅清高等特点表明了探春志向高远、趣味高 雅、洒脱大方。秋爽斋布置以书画为主,而不是一般大家闺秀的胭脂和脂粉之类。 结合原著内容第四十回: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 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观,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 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 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 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 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五、与文本阅读结合考察 (一)与诗歌鉴赏结合 例 17.【2019 东城一模】 归辋川【注】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2.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6 分) 【答案要点】 1.(3 分)C 2.(3 分)D 3.(6 分)评分标准: 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2 分),对《归辋川作》赏析准确(2 分), 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2 分)。 答题角度: 1)《归辋川作》赏析准确 情感:禅意、田园、隐逸、难主命运的悲哀、惆怅孤独 手法:晨钟暮鼓、渔樵生活、远山白云、菱蔓杨花、东皋春草等内容(借景抒情、以 物自况、白描、反衬) 风格:不事雕琢、清新朴素,而又含有意蕴 2)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 林黛玉形象特点: 身世背景:自幼而孤,寄人篱下 性格和追求:不事雕琢,率真自然,超凡脱俗,不慕功名 艺术追求:追求“意趣” 3)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 感受:孤独寂寞,均有命运不能主宰之悲。 追求:均有追求隐逸之趣。晨钟暮鼓、渔樵生活、自然山水;林黛玉的追求不慕功名, 远离世俗,自然隐逸。 创作:不事雕琢,讲求意趣。“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 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学诗》 创作手法:均借物(花)抒情。菱蔓杨花;《咏白海棠》《唐多令》《葬花吟》《秋窗风 雨夕》 鉴赏资料 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 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诗歌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他确实在描写 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 体。 类似诗句《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归来且闭归。”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性格:坦率纯真: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 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 却热诚相接。 创作:“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学诗》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也是从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中产生丰富的 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她能将自己的性灵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 自己的心声。如《咏白海棠》《唐多令》《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 追求:不追求仕途经济,只羡慕真情意趣。 【答案示例】 1)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而自卑孤独;又因追求清高隐逸而孤芳自赏(1 分)王维此诗中 也借“稀”和“独”字表达了内心的惆怅孤寂,同时从古寺钟声和悠然远山处也含蓄表达 了隐居出世的愿望(1 分)。林黛玉欣赏王维诗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心境相似,都有 种孤独,不拘世俗的情怀(1 分)。另外,林黛玉的诗歌常以物寓情,比如《唐多令》中借 柳絮表达自己“漂泊亦如人命薄”的忧伤。(1 分)本诗左右漂移的水草和轻且到处飞舞的 杨花表达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哀(1 分),从创作手法上看,他们常用以物寓情的方式相似(1 分)。 2)“谷口疏钟动”一句环境描写运用“疏”“稀”等形容词(1 分)生动形象地点明所 处环境的寂静和人烟稀少,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1 分)。黛玉对于贾府而言是个客 人,因此她自觉孤独,这是她和王维此诗思想情感的共同之处(1 分)。王维此诗不事雕琢, 仅以白描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景色,把内心的情感赋予其中(1 分),这也正是林黛 玉教香菱学诗的时候首推学王维诗的原因:写诗第一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 饰。(1 分)可见林黛玉喜欢王维诗歌中的“意趣” (1 分)。 (二)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结合考查 例 18.【2019 丰台二模】 康百万传奇 一 风从门缝里溜进来,直往人的脸上扑、怀里钻。一家老小虽然都缩着膀子把自己藏在 被窝里,还是给冻得瑟瑟发抖。隐约传来远处炸响的鞭炮,过年的味浓了,更衬托出家里 的冷清。 康群山,还有他的老婆、儿子、小女儿,虽说都躺在炕上,一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没 有一点睡意,大白天不是睡觉的时间,这是其一,除了冷,还有饿,哪能睡得着?今年春 上,天旱,麦子连种子都没收回;到了秋天,有雨了,却大得吓人,把庄稼给毁得一塌糊 涂,颗粒无收。 儿子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邻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爹,我饿。” 康群山刚想骂句“饿死鬼托生”的,听到小女儿说“我也饿”,他就把话咽了回去。 老婆说:“要不,你去康百万家借点?” 康群山叹口气,说:“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 去张口呢?” 老婆又说:“每逢遭年馑,康家都要施舍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 康群山说:“今年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 这时候,忽然听到拍打柴门的声音,康群山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掩了掩衣襟, 走过去打开了柴门——原来是掏烟囱的驼子。 康群山咂吧了几下嘴,说:“驼子,今年俺家不掏烟囱。”腊月二十三那天,他自己掏 过了,通畅着呢。 驼子痞着脸说:“屁话,你家烟囱都不冒烟了,这不是堵了是啥?” 