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重力
教案
设
计
思
想
通过对实验与各种现象的分析,创设思维空间,引导学
生类比联想。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设计、
操作、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课上知识与现
实生活结合, 渗透简化分析对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主动
探究精神。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和 技
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
维活动成果。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
准备
弹簧测力计(5N)、钩码(50g)、细绳、塑料板、铁架台、
直尺。
教学过程提要
一、
新
课
引
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PPT 列举生活中重力存在的例子。
2、教师演示激光笔松手之后掉落地面
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入手引出
重力。
1.学生观察并思考生
活中体现重力存在的
例子。
2.回顾力的作用效果
前概念
二、
什
么
是
重
力
1、结合 PPT 讲述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引出概念,并提问重力就是引力吗?
2、从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入手说明重力
的施力范围。
3、同上入手让学生回答施受力物。
1、学生思考重力和引
力的关系。
2、多次阅读概念,明
晰引力只是产生重力
的原因,得出重力施力
范围。
3、分析重力的施受力
物。
1、回顾力的三要素,组织学生思考重
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总结学生猜想,同一块泡沫与秤砣
和一车泡沫与秤砣的对比说明重力大
小与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均不全面。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1、猜想重力大小与哪
些因素有关?
2、思考生活中测量重
力的方法,引出 G 与 M
有关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和记
4、帮助学生简化步骤用钩码省去测质
量一步。
5、巡视课堂并让学生总结实验注意事
项。
6、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计算重力与质
量比值关系。
录表格。
4、学生实验
5、总结得出重力与质
量关系。
6、说明 g 物理意义。
四、
重
力
的
方
向
1、结合 PPT 中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例
子与学生一起得出 G 是大致向下,讲
重力作用线能精准确定重力方向。
2、提供器材,让学生将重力方向用直
尺表示出来。
3、演示学生的实验过程,但将水平面
倾斜能观察重力方向不再垂直平面说
明重力不是垂直向下。
4、结合 PPT 说明其方向在任何一点都
与该点所在水平面垂直引出方向为竖
直向下。
5、讲解重垂线应用。
1、观察并思考重力的
方向
2、自主探究重力方向。
3、观察演示实验认识
重力的方向。
五、
1、结合 PPT 让学生画出一串葡萄所受
重力,引出重力等效作用点概念——
重心,说明重心是为了方便研究的一
种理想模型。
1、画出葡萄重力示意
图。
2、思考生活情境理解
支撑法确定重心方法
重
心
2、提问:如何确定物体重心?让学生
思考生活中提到重心的情境。
3、与学生一起总结得出平衡法确定重
心方法,提供器材让学生分组找重心。
4、总结 1、2、3 组学生的实验结论并
与学生一起得出:
(1)质量均匀,规则物体 G 心在几何
中心。
(2)其他物体可用悬挂法(演示实
验),仅适用于薄板物体。
(3)重心也可不在物体上。
5、讲解重心应用。
3、分组实验找重心。
4、总结实验结论
六、
小
结
1.重力的概念
2.重力的大小
3.重力的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
5.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