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作文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作文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

ID:665677

大小:31.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作文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转述同一则材料时的区别。 2、掌握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3、能够做到材料和议论衔接自然。 【教学重点】 能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活处理材料。 【教学时数】 3 课时(其中写作指导 1 课时,训练 1 课时,习作讲评 1 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上次作文的点评导入。 普遍存在的问题: 1、材料理解偏离中心印象。 2、材料转化机械照抄。 3、语言滥用“都”“所有”等词语失去严密性,导致论证无说服力。 二、阅读教材材料《窗》,讨论假如写成议论文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来,将怎样转化材 料呢? 1、贫困是一笔财富 转述时就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讲课,生活 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 2、自古雄才多磨难 转述时强调小女孩所遭受的苦如生存环境、家庭条件等。 3、勤奋执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 三、讲授“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1、师讲授转述方法有三: 一是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起到引发观点的作用。 二是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使材料丰富起来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达到有力 的论证效果。 三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边叙边议。 2、生读《窗的启示》,要求学生把文中所用的材料划出来。 比较三则材料作者处理的异同。 四、写作技能指导 (一)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对材料转化的不同要求。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在用材料进行例证时,有必要的叙述交代,但与记叙文中的叙述 是不同的。一是目的不同。记叙文通过叙事,突出形象,以表现中心,叙述本身就是目的; 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为了阐明事理,叙述只是手段,不能用叙述来代替道理。二是侧重点不 同。议论文选择材料加以例证时,是有选择的,只选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不必介绍事物的 全过程,所以它的叙述往往高度概括。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有一段话: 战国时候,有个南郭先生。此人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合奏,就混在乐队里, 装模作样,冒充内行,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偏偏喜欢听独奏。吹竽的人, 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了。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 成语的由来。 这段话是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不懂就是不懂”,弄虚作假是不行的。从内容上看,是转 述“滥竽充数”这个典故的由来,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例证,但作者转述非常简练,只用了 五句话,就把故事内容交待得清楚明了。由此可见,议论文中材料向论证转化时的语言特 点。三是手法不同。记叙文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 发展过程;议论文是用明白而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人物活动和事情发展过程。如巴金的散文 《灯》中叙述了一个友人投水遇救的故事,作者用的是描述方式,如果把这个故事用到议 论文中作例证,表达方式该如何转换呢?请看下面一个文段: 希望之光,是不能熄灭的。你记得巴金老人在《灯》中描述的那一盏油灯吗?一位友 人怀着必死之心投江自尽又被人救起,当他醒来时,桌上是一盏昏黄的油灯,映照着几张 亲切的笑脸,他顿然感到“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终于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又很好 地生活了三十多年。在走向新生活的数十年中,他心中始终摇晃着那一盏油灯:是它,使 一个绝望的人萌发了生的希望,为了这希望,去继续人生艰难的跋涉。希望,是人生旅途 高悬的明灯,它永远召引着我们──向前去! 同样一个故事,从记叙文中搬到议论文中,细节描述转换为概述,主体地位变为从属, 完整的故事叙述转换为“特写镜头”。同一则材料,翻手为“叙”,覆手为“议”,平时多加 练习,语体变换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1.材料的转述应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议论文中的事例只是为了论证观点,不可把事例从头到尾详细叙述一遍,因此,在例 证中,既要具体,又要有所侧重,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而决定取舍,做到简明扼要。只要 转述的材料能揭示问题关键,把道理说清楚就行,不必像记叙文那样作生动、形象的描绘。 如论证“业精于勤”这一观点,下面这段文字写得非常成功,不妨学学: 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是勤练的结果。他笔下的绝妙墨虾并非举手所得;他每 天七八个小时的练画,是他一生不改的规矩。正是这不成文的规矩,练就了他一手画虾的 绝技。我们惊叹于他今天的成就时,却未曾体会到“精”字后面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这一段文字中,第二句中的叙述精练爽利,不拖不沾,点明了白石老人成为大画家是 靠勤奋这一道理。第三句及时概括,文字内容还有意识地向论题(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 造诣,是勤练的结果)做了倾斜。第四句顺水推舟,从反面论证了论点。因此,在能够有 力论证论点的前提下,事例的叙述,是越简洁越好。 