康群山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驼子没去看康群山的脸色,只顾瞅着烟囱说: “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 话说到这份上,康群山没有拒绝的理由。也只是一袋烟的工夫,只听驼子叫道:“山 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说着话,驼子从烟道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连老鼠都不来他家光顾了,怎么会有东西呢?康群山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又咯 噔了一下,咋给人家驼子报酬呢?一时间,康群山愁上加愁,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驼子从房顶上出溜下来,也不征求康群山的意见,把那个小包裹打开了。包裹打开的 一瞬间,驼子,康群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裹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 银子!驼子查了查,不多不少,整整十两! “山哥,这下你可过个肥年了。我拿走两文,算是报酬。” 等到驼子走后,康群山才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不是在做梦。康群山带上银子出门采购 年货的时候,得知整个康店村,凡是跟他家一样情况的,驼子都去掏烟囱了,让人惊奇的 是,他们的烟囱里也都藏有十两银子! 当天晌午,站在邙山岭的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溢出了烟,他的 脸上漾出了笑意,对身边的驼子说:“好,你也回家过年吧。”驼子接过康百万给他的赏金, 笑呵呵地走了。 二 年关已过。正月的一天,康百万走出家门,信步来到邙岭上。崖边的迎春花已经泛出 了花蕾,杨树的枝条冒出了青青的胡须……岭上紧绷了一个冬天的黄土,因为暖阳的照耀 而开心松弛开来,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 放眼望去,康百万发现,除了自家的农田里有伙计在忙碌外,周遭其他乡亲的田地里 没有一点动静。不该啊!康百万看着大管家来顺,眼里充满了疑问。来顺本想隐瞒,此时 不得不说了实话:“老掌柜,他们一部分人打算外出逃荒,一部分人指望康家救济呢。”怎 么会是这样?康百万着实吃了一惊。他倒不是怕救济,他是担心乡亲们没了精神头,忙问 来顺:“打春了吗?”来顺掐指一算:“老掌柜,后天立春。” 康百万从邙岭上下来,直奔县衙。看到康百万登门拜访,知县凌钺有点意外,一番寒 暄之后,他憋不住了:“康掌柜,光临敝府,有何见教?”康百万简单把情况说一遍,然后 拱手施礼道:“凌大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到父老乡亲还没行动,老夫着急啊。” “这……康掌柜有何高见?”凌钺反问了一句。老实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还真没 辙。康百万说:“凌大人,再有两天就是立春了,依老夫之见,搞个‘鞭打春牛’的仪式, 康家愿意承担一应费用,大人意下如何?” 在过去,立春这天,民间就有鞭春习俗,鞭牛是为了“提醒”牛,春天来了,该开始 耕田了。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造个假牛,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让真牛在旁边 看。泥牛肚子里会放上五谷杂粮,鞭牛过后,老百姓便捡拾地上的五谷,泥牛也被他们“瓜 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征五谷丰登……当然,打春牛也是鞭策老百姓不要懒惰,应早 早动手春耕。 凌钺想了想,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康掌柜,仅凭‘鞭打春牛’就能把老百姓的春耕积 极性调动起来?”康百万淡淡一笑,蛮有信心地说:“老夫还有激励措施,今年的种粮亩产 状元可获得康家的铜佛。” “八丈佛?”凌钺睁大了双眼。外界传言康家供奉一尊八丈高的铜佛,曾有不少高手 惦记此物,只因康家防范甚严,一直没有得逞。 康百万没有说话,但他的表情已经证明他不是在打诳语。 消息传出去后,立春这天,县城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格外热闹。 “鞭牛”活动开始了。知县凌钺左手扶犁,右手执鞭犁地开耕。他举着装饰华丽的鞭 子抽了第一鞭,同时叫着“一打春牛头,国泰民安”;康百万接过犁和鞭子,抽第二鞭,一 边说着“二打春牛腰,风调雨顺”;第三鞭由当地族长鞭打,一边打一边说“三打春牛尾, 五谷丰登”的颂词……最终将一头土牛打得稀烂。牛肚子里塞满了一个个绣着“康”字的 小布袋,此时都暴露出来。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和小布袋。来顺对大伙儿说,小布 袋里装的是谷物种子;没有捡到小布袋的百姓可以到康家领取当年的种子。 随后,百姓天不明已经到了地里,天黑了还在地里忙着。 老天有眼,当年风调雨顺,大丰收。获得种粮亩产状元的不记得是谁了,但康百万确 实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他家供奉的“巴掌佛”奖励给了人家,没有八丈多高,只有巴掌 大小。大伙儿哈哈一笑了之,没有人说三道四的。 年底谈起此事,来顺还有点不舍。康百万说,有什么舍不得的?比起救济,那点谷物 种子根本就不是个事;至于“巴掌佛”,康家换来的却是平安,这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 (取材于侯发山的“康百万系列”小说)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从门缝里溜进来 溜:无孔不入,无法阻挡 B.每逢遭年馑 年馑:闹灾荒的年景 C.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 漾:自然而然地流露 D.光临敝府 敝府:敬辞,对客人称自己的办公处所 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康群山一家四口,在年关之际,因一年的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处在饥寒交迫的 境地。 B.驼子以能否在烟囱里掏出东西来决定是否收费,这体现了他一心为用户着想的服务 理念。 C.知县凌钺采纳康百万建议,举办了一场 “鞭牛”仪式,旨在鞭策百姓积极投入春 耕。 D.种粮亩产状元获得的奖品并非所期待的“八丈佛”,而是“巴掌佛”,对此人们没有 意见。 3.小说中的康百万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第一部分有明、暗两条线索。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对这一特点加以说明。(4 分) 5.小说第二部分写到了立春的“鞭春”习俗。在现实生活中,当二十四节气或农历节 日来临之际,人们往往举办仪式或组织活动,以表达美好的愿望。请结合现实生活中或《红 楼梦》《边城》《呐喊》等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类似习俗,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看法。(6 分) 【答案示例】 1.(3 分)D【谦辞】 2.(3 分)B【其行为是尊康百万之命】 3.(6 分)答案示例: ①一个周济百姓、乐善慷慨的仁者; ②济困扶贫的同时又尊重弱者人格的义者; ③从根本上解决扶贫问题的智者。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2 分;其中分析 1 分,概括 1 分。意思符合即可】 4.(4 分)答案示例: ①明线:康群山一家境况。灾荒之年的年关,康群山一家处在贫困、无法过年的境地, 掏烟囱的驼子的出现,化解了康群山一家的饥寒危机。 ②暗线:康百万行善活动。康百万依据各家烟囱是否冒烟判定家庭贫困状况,让驼子 用掏烟囱的方式来救济。 【评分标准:4 分,每答出一点得 2 分】 5.(6 分)答案略 【评分标准:共 6 分。观点 1 分,举例 2 分,分析 3 分。】 例 19.