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附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 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 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她们,一个是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2020 年感动中国的张桂梅老师。 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 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题目以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作 为引发考生思考的写作情境,刘瑜强调教育要松弛,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引领孩子发现自 我、实现自我;张桂梅强调教育要严格,要用填鸭式的方式逼迫孩子走出贫困与大山:两 者的站位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教育观自然不同。 考生要立足于此展开思考联想。题目要求考生针对两种教育观去思考,若仅写其中一- 种则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若忽视材料而只写“尊重个性”“奋斗”“应试教育”等则容易 落入话题写作窠臼,是泛化写作。 考生应按照要求从高中生的角度写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两种教育观并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关系,两者也,不存在对错优劣的 区别。它们一是“精英阶层”为消除内卷化而做出的多维度实现个体价值而不是仅仅聚焦 于考名牌大学的努力,一者 是“底层”为提升成功几率、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奋斗。从 这个角度上讲,考生需要去分析两种教育观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以及 各自存在的不足,而不能进行孰优孰劣的定论。 考生应在此基础上关注、思考这个问题。考生只要围绕这两种教育观,从任何一个角 度入手分析都可建构文章。 比如,考生可以分析两种教育观提出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存在的隐患,等等;也可 以综合论述;还可以高屋建瓴,站在教育大局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两种教育观的共同指 向,即两种教育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只不过途径、方法存在不同,而方法不存 在好坏,只有合适与否的差别。 参考立意 (1)环境不同,教育方法不同; (2)立足环境的教育更现实、更客观; (3)填鸭式教育背后也是人性关怀; (4)以快乐教育缓解教育的内卷化; (5)“因境施教”是对“因材施教”的发展。 范文展示 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发现孩子所爱,尊重个性,以松弛之手引领孩子找寻自我,这是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的 教育心得;逼孩子拼命刷题,以“填鸭”之手推着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这是华坪女中老校 长张桂梅的教育观念。两种教育观似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身为高中生,我们应理性辨 析。 所处时代环境不同,观念自然不同。她们都是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 在大城市中,我们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越的人生境遇,不必思考 如何谋生,不必面临豆蔻之年就要被嫁出去的命运,更不必天天砍柴种地却还要面对难以 饱腹的艰苦处境。我们缺的不是机会、财富、地位,而是有自我、有梦想、有个性的专才, 是有所爱、有所求而又自由向上的追求。易中天和康德都曾把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 的培养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城市教育,应当秉持着“呵护自我、发扬个性”的理念, 培养出无数独特各异的个体,而非梁衡所言干篇一律之复制品。唯有这样,城市教育才是 成功的,一个国家的未来才是多姿而有希望的。 张桂梅校长如何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呢? 揆诸当下之大山孩子,其处境却迥然不同,矮小的平房、辍学的无奈、早早婚嫁的悲惨, 造成的是无法走出大山与贫穷的命运,陷入的是代代重复痛苦与不幸的恶性循环。张桂梅 说:“我把这一代孩子送出去,救的却是整整三代人。”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松弛对于 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把枷锁,锁住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只有使劲推着孩子们前进,只有无数 次的敦促与逼迫,才能让这些孩子逃离贫困的限制,跳出大山这座牢笼,拥有全新的人生 之路。尼采的那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活最大的辜负”,或许就是他们通向 康庄大道路途中最好的注脚吧。 从古至今,“因材施教”绵续不绝,“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算是一种发展。 “因材施教”关注的是个体,早在千年之前,孔夫子便已提出了“因材施教”之观点。 无论是理科一窍不通却凭借自己文学上的天赋被破格录取的臧克家,还是在弟子提出何为 孝、面对不同个体给出不同答复的仲尼,教育者都在践行因材施教之观念。 “视人生之境,施适宜之教”更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这是张桂梅老师对“因材施教” 的发展。 “因材施教”“因境施教’都是很好的教育理念,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秉持什么样的 教育观。身为高中生的你我,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我们所处的环境,再决定是“因材而学” 还是“因境而学”呢?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