怎样做到材料转述的简明扼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我们以吴晗的《谈骨气》 一文为例分析:一是概括,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文中文天祥一例便是。为了证明“中国人 有骨气”,作者适当剪裁了文天祥卫国战斗中怎样“坚决抵抗”,怎样“失败被俘”及被俘 后怎样“受尽折磨”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概述了文天祥保家卫国、宁死不降的铮铮铁骨, 并扩展引用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成功地把文天祥的骨气表现 了出来。关于文天祥的事迹,可叙的很多,这里引来为的是证明“中国人有骨气”,所以只 用了概述的方法突出他宁死不投降、失败了再干的精神,至于他怎样“坚决抵抗”,怎样“失 败被俘”以及被俘后怎样“受尽折磨”等等,一概从略。二是评析,不食嗟来之食一例便 是。《檀弓》中的这则故事,尽管很著名,但内容简单,人们对于它的积极意义,未必都能 领悟,所以需要稍加评析。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再夹叙夹议地重说一遍,即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几句,使故事的真意明朗化。 三是补述,闻一多一例便是。单引《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那句话作例证,对于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还得作必要的补充。这里根据论证需要,较为 充分地补述了当年“七一五”事件发生时闻一多威武不屈的种种表现。这就使事实材料的 针对性更强。议论文中转述材料以概述为原则,概述到什么程度要看论证什么,《谈骨气》 一文在叙述以上三个事例,用笔很有分寸。总之,议论文中的叙述是对所选用的材料的叙 述,用语多简明概括,只要能让读者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性质、特色即可。避免细致用 笔来进行具体生动描写,否则会叙议颠倒,材料就不能更好地为议论服务了。 再如《说勤》一文中是这样转述与论点有关的材料: 马克思用了 40 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 1 500 种 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搜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 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花了 58 年时间,搜集了材料, 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 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才取得了震 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 外……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 声音混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 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五十年如一日,连爬 山、跑步也边走边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文中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等人所共知的名人及其主要 事迹,来论证“业精于勤”这一中心论点,语言非常简略,而对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 每天口含石子锲而不舍地练习朗诵,最终战胜口吃,成为古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的材料 则详细介绍,因为这是读者不熟悉的故事,因而交代详尽。总之,一篇之间如果多处用例, 最好不要一味繁或一味简,错落有致才用得活。 2.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转述材料的角度 议论文中的材料,是用来阐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什么材料可以用,什么材料不能用, 都要根据论文的中心论点来决定。中心论点一经确定之后,就成了统帅一切的东西。材料 必须服从于中心论点的统帅,这里面有一个剪裁的功夫。材料向例证转化时,要准确把握 其重点,恰当地进行剪裁,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材料,正确选取叙述角度来丰富最能证明论 点的内容,即“取其一点”,集中火力,强调、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方面,使材料丰富 起来,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特别是对自身蕴含意义丰富的材料,更要细心斟酌、正确把 握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找准它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一面,让材料与论点高度一致,以增 强叙例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论证力量。如“达芬奇画蛋”这则材料,就可从学与教两个角度 考察,既可以体会耐心、细心、用心、恒心等品质在艺术学习中的价值,又可以认识到按 照艺术实践规律教学,对学生既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能耐心细致地讲道理这种教学态 度和方法的重要意义。若论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一观点,转述材 料时只要突出达芬奇持续不断地反复练习画蛋,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 多不朽的名画的内容即可,而老师佛罗基奥师教有方与观点没有联系,可略去不提。再如 下面一段材料的转述: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 学戏的料,拒不收留。天资的缺陷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 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 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 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关于梅兰芳的事迹,为了论证“勤能补拙”,作者对梅兰芳当年怎样“拜师学戏”,怎 样被“拒不收留”等内容只一笔带过,而有针对性地扩展了最能体现梅兰芳“勤奋”的内 容,即他通过喂鸽子、养金鱼练眼,终于克服了天资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大师。这样, 转述的材料就有的放矢地证明了论点。反之,如果把一些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搬来作 牵强附会的解释,或将所有材料统统不加选择地塞进文章,就会搞得文章臃肿庞杂,中心 不突出。