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师指导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审题偏差成因与对策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名师指导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审题偏差成因与对策

ID:693206

大小:18.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名师指导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审题偏差成因与对策 以 2020 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为例,就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审题偏差问题进行成因 探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2020 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分析 2020 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这道作文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组关键词:(1)个人与家庭、社会;(2)落差或错 位。再整合一下,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一个问题、三种观点。 一个问题:面对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你有怎样的选择? 三种观点:(1)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个人服从家 庭或社会;(2)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个人理想最重要, 不必考虑家庭和社会;(3)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平衡 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做出最佳选择。这三个观点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 就本校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审题偏差人数竟高达三分之二,分数集中在 36 分到 39 分之间。 二、审题偏差的表现 下面摘录学生写作中的一些片段来说明审题偏差的常见类型。 类型一:忽略关键词 例 1:我们皆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既是天生的 社会动物,也为自己而活。因此,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既应坚守自己的选择,也要适度采 纳外界的建议,积极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例 2: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我们也许会给自己 树立一个梦想,然而,未来社会也许会赋予我们一个与之相反的身份。妥善处理这种变化,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之一。 例 3: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个人、家庭、社会这三个维度并 不互相独立,而是有所交错。在这些交错中,我们或许会疑惑,会迷惘,从付出与被付出 的角度来看,我们个人应当有梦想,且对家庭有担当,对社会有责任。这些都是我们对着 三个维度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这组例子中,学生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但都忽略了材料中 的关键词——“落差”“错位”。 类型二:替换关键词 例 4:在家庭、社会需要和自我目标产生矛盾时,要坚持自我,不负时代使命。 例 5:当个人的梦想与社会的要求产生分歧时,我觉得应优先满足社会的要求。 例 6:个人与家庭、社会产生抵抗作用时,我认为我们要肩负使命,坚守初心。 例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但家庭、社会也会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在种种变化 之中,我们更应该坚定自我,选择自己的人生。 在这组例子中,学生用“矛盾”“分歧”“抵抗”“变化”等词替换了“落差”“错位”, 这些替换词汇与原题关键词含义有差异,“落差”“错位”的近义词应该是“差异”。一旦替 换关键词,写作的走向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类型三:改变话题 例 8: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我们应明确自己的定位。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 定事业成败。没有坚定的理想,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所以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变化, 我们都应坚持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人内心中最殷切的希望和最迫切的追求,是一个人灵魂的化身。 抛弃理想,无异于行尸走肉。 例 9:现实与理想,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落差。面对这些落差,我 们应该认真考虑,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例 10:人在一生中总要饰演不同的角色,我们也会因此而产生巨大的落差,如家庭与 社会、理想与现实。面对落差,许多人会因此彷徨、恐惧…… 在这组例子中,学生直接将话题变成了“理想与现实”。 三、探究根源 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种种审题偏差呢?学生自我分析如下。 审题偏差类型一的学生说:作文题结尾才提到“落差”“错位”,以为不重要,因而忽 略。审题偏差类型二的学生说:“落差”会引发矛盾,因而用矛盾代替落差、错位。审题偏 差类型三的学生说:“理想”概念由材料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 美好期望”引申而出,“现实”一词由“社会”引申而出,因而将话题确立为“个人理想与 社会现实的距离”。根据上述说法,学生出现审题偏差的表层原因是忽略了材料的整体性、 概念不清、过度联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其实出现审题偏差还有深层原因,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引进心理学上的两 个概念。 建构主义心理学提出“前概念”的概念,认为学习者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 已有一定的原有认识和对该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前概念”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可以 帮助我们将新老知识结合,从而化出新知识;其消极性在于,容易受老知识束缚,不了解 新知识的“新”在何处,混淆新老知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而言,上述三种审题偏差,都 与“前概念”有关。审题偏差类型一中,学生为何忽略关键词?那是因为对“落差”“错位” 两个概念不理解,而对“个人与家庭、社会”这个话题比较熟悉;审题偏差类型二中,替 换关键词是因为这些关键词陌生,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个熟悉的词汇来替换;审题偏 差类型三中,将话题转换为“现实与理想”,是因为“现实与理想”是中学阶段经常出现的 话题。这些审题偏差都与“前概念”的消极作用有关。在高中教材中,朱光潜在《咬文嚼 字》中也提到这个问题:“联想起于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是因为熟路引诱性最大,人们 对它的抵抗力最低。”朱光潜称之为“套板反应”。 正是在“前概念”和“套板反应”的作用下,学生才习惯于拿已有的熟悉的知识和经 验去应对眼前的作文题,这就是出现审题偏差的深层原因。 四、应对措施 如何克服“前概念”的消极影响呢?有以下两条措施。 (一)在意识层面,应强化以作文题为原点的意识,就题论题,因问而答。 为何强调在意识层面要“强化以作文题为原点的意识”呢?因为考生在面对高考真题 之前,往往做过相近而又有极大差异的作文题,不少学生往往只看到两道作文题的相似性 而忽略了差异性,这是审题大忌。如 2020 年浙江高考之前,某地区考前适应性试卷作文题 是这样的: 代与代之间的理性认知是多代共进的前提。然而在现实中,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评 断,往往狭隘;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评议,也常常失之偏颇。 针对代际认知的这种现状,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模拟题的“代际认知”差异与浙江卷的“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与错位”有相 同之处;但是模拟题规定了“代际认知”的“狭隘”“偏颇”,呼唤“理性认知”,这与浙江 卷的“人生坐标”“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完全是两个话题。如果考生只看到相似点,而在正 式高考之际照搬照抄,必然会离题偏题。事实上,根据高考试卷防止重题的命题机制,高 考作文题不可能与模拟题一模一样。因此,考生审题时看到有点熟悉的话题,要特别警惕, 注意仔细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二)在措施层面,应根据作文题的逻辑关系,画出关键词,而不是“想出”关键词。 作文考试主要考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考学生阅读作文题的能力,命题者在作文题中 已经明确告诉考生作文意图,并提供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汇,考生只需要抓住这些关键词, 就不会离题。