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

ID:675394

大小:555.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 1 课时 正比例 教学目标 1.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 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学会用“函数”的眼光去理解数量关 系中量与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两个变量背后的不变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 象概括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初步建立实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在探究中抽象出正比例的意义,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感受相关联的量 1.复习导入。 师: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速度=路程÷时间。 师:我们把路程和时间这样有关系的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 出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 的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本书看了的页数+剩下的页数=总页数,看了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等等。只要学生说出的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都要予以肯定。 2.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知识。(板书课题:正比 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在熟悉的数量关系的情 境中导入新课,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 P45 例 1。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 1:表中有总价和数量两种量。 预设 2:彩带销售的数量增加,总价就相应增加;彩带销售的数量减少,总 价就相应减少。 预 设 3 : 相 应 的 总 价 和 数 量 的 比 分 别 为 3 5 7 10 5 14 17 5 21 24 5 28= = = = = = =1 2 3 4 5 6 7 8 . . . . ,比值都是 3.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价和数量的比。 师:根据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 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都是 3.5,因此我们就说它们 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4)揭示课题。 师:你知道总价与数量的比值 3.5 表示什么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总价÷数量=单价,3.5 表示彩带的单价。 师:对, 总价 数量 =单价,现在单价一定(板书),那么总价与数量这两种量就 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段话,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正比例的意义。 2.对比辨析,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习题。 (2)师:两个表中的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预设 1:都有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 预设 2: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也随时间 的变化而变化。 预设 3:汽车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自行车的路程和时间也是两 种相关联的量。 (3)师:那我们是否可以说两个表中的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都成正比例关系 呢?你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 6 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吗?请大家思考后,先在小 组内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 1:我用路程÷时间=速度,求出汽车的速度是相同的,都 是 80 千米/时,而自行车的速度是不同的,有时是 20 千米/时,有时是 12 千米/ 时。所以表 1 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表 2 中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2:汽车的速度不变,可以判断 6 小时行 480km;而自行车的速度不确 定,6 小时行的路程也就不确定。 师:我们所说的速度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那么你们能分 别写出这两种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比值吗? 学生写完后展示。 师:根据我们的分析,知道了表 1 中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 量,并且它们对应数量的比值一定,所以表 1 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表 2 中自行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它们对应数量的比值不一样, 也就是不一定,所以表 2 中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例关系。 板书: 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设计意图】在例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素材,通过探究路程与时间这两 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成正比例关系的要点:第一,有两种 量,而且是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两种量 之间的比值不变。通过具体的实例,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变化的量,它们是怎样变 化的,哪些是不变的量,理解并掌握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3.归纳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条件。 师:(课件出示例 1 表格和汽车行驶表格)想一想,每张表中给我们出示了几 种量?这几种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表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大,另一种量也变大,一 种量变小,另一种量也变小,而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一定。第一个表格中是单价一 定,第二个表格中是速度一定。 师:我们怎样来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呢? 师生一起总结:首先判断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的商是否为 定值。(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4.概括表达式。 师:观察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数量关系,如果用字母 y 和 x 表示两种相关联 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你能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表达式吗? 【学情预设】 y kx  (一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正比例关系式已经有了感知,在学生 已有的符号化经验基础上,很容易概括出表达式。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 P49“练习九”第 1 题。 学生完整解答问题后,再交流分享。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完整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观察表格,明确电费 和用电量是相关联的量。然后计算和比较几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理解比值的意 义是电的单价。最后,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作出判断:因为 电费 用电量 =电的单价 (一定),所以电费和用电量成正比例关系。 注意指导学生规范的表达方式和书写格式。 2.课件出示教科书 P49“练习九”第 4 题。 师:现在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这个表格吗?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学情预设】这道题是已知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利用两种量中的已知量来 求未知量。应尽量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正比例关系的定义来列出比例式,最后解比 例。 课件出示正确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 P49“练习九”第 2 题。 师:这道题要求我们判断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你会依据什么条件来判断?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说出:首先判断两种量是否相关联,然后再看两种量 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否为定值。 同桌间互相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给学生练习的空间,加强学生对成正比例的量的认识及正比例 意义的理解,在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对新知的巩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呢?你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 成正比例的量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关系;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侧面积与圆柱 的底面周长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科书受篇幅的限制只给出一个例题,对于学生来说,充分理解正比例的意 义是不够的。所以设计中又增加了一个素材,分析比值一定的相关联的两种量的 变化规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通过适时引导、 恰当提问加深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时,还是经常会出现错误。一是部分学生对两种量的数量关系不熟;二是部分学 生往往关注的是两种量之间是否存在比的关系,而忽略了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 量,以及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这两个要素。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