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单元优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单元优化

ID:675523

大小:102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化学科粤版(2012)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燃料单元优化 一、单选题 1.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2.将 3g 碳与 10g 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为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后固定加热 C.制备气体时,先向装置中加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CO 还原 CuO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 CO 4.5G 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 问题。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 A.构成:碳原子 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 5.下列两种物质的区别方法错误的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 B.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C.水和酒精,闻气味 D.甲烷和氢气,检验燃烧产物 6.含碳元素的物质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有金刚石、石墨,也有 CO2 和 CO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同种元素也能形成混合物 B.CO 和 CO2 之间能相互转化 C.固态 CO2 中,CO2 分子静止不动 D.CO 虽有毒,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O2→CO B.CO2→CaCO3 C.CO→H2CO3 D.CuO→CO2 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g 镁和 32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 56g 氧化镁 9.“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下列有关甲烷的说 法错误的是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 10.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C+O2 点燃 2CO C+O2 点燃 CO2 C+CO2 高温 2CO A.上述三个反应中碳元素表现出两种化合价 B.反应物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表现出氧化性 C.上述三个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都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D.等质量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是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不同 11.O2 和 CO2 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O2 可助燃,CO2 可灭火 B.乙炔(C2H2)与 O2 反应产生高温时,生成物只有 CO2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实现 O2 和 CO2 的相互转化 D.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是维持空气中 O2、CO2 含量保持基本不变的主要途径 12.用不同的观念分析物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认识物质。下列关于氢气(H2)、甲烷(CH4)、酒精(C2H6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变化角度分析:都能燃烧生成 H2O 和 CO2 B.从物质分类分析:都属于含氢化合物 C.从元素组成分析:都含氢元素 D.从构成微粒分析:都含氢分子 1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 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04 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一定含有 H2和 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 H2和 CO2,可能含 CO D.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含有 CO、H2 14.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 为 H2CO3,Y 为 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转化 1 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5.将 20gH2、O2 和 N2 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 18gH2O,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 A.N2 和 H2 B.O2 和 N2 C.2gN2 D.H2、O2 和 N2 二、填空题 16.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 ①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 50 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 能产生_______效应,SO2 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 1kg 产生 CO2 和 SO2 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 _____。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 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_____ 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 H2 等新 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____。 17.合理利用化学知识,生活更科学、更美好。 ①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说明它具有_____性。 ②炒菜时若锅中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③在燃烧的煤炉中洒少量水,火不但不灭,反而燃烧更旺,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气和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石油中主要含有_____两种元素,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某新型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22X+5O 4CO +2H O 点燃 ,据此可知:X 的化学式为_____。 19.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 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高温 Si+2R↑,则 R 的化学式为 ______,写出另一个有 R 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20.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二者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的结构; (3)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 3CO+Fe2O3 高温 2Fe+3CO2,该反应利用了 CO 化学性质中的______性; (4)Na2CO3 和 CaCO3 中都含有____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三、综合应用题 21.某品牌维 C 泡腾片部分说明书如图: 主要成分 维生素 C(C6H8O6) 碳酸氢钠(NaHCO3) 柠檬酸(H3C6H507) 甜菊糖苷、胭脂红 ……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 100 克(g) 能量 800 千焦(KJ) 蛋白质 1.0 克(g) 碳水化合物 1.7 克(g) 钠 8050.0 毫克(mg) 维生素 C 4500.0 毫克(mg) (1)阅读本品的营养成分表:已知本品其他成分不含钠元素,则本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 (1mg=10-3g) (2)维 C 泡腾片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称量相关实验用品质量,将本品一片投入蒸馏水中,泡腾片 迅速溶在水中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原理是 3 6 5 7 3 3 6 5 7 2H C H +3NaHCO =Na C H +3CO OO 3  (填 化学式)。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 物品 反应前 反应后 锥形瓶 蒸馏水 维 C 泡腾片 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 质量/g 71.75 50.00 4.00 125.53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本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实验测定结果与题(1)计算结果相比有明显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22.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请选择下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每空只写一种): ①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_______ ③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④含有两种元素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 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据此回答: ①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 氢原子。 (Ⅰ)A 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 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 (Ⅱ)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Ⅲ)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③已知乙烷(C2H6)的燃烧产物与甲烷的燃烧产物完全相同,若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充分燃烧,____(填“甲烷” 或“乙烷”)将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23.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⑴铁的广泛应用 a.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b.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工业上若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则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其所用的设备为_________,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填“通入一氧化碳”或“点燃酒精灯”),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纯净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 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 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 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 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③ 物质 四氧化三铁 氧化亚铁 氧化铁 铁粉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能 不能 不能 能 (实验与猜想) 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 体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 a.全部为铁 b.________ c.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温度和反应时间。 ②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1.A2.C3.C4.C5.A6.C7.C8.D9.C10.A11.B12.C13.B14.A15.D 16.不可再生 CH4 温室 可以减少 SO2 的排放 密度比空气小 太阳能 17.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吸附 盖锅盖 C+H2O 高温 H2+CO。 18.碳、氢(或 C、H) 汽油(合理即可) 二氧化硫(SO2)或二氧化氮(NO2) 4 2 2 2CH +2O CO +2H O 点燃 C2H2 19.CO 2C+O2 点燃 2CO (合理即可) 20.物理 疏松多孔 还原 CO 2- 3 21.(1)29.4% (2)H2O 10.5%(3)反应后残留的液体中溶有部分 CO2 22.H2 CO2 O OH- 混合物 5 3:1 CH4+2O2 点燃 CO2+2H2O 乙 烷 23.Fe+CuSO4=FeSO4+Cu Fe+2HCl=FeCl2+H2↑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炉 生铁密度大于炉渣的密度 通入一氧化碳 排尽空气,防止爆炸 FeO 或 Fe3O4 Fe3O4 或 FeO 【答题空 10】全部为 Fe3O4 或 Fe 和 Fe3O4 的混合物 Fe 和 Fe3O4 的混合物或全部为 Fe3O4 全部为 Fe3O4 收集(处理)CO 检验 CO2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