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叙述了很多材料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 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 等。我们把这些材料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说明“骄者 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 这些材料是符合论点的。但另外几则材料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 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 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 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 这些材料不但无助于突出“骄者必败”的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 用。因此在议论文转述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转述的角度,材料的取舍决定于能否为论点 服务。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在给材料作文中,如果写议论文,开头一般都要引述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 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 了这则材料”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 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 不符合给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一般来说,议论文开头引述材料的方式既可以是先简 述材料,再转入论点,也可以先提炼论点,再转述材料。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 原材料,怎么办? 二、生阅读教材 P32-33 内容。划出“材料”“观点”“过渡句”。 三、师讲授“材料和议论的连接”。(由学生对材料的讨论引导出方法) 1、如何运用“始发叙述”。 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即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突出材料的中心 意思。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剑,互相攻击、 诋毁,都自以为是地指出了对方各自的所谓“缺点”。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 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的哲理。 另一种方法是摘录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 就行了,千万不要过多地引述原材料。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 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尖刺。 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对人 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总结: 在转述时如何迅速从叙述转为议题或论点。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 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短, 即要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 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 的话题,这样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2、如何恰当使用“连接句”。 3.灵活使用夹叙夹议。 在议论文中,对材料的转述,可不拘泥于将所给材料连贯地引入议论文,还可以把一 个材料分解开,穿插着析理,边叙边议,让叙议融为一体,这是活用材料的高招。 学海无涯。苏东坡年轻时读了一些书,颇为自负地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 下字,读尽人间书。”苏轼啊苏轼,天下的字知多少?人间的书有几何?中国上下数千年, 多少个朝多少个代,又有多少种语言,多少种文字?这太多太多的字所组成的太多太多的 书,有人敢说读尽了吗?后来,一位老者拿出一本书给他看,他却一字不识,窘得满脸通 红,忙把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显然,苏东坡从老者 无声的教诲中认识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读书、学习, 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文豪。是啊,学海无涯,只有“苦作舟”,才能获得成功的希望。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 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无双的奇才?要是左光斗不到百姓中去,他怎么能发现史 可法的忠良品格?要是伯乐不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他又怎么可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 呢? 四、作业对照。 1.中心论点: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 开头: 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因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 宣传进步的宇宙观,反对宗教哲学,而引起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他被指控为宗 教的叛逆并革除了他的教籍,以致长期流亡国外。1592 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 被囚禁的 8 年中,他遭受了接连不断的审讯和折磨,但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 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杰出学者。 布鲁诺的人生历程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启示:在科学探索的崎岖道路上充满了各种难以想 象的艰难险阻,只有勇于克服这些艰难险阻,才能使科学不断地战胜谬误,真理不断地战 胜迷信。 