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脚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能用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
问题,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
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
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多
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师:有鸡和兔子 8 只,兔子比鸡多 14 只脚,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脚差的问题)
(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师: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将题目的条件做一个简化。
(课件出示)例 1:有鸡和兔子 8 只,兔子比鸡多 14 只脚,鸡、兔各有几只?
师: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看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种或几种解这道题的思路,让其
它的同学能很容易就理解、弄懂这道题。(学生讨论)
学生初步交流,教师提炼:可以用画图法、假设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看看你们小组该选择
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把你们的想法,你的思考过程用你自己的方式记录
下来。
学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来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活动充分后进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阶段。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过程,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鸡兔各有几只?
学生汇报探究的方法和结论:
假设法:(随学生能否出现此种情况作为机动出示)
教师引导:观察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如果 8 只都是兔,则一共只有 32 条腿。
减去兔子比鸡多的脚,观察可以发现剩余的鸡和兔的只数相同。
板书:
方法一:假设 8 只都是鸡,那么兔有:
(8×4-14)÷(4+2)=3(只)
鸡有 8-3=5(只)
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用假设法解决了鸡兔同笼--脚差的问题,现在练一练
(三)再次探究,寻找方法。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12 个头,兔比鸡多 16 条腿。鸡和兔
各有几只?
2、有 100 枚 1 角和 2 角的硬币,2 角的硬币比 1 角的硬币多 16.4 元,1 角和 2
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用画图法、假设法解决了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
脚差问题。
鸡的只数=(头×4-多的脚)÷(鸡脚+兔脚)
其实在 1500 年以来,我们中国历代的数学家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这个问题,
也得出了许多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数学思想。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