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1年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高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1年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高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80194

大小:6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沙市雨花区 2021 年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高中 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其中“一核”概括回答的是( ) A. “考谁”的问题 B. “为什么考”的问题 C. “考什么”的问题 D. “怎么考”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一核”为核心功能,指的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 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 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 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故选 B。 2. 中国高考的核心功能概括为( ) A. 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B. 以考促学、引导教学 C. 为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合格人才 D. 为高中教育提供评价依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中国高考的核心功能概括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高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 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突出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全面提高科学选才能力,助力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故选 A。 3.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是“四层”重要内容之一,起到方向引领作用,主要包含三个一 级指标,以下不在其列的是( ) A.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B. 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 C. 世界观和方法论 D. 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价值”的内核包括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 素质三个一级指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等十个二级指标。 故选 B。 4. 以下不属于“学科素养”体系一级指标的是( ) A. 学习掌握 B. 实践探索 C. 思维方法 D. 语言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其中,学习掌握主要是 指信息获取、理解掌握和知识整合方面的能力。 故选 D。 5.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能力”涵盖“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三个方面能力群。 以下属于“实践操作能力”群范畴的是( ) A. 实验设计能力 B. 信息整理能力 C. 阅读理解能力 D. 归纳概括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 A. 实验设计能力属于“实践操作能力”; B. 信息整理能力属于“知识获取能力”; C. 阅读理解能力属于“知识获取能力”; D. 归纳概括能力属于“思维认知能力”。 故选 A。 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的统一。 A. 综合性、实践性 B. 工具性与人文性 C. 自主性、合作性 D. 实践性与时代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人文性(语言本身就是思维的一部分,言语更是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现)与工具性(语文本身是表情 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故选 B。 7. 语文学习主要方式是( ) A. 任务驱动式学习 B. 活动体验式学习 C.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D. 表达创作式学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A.错误。“任务驱动式学习”, 本质上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 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使学生掌握知识,课时量过少,不太可能现实。 B.错误。“活动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 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过于突出主体的重要性,过于主观,引导也很难。 C.正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 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 新的精神。 D.错误。“表达创作式学习”是以形象思维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学习活动。形象思维是这种学习的内部基础, 没有形象思维的积极参与,也就说不上创作式学习。其实,形象思维是一种经验思维,它离不开生活的感想和 体验及其在整个思维过程中的积极形成和内敛,以致贯穿整个创作学习活动,而语文学习针对的对象不具 备过多的经验思维。 故选 C。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共有( )学习任务群。 A. 3 个 B. 18 个 C. 25 个 D. 7 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掌握业务知识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课程内容分为 18 个“学习任务群”。它们涵盖了高中学生语文学 习、日常生活、未来工作以及文学活动所需的各种言语实践活动类型;涉及的言语实践话题和情境、语言 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体与文体等,覆盖了口头和书面文本、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 基本语篇类型。 故选 B。 9. 下列对于课程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展好《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开展好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 B. 采用课外活动和课外积累方式完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学习。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在文言文教学中予以体现。 D.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校论著,应在学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 习”的基础上,结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A.“就开展好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错。开展好《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能 够使学生全方位深入的了解书里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就开展好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 B.“采用课外活动和课外积累方式完成”错。课外不过是为课堂做一些准备,课堂教学的形式是不能完全 颠覆的。如果每一个任务群都以课外活动为主,不但老师的指导无法实现,还会冲击到其他课程,影响整 个教学的全面运转。 C.“在文言文教学中予以体现”错。想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自信心、责任感,需要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不一定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予 以体现”,如在诗歌鉴赏中或名著阅读中照样可以体现。 故选 D。 10. 对下面一道语文测试题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测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4)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任务 1:请解释上述材料中“绝”的词义,并将这些意义归纳为几个义项。简要说明你归纳的理由。 任务 2:“绝”字这些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它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 任务 3:“断绝”“继续”等动词,“纲纪”“经纬”等名词,“红”“绿”等颜色词,都带“纟”, 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吗?写一 篇短文把你的想象描写出来。 A. 这是一道文言文实词考查题,测试的是学生的文言文积累和掌握程度。 B. 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相关语言术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相关语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C.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就无法完成任务 3。 D.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有具体语境中体会和理解语义的语言建构能力,也有比较、分 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和用法、结合具体语境比较、分析、归纳、联想想象以及语言表 达能力 A. 该选项解说只涵盖了任务 1 的内容, B.该选项解说只涵盖了任务 2 的内容, C.该选项解说只涵盖了任务 3 的内容, D.该选项解说综合涵盖了任务 1、任务 2、任务 3 的内容。 故选 D。 二、填空题 1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是将所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提炼为“核心价值、___________、关键能 力、必备知识”四层内容。 【答案】学科素养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 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12. 教育的根本问题概括为“培养什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答案】 (1). 怎样培养人 (2). 为谁培养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充分表明了习总书记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 重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 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3.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是素质教育评价维度在高考中考查要求的体现,即“基础性、综合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应用型 (2). 创新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 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所以,应填“应用型”“创新性”。 14. 高考评价体系是系统的评价体系,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整体性、___________、稳定性、适应性四个方 面。 【答案】层次性 【解析】 【详解】高考评价体系是“一核”“四层”“四翼”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整体性、层次性、稳定性、适应性。“一核”“四层”“四翼”是一个整体。三者彼此关联、协调一致。 15.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行学分制,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 相应学分,_______课时为 1 学分。 【答案】18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湖南此次发布的《方案》中,学制与课时有明显的调整与变化,比如备受学生与家长关注的是毕业学分最 低要求为 144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88 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 42 学分,选修课程 14 学分。这当中又有两个 亮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实践 1 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 周。每周 35 课时,每课时按 45 分钟计。18 课时为 1 学分”。所以,应填“18”。 16.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4). 文化传承与理 解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 要包括四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宗旨就 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 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17. 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 【答案】 (1). 阅读与鉴赏 (2). 表达与交流 (3). 梳理与探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语文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突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主要是三种学习方式: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的学习,突出了个性化学习,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既改变了以教师的教为 中心的教学模式,也与以往的听说读写不尽相同。 18.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 (1). 个人体验情境 (2). 社会生活情境 (3). 学科认知情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知识迁移能力测评的关键,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发展和 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语文学科的命题, 一般是根据适宜的多个语料,以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情境为载体,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若干典型任务,检测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课程构成。 