2.中心论点: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开头: ①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 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 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为科学真理勇敢献身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 红的风景。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哲学家布鲁诺,因为宣传哥白尼的学说和自己的 科学见解,为维护真理,在罗马教会的地牢里受了 8 年的非人的折磨,仍旧没有低头。最 后在罗马鲜花广场被活活烧死。布鲁诺早已料到自己的结局。他说:“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 到的,而且勇敢地为它奋斗。我的后代将会说:‘他不知道死的恐惧,比任何人都刚毅,认 为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古今中外,多少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 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为真理和正义的事业,勇于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甚至宝贵生命, 这就是献身精神。这种精神需要大智大勇,需要无私爱人。正由于有了这种献身精神,人 类社会才得以发展,才有可能日益美好。 3.中心论点:黑暗势力有时是很强大的 开头: 对宇宙的探索,人们以前都相信“地心说”,除此以外的任何解释都被视为异端邪说。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更是极大地触怒了教会,不被世人所接受。正在这时,走出了一 位敢于对“地心说”说“不”的人──布鲁诺,他以满腔热血积极支持“日心说”,竭力揭 示“地心说”的荒谬,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处以“火刑”。由此可见黑暗势 力的强大,它所代表的愚昧无知和顽固凶残的态度往往会扼杀新思想,扼杀真理,成为人 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第三课时 一、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一、二。 教学参考: 1.“扔进沸腾的水锅”和“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对青蛙来说一是逆境,一是顺 境。面对逆境,青蛙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志,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 然逃生。身处顺境,青蛙逍遥自在,怡然自得,殊不知,养尊处优的结果是厄运悄悄来临, 最终只能葬身锅底。由此可以警醒世人:人生没有直路可走,艰难险阻总是难免,顺利时, 当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方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遇到挫折时,应不畏艰险,自强不息, 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命运,靠自己把握,未来,要自己开拓。海明威说:没有人可 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这一告诫值得我们永记心怀。 2.青蛙被冷不防地丢进煮沸的水锅里,能奋力跃出锅外;可当他被丢进慢慢加热的锅 后,却乖乖地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最终葬身锅底。伟大思想家孟子一句警世名言“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温水青蛙原理的最好诠释。没有危机意识,就算你经过再大的风 浪,一个阴沟也能让你翻船。 3.一只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水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 升温的水中葬身锅底。我们如果把滚沸的油锅看成“逆境”,那么微温的水锅便是“顺境”。 面对逆境,青蛙奋力一跃,化险为夷;身处顺境,青蛙得意忘形,终至丧命。两种不同的 结果实在发人深省。 4.青蛙是一种冷血动物,当把它扔进煮沸的水锅中的时候,他知道反抗是因为知道危 险。一段时间后,再把它扔进一个冷水锅中,并在锅底慢慢加热,他却没有意识到危险, 在逐渐加热的水中享受着,当他感受到烫的时候,他却无力跳出,因为它已经麻木。人往 往也是这样,有些人站在悬崖上,面对万丈深渊,谁也不敢跳下去,因为那是危险、灾难; 而逐渐在走向深渊,逐渐在犯罪却自己不察觉。一些贪赃枉法者就是这样,经得住大风大 浪的洗礼,却经不住糖衣炮弹、金钱美女的诱惑。 5.一只被扔进煮沸的热水锅里的青蛙能安全逃生;可是,一只被放在冷水锅里慢慢煮 的青蛙却性命难保,这就是“温水青蛙原理”。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能够应对不 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现状,切不可在浑浑 噩噩中度日,更不可躲避在暂时的安逸中。否则,就会落得与这只青蛙一样的下场。 第二题 参考例文 1.李斯特在巴黎公演前夕偶识了身处窘境的肖邦,他十分赏识这个青年的才华,于是 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换上了肖邦。由此,肖邦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介绍给了巴黎的听众。 中国自古有“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之说,李斯特这种提携新人的伯乐精神和甘当人梯 的无私品德无疑是值得称颂的。 2.当灯光豁然大亮时,几乎倾倒每个人的琴声,竟然出自名不见经传的肖邦之手。李 斯特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有力地推荐了肖邦,不仅使肖邦有了展示高超演奏技艺的机会, 也为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音乐迷上了难得的一课。爱迪生曾说过:“我崇尚一切德高 望重的名人,但我从不拜倒在他们的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某些谬误。”这说明 了同样的道理:不能迷信权威,在凡人之间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士。 二、作文训练:将练习一写成一篇大作文。 [补充例文] 成功需要代价 ──有感于“每朵花下都有刺” 一位小姑娘伸手去摘一朵盛开的玫瑰。突然,几根尖刺扎入了手指。试了试其他的几 朵,均是如此,她缩回了手,哭丧着脸说:“为什么每朵花下都有刺?”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的境遇。