【2019 海淀二模】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 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 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 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清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 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 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 莫若直书‘曲径通幽’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 兄天赋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 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 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 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 《醉翁亭记》有云:‘ 【甲】 ’,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 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 【乙】 ’,竟用他这一个‘泻’字。” 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 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 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 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 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 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 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 作 一 副 七 言 对 联 来 。” 宝 玉 听 说 , 立 于 亭 上 , 四 顾 一 望 , 便 机 上 心 来 , 乃 念 道: ,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 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 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 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 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 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 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 “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 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 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 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 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 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 ‘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 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 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 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 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 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 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 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 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向众人道:“‘杏花 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 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 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 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 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益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 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 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 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 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 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 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哥儿别的都明 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 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 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 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 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贾政与众人化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给大观园中桥上之亭拟名为“翼然”“泻玉”。 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写出相关语句。(2 分) 2.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3 分)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3.小说多次描写贾政的“笑”,阅读相关内容,完成(1)(2)题。(8 分) (1)解说标红处“笑”所蕴含的不同意味。(3 分) (2)以贾政的“笑”为例,赏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5 分) 3.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请根据小说内容, 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6 分) 4.《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 来草莽”。节选部分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请结合节选部分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宝玉 这一人物的评价。(5 分) 【答案要点】 1.(2 分)甲:有亭翼然 乙:泻出于两峰之间 (每空 1 分,多写且正确不扣分) 2.(3 分)C 3.(8 分) (1)(3 分)示例:第一处“笑”,贾政以客套示人,而内心对宝玉题“曲径通幽”颇 为满意,还因众人夸赞宝玉而得意,也有敲打宝玉不要自得的意味;第二处“微笑”,贾政 对宝玉的“沁芳”题名及题对看似未置可否,实则非常满意;第三处“冷笑”,贾政对宝玉 评价众客拟题“都似不妥”的轻狂似乎颇为不满,内心实则无太多责备。(每处 1 分,意思 对即可) 【评分细则】 1)第一处和第二处“笑”的意味应该有所不同(不同点:或对象、或原因、或程 度) 2)第三处“笑”的意味应答出明确的态度。 (2)(5 分)评分要点:观点明确(1 分),有理有据(2 分),分析合理(2 分)。 【评分细则】 独到之处(观点):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外貌、微笑、细节)变化,表现出人物 在特定场景中的不同心理(不同情感、不同性格),从而塑造了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 示例: 从贾政对宝玉才情认可,微笑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望子成龙,对宝玉期待很大的父亲。 对于众人的想法,宝玉又一票否决了,贾政的冷笑刻画出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且与宝玉不 亲近的形象,以及贾政面对众人笑表现出贾政虚伪的形象,仅仅是几个特定情境的微笑, 使贾政的多元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其独特的刻画人物之处。 4.(6 分)特点: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绕竹,自然灵动;布局讲究,精巧不俗(3 分)。匠心:营造幽静清雅的氛围,映衬人物清高孤傲的性格、自然脱俗的高雅品味(3 分) (意思对即可) 5.(5 分)评分要点:观点明确(1 分),理由充分(2 分),分析合理(2 分)。 【评分要点】(5 分):观点明确(1 分),理由充分(2 分),分析合理(2 分)。 【答案示例】 宝玉为亭取名“曲径通幽”,还说“刻古终胜雕今”,可见宝玉富于诗才,有才情且爱 读诗书;且宝玉有真情说真话,在与贾政评论“杏帘在望”句和发表对“天然”的看法之 时,与贾政观点相违背,可见宝玉的才华横溢,真性情与世俗不合,“腹内原来草莽”是世 人的评价,而宝玉却恰与此相反。 六、从微写作角度考察 (一)表达观点类 例 20.学校举办戏剧节,拟将经典名著《红楼梦》《呐喊》搬上舞台。作为戏剧社成 员,请就你最想饰演的某一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说明你的表演设想及理由。要求:选例典 型,说明具体,理由充分。180 字左右。【2019 海淀一模】 例 21.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原因是小说中 人物所处的位置和关系,使人物不能不这样做。请从王夫人与晴雯、贾宝玉与薛宝钗、赵 姨娘与探春这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写一段话,阐述你对此观点的理解。要求:结合原著 具体内容,理由恰当。【2019 东城二模】 例 22.如果你可以从《论语》《红楼梦》或《平凡的世界》中找一个人做朋友,你会 选择谁呢?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结合《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中的内容,理由恰当。【2019 东城期末】 例 23.某报社邀请你参加以“我阅读,我成长”为主题的朗读会。请你从《红楼梦》 《呐喊》《红岩》中选择一个片段作为朗读内容,概括所选内容,并阐述理由。要求:符合 原著,理由充分,条理清楚。150-200 字。【2019 朝阳期末】 例 24.在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也常常是举足轻重的:或揭示社会背景,或推 动情节发展,或作为主要人物的有力衬托。请从《红楼梦》《红岩》《平凡的世界》中任选 一位次要人物,就其中一方面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2019 丰台期末】 例 25.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过巧妙构思, 可以制成书签、折扇、手机壳、行李牌……如果为《红楼梦》或《论语》设计一款文创产 品,你会设计什么?又将怎样设计?请任选一项,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2019 丰台二模】 (二)抒情类 例 26.《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边城》中的茶峒、《老人与海》中的大海,是作者创 造的独特的文学世界。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抒写你对它的印象。 要求:依据原著,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120 字左右。【2019 朝阳一模】 例 27.《红楼梦》塑造了青春少女的群像,《红岩》塑造了革命烈士的群像,《平凡的 世界》塑造了陕北青年的群像。请用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对其中一部作品中人 物群像的赞美。要求:符合人物特征,感情真挚,有文采。【2019 朝阳二模】 例 28.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是给其中的典型形象分类,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 少安、孙少平,是“奋斗者”的形象。请从《呐喊》或《红楼梦》中选择一类人物,用第 二人称的口吻表达你对他们(她们)的感情。要求:至少选择两个人物,符合原著内容。 【2019 东城期末】 例 29.有人说,每个人都是有色彩的。请你从孔子、林黛玉、翠翠、田晓霞中选择一 人,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他(她),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他(她)的感情。要求:至少使用两 种修辞手法。【2019 丰台期末】 (三)场景描写类 例 30.学生勤学好问,老师循循善诱,这是教学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请从《红楼 梦》《论语》《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一对师生,描述他们彼此交流、共同探讨的场景。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想象合理。【2019 丰台一模】 例 31.《池口风雨留三日》结句写到读书,寄托着读书者的某种人生志趣。《红岩》《红 楼梦》《呐喊》中也写到一些有关读书的情节,请选择一处加以描写。 要求:依据原著,合理想象,表现出其中隐含的读书者的人生志趣。【2019 石景山期 末】 (四)应用类 例 32.学弟学妹向你请教阅读经典名著的经验,请你以《平凡的世界》《呐喊》《红楼 梦》中任意一部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他们提供一些阅读建议。要求:条理清晰, 建议具体可操作。150 字左右。【2019 西城二模】 例 33.如果能邀请《论语》《红楼梦》《呐喊》中的人物来到当代,请你选择一位,并 根据其特点向他(她)介绍我们这个新时代。要求:时代特点具体,与人物相关。【2019 海淀二模】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