【答案】 (1). 必修 (2). 选择性必修 (3). 选修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并补写相关内容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 7-9 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金文化方面的内容诗中贯 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20. 每名高中生在参加升学考试前需要完成的语文学科课程共_______学分,每学分_______课时。 【答案】 (1). 14 (2). 18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每名高中生在参加升学考试前需要完成的语文学科课程为:必修学分 8 分,选修学分 6 分,共 14 学分。每 学分 18 课时。科目内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设计。必修内容原则上按学期或学年设计,选择 性必修和选修内容原则上按模块设计。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模块教学时间根据实 际需要设定。 三、解答题 【阅读理解】 2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高考核心功能表述中,有下面一段话: 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作为大规模高利害考试,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高考结 果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和将来的发展,甚至影响对地方教育发展的成效评价和资源投入。因此,高 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动能和深厚的社会根基。 请你谈谈对上述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构建的、符合素质教 育全面发展要求的、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主要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 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 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 建,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同时,高考评价体系提供的大量科学评价数据,还能为基础教育资源的公 平配置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分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首先明确我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高考核心功能的阐述和要求,结合所给语段, 深刻理解高考“引导教学”的具体实现方式,我国新高考评价体系是“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这 就要求学习在具体教育实践的时候,要注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的落 实,在日常教学中药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材料还有一个重要信息点就 是新高考评价体系对教育资源和地方教育发展的影响,高考评价体系提供的大量科学评价数据,就可以很 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评价数据,可以合理地对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也可以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的公平分配。 【案例分析】 22. 下面是 2020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请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高考内 容改革实施路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道题命题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并谈谈本题是如何考查考生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 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 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 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1.命题形式上充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考查学科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 中反复提到“情境”一词,强调:“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指 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本题“读 书交流会发言稿”就是个人体验情境,考生需要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一位感触最深的人物来 写读后感,至于考生对哪一位人物感触最深,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在具体的体验情境中考查考 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2.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对语文学科的定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写作集中考查了考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之学科素养,是其工具性、应用性 的集中体现。 (2)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语言是人类智力活动的工具,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外化形式。语文活 动的“表达与交流”,是语言的叙述功能,活动的背后是思维,在语文课程里,语言运用与思维活动是一 体的,不可分割,本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写发言稿、演讲稿,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是否能够分析、 比较、归纳,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发现,考查辨识考生逻辑说理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读书交流会发言稿”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材料涉及传统文化,引 导考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之时,充分考查了考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之学科素养;引导考生感受中华 文化中包容、尊重、知人、用人等的强大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充分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之核心理念,充分 落实新课程标准和要求,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挥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 功能。 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材料创设情境充分,任务要求明确, 不存在审题难度,且能让考生充分展开 思维,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 行言语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 与交流”的要求。 回答“如何考查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问,理解熟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内容,结合本题中 体现的文化传承与思辨特点论述即可。 23. 下面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第二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提供给你怎样的 思考和教学启示,请简要谈谈。 单元学习任务 一、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 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 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 感,感受不同的风格。 (1)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用了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 一则札记。 (2)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青 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还要注意感受词作的意境,抓住“红遍”“尽染”“碧透” 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欣赏这首词。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 (3)任选一首诗,在感情地朗读,把你对诗作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 【答案】这部分任务是围绕阅读与欣赏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学习诗歌鉴赏,重点是学习诗歌欣赏的方法, 并且点出了鉴赏的路径——意象和诗歌语言,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作品不同的风格。 第一项任务重在意象,即建议选一首作品来欣赏,抓住意象,写一则札记,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意 象,对意象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再将它们进行综合,体悟作品整体的意蕴和情感, 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梳理探究能力。 第二项任务主要由两方面的学习训练组成,一是要学习知人论世的文学欣赏方法,二是要通过文本和语言, 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理解,并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三项任务关于朗读训练,充分体现活动与情境,任务与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诗歌之美, 并能理解、领会作品内容与朗读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朗读,评判朗读的效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业务与能力。 许多诗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感情的。所谓“意象”就是选用恰当的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读诗要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组合所造成的意境来领会作者的感情。因此,在诗歌阅读中,应重点抓取“意 象”的阅读。 诗歌鉴赏的其中两种方法: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 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可见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 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的有效手段。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 象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课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 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 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 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原创设计】 24. 下面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内容,阅读后,请结合第 23 题《高中语文(必 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内容,拟写本单元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拟定与实施作简要说明。 第一单元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 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 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 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答案】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理 解青春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 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3.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的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 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 注重语言的锤炼。 目标阐释: 1.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 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 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2.本单元教学目标拟定,需要充分考虑课标精神,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 文学习活动,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3.本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条件、学生情况设计,突出“青春激扬”人文主题情境, 注重以任务驱动、活动引领学生学习,注重学生真实的课堂实践与体验,开展丰富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 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可知,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 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 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课程目标上提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 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 的发展。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