当我们确立好一个目标后,我们起步走。目标是辉 煌夺目的,而通往目标的路却是那么地漫长,崎岖。我们说:“为什么成功总是那么难?” 是啊,世上没有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的成功,成功是需要代价的,不忍受一定的苦 楚,任何人也难以摘取成功的花朵。 陈景润若不是废寝忘食地埋头苦干,忍受了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他如何能证明哥德 巴赫猜想,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司马迁身在大狱,遭受酷刑,如果不能忍受巨大的痛 苦,他又怎能写出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对学习更是如此,不付出辛勤的汗水就无法得到成功。“学海无涯苦作舟。”有的 人不能忍受奋斗途中的辛劳,怕被花刺破手指,望着成功的鲜花,他退却了;而有的人, 眼睛注视着成功,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做拐杖,忍着困倦、寂寞,忍着劳累、孤独,用汗水 铺成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虽然举起鲜花的手已是血迹斑斑,但是,他毕竟成功了。 不仅学习如此,当前的改革也是这样。改革的前景自然是令人振奋的:国家昌盛,人 民富裕,国泰民安,中华民族又腾飞于世界。然而当前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发展不平 衡,市场疲软,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等等。然而我们却不能不改革,不能离开这条强国之路。 我们知道:每朵花下都有刺,没有一种成功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会咬紧牙关,振作 精神,忍受当前的诸多不足,克服困难,我们有的是信心和勇气,有的是毅力走过这外有 压力内有困难的艰难岁月,到达光辉的顶点。 倘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忍受花刺扎入皮肉时的疼痛,那么,他可以摘取自己心爱的鲜 花;倘有这样一个民族,懂得“每朵花下都有刺”,懂得成功是需要代价的,因而能够咬牙 忍受各种压力,忍受各种苦痛,不屈不挠地奋斗,那么这个民族就可以腾飞于世界。 愿我中华民族能忍受奋斗过程中的苦楚,愿我中华民族早日腾飞于世界。 [点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功是需要代价的”,作者在转述材料时形象细致地描写 了其中一个小姑娘摘花的场景,强调和突出了与论点密切相关的信息“每朵花下都有刺”, 语言简洁生动。接着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的境遇”作为过渡,使材料与观点衔接 自然,逻辑严密。文中还多次巧妙地把转述融入了论证中,如“有的人不能忍受奋斗途中 的辛劳,怕被花刺破手指,望着成功的鲜花,他退却了”,“倘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忍受花 刺扎入皮肉时的疼痛,那么,他可以摘取自己心爱的鲜花”,这样边叙边议,避免因运用过 多的叙述代替必要的分析说理,显示了作者驾驭材料的高超能力。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 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是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要求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联系生活实际的议论文。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也总会有 超出他人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像《鸟的评说》里的鸟儿那样只数落 别人的不足吗?不,应该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人这句话可以说是颇有道理的。荀子《劝学》中曾说道:“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说要成就自己的美德,就要天天检查反 省自己,也就是说要留下眼光看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修养。相反,那些看不到自 己的缺点和错误,只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一心想挑别人的毛病、出他人的丑,从而就认 为别人不如自己的自我满足者们,是永远不会有所成就的。就像《鸟的评说》里的鸟儿, 麻雀笑话燕子怕冷,但麻雀从没想过它不能像燕子那样从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喜鹊说苍 鹰好高骛远,但它从不能像苍鹰那样一飞冲天,傲视四野。它们只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 而不是听到对自己的批评就认真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有那些错误,从而“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其结果飞翔于云天的仍是苍鹰,唱歌悦耳的依然是百灵,它们谁都没有进步。 我们生活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何必要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呢? 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呢?就像墙与风向标一样,墙的可贵之处就在其立场坚定, 风吹来依旧岿然不动,但它永远不能像风向标那样指示风向。此时墙能做的就是要认真检 查自己身上是否有漏洞,而不是去讥笑风向标的随风转来转去立场不坚定了。 把专门挑别人毛病的眼光收回来看看自己吧,认认真真找找自己的缺点,想想如何去 改进,如何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益的人,这才是最有意义 的事情啊!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点评]这篇佳作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对所给材料的处理恰到好处。作者开篇先引入 俗语,通过设问,一语中的,仅一句话,就巧妙地转述材料,同时又揭示出了本质寓意, 提出了中心论点:“应该留一些眼光看自己”,开门见山,十分利落。在中间论证的过程中, 又再次巧妙地使用了原材料,先引用两条古语,然后灵活地转述了原材料的主要内容,两 相比较,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一层,从鸟类延伸到人类社会,暗扣原材料,指出我们每 个人都有不足和缺点,不要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最后在上文充 分论证的基础上,文章水到渠成,自然收束。短短精练几语,不仅用“专门挑别人毛病” 等词句巧妙暗点原材料,还强化了中心,增强了立意高度,极有说服力。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