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鸡兔同笼本身就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考验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要有严密的逻辑
思维,围绕鸡兔同笼出的考点形式多变,不掌握核心内容学生很难去解决问题。
难点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弱,思维不够灵活,理解困难:在鸡兔同笼这个问题上
稍有不慎就会搞混,思路不清晰, 很难解题,稍微变化一下题目类型会一下又
陷入困境。
教学方法 1. 通过讲解演示理解鸡兔同笼假设法的解题原理
2. 通过练习强化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相关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
1. 出示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情境图。
2. 鸡兔同笼是从古流传至今的有趣的数学难题,我们到底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更好更快
地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出示例题 1(用假设法解答)
1.理解题意。
2.如果假设笼子中全部是鸡,会出现什么结果?和题中给出的信息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则脚有 8×2=16(只),这样脚比原来少了 26-16=10(只)。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把兔看成鸡,每只兔少看了 4-2=2(只)脚,也就是说兔有 10÷2=5(只),这样鸡就有 8-5=3(只)。
4.想一想,我们能把上面的想法写出算式吗?
兔的只数是(26-2×8)÷(4-2)=5(只),鸡的只数是 8-5=3(只)。
5.如果假设全部是兔,你会解答吗?
假设全是兔,则脚有 8×4=32(只),这样脚比实际多了 32-26=6(只),因为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要
多出 4-2=2(只)脚,所以鸡一共有 6÷2=3(只),这样兔就有 8-3=5(只)。
再把上面的想法写出算式:
鸡的只数是(8×4-26)÷(4-2)=3(只),兔的只数是 8-3=5(只)。
6.用假设法解答《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是鸡,则兔的只数是(94-35×2)÷(4-2)=12(只),鸡的只数是 35-12=23(只)。
假设全是兔,则鸡的只数是(35×4-94)÷(4-2)=23(只),兔的只数是 35-23=12(只)。
7.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12×4+23×2=94(条),所以正确。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有龟和鹤共 40 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 112 条。龟、鹤各有多少只?
鹤:(40×4-112)÷(4-2)=24(只)龟:40-24=16(只)
2.在一个停车场里,现有机动车 41 辆,汽车有 4 个轮子,摩托车有 3 个轮子,这些车共有 127 个轮子,那么三
轮摩托车有多少辆?
汽车:(127-41×3)÷(4-3)=4(辆) 三轮摩托车:41-4=37(辆)
(考查知识点:“鸡兔同笼”;能力要求:会运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结
1.假设鸡,先求兔,假设兔,先求鸡
2.假设法是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