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om
z.com
《十几减 8》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十几减 8 是在学生学习了 10 以内数的口算、20 以内进位加法以及十几
减 9 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经历了十几减 9 算法的探究过程,掌握了十几减
9 算法的探究思路,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并且对“破
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够熟练掌握,为学生继续学习十几减 8 的退位
减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
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先安排了十几减 9,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了
算法多祥化,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接着安排了十几减 8,学生根据十几减 9 的学习思路解
决十几减 8 的问题。教材在安排上层次清楚,体现了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知识迁移、巩固算法,继续尝试、加深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
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和知识的运用迁移过程。
【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讲解,
并直观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十几减 8 的计算方法以及算理,使学
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 8 的算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 8 的算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讨学习的兴趣。
z.com
z.com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 8 的算式。[来源:学,科,网]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 8 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准备】
ppt 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好,我是苏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几减 8。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例 2 主题图)快看,熊猫叔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风
车,小朋友们可喜欢啦!熊猫叔叔一共有 12 个风车,小朋友们要买 8 个。
大家快来帮熊猫叔叔算一算,卖完这 8 个风车,还剩几个?
教师:我们来看看图中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有 12 个风车,买走 8
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几个?(课件出示完整的信息和问题)
教师:要想求还剩几个,就是从总数 12 里去掉 8 个,用减法计算,列
式为 12-8。(课件出示算式:12-8)
师:怎样计算 12-8 呢?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
z.com
z.com
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数一数[来源:学,科,网]
教师用课件演示用“数一数”计算的过程。
教师:首先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计算。从 12 个风车里数出 8 个,
1、2、3、4、5、6、7、8,去掉这 8 个,我们来数一数还剩下几个风车?1、
2、3、4,还剩下 4 个风车,所以 12-8=4。
(2)破十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
教师:除了用数一数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破十法来计算。我们可以
借助小棒来摆一摆,用小棒来表示风车。这里是 12 根小棒,要从里面去掉
8 根,右边一根一根的只有两根,2 减 8,不够减。我们可以把整捆的 10 根
小棒散开,从这 10 根小棒中先去掉 8 根小棒,再把剩下的 2 根小棒和右边
的 2 根小棒合起来,所以一共剩 4 根小棒。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 8,先把十
几分成十和几,12-8,把 12 分成 10 和 2,用 10-8=2,再用 2 和剩下的 2
相加,2+2=4,所以 12-8=4。
(3)连减
教师用课件演示用“连减”计算的过程。
教师:计算 12-8 还可以用连减的方法,连减的方法也就是把减数分成十几
的几和另一个数,再用被减数减去这两个数。我们也可以借助小棒来算一
算。12-8,把8 分成 2 和 6,先从 12 根小棒中去掉 2 根,12-2=10,还剩 10
根,再从剩下的 10 根里去掉 6 根,10-6=4,最后剩下 4 根,所以 12-8=4。
z.com
z.com
(4)想加算减
教师用课件演示用“想加算减”计算的过程。
教师:我们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
计算 12-8,想 8 加几等于 12 呢?8 加 4 等于 12,所以 12 减 8 等于 4。
3.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计算得知,12 减 8 等于 4,答还剩 4 个。
4.对比算法
教师:对比这 几种方法,破十法和连减的方法都需要两步计算,但破
十法算得更准确。想加算减法最简便,只需要一步计算,但要求我们的加
法一定要准确。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是我们在退位减法中常用的两种计算
方法。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两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吧。[来源:学*科*网]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直观演示,通过语言和算式充分地联系,帮助
学生理解用“破十法”计算 12-8 的算理,并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借
助对比,使学生自觉地做出选择与自我调整。)
三、课堂练习[来源:学+科+网 Z+X+X+K]
1.圈一圈,算一算。
教师:请你圈一圈,算一算。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小题 16-8,把 16 分成 10 和 6,
先算10-8=2,再算2+6=8,所以16-8=8。第二小题同样是运用破十法,15-8=7。
2.算一算。
教师:再来继续挑战第 2 题算一算。
z.com
z.com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组算式,8+5=13,13-8=5。这一题我们运用想加
算减法就能快速计算出结果。你都算对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这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破十法、连减和
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 8。聪明的你都学会了吗?好了,这节课的学
习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
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总结】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入计算问题,感受 20 以内退位减法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 12 减 8 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来加深
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
加算减”等不同计算方法。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
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
于探索。本节课虽然十几减 9 的计算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对
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要是学生也能跟着利用手边的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就更有利于理解十几减 8
的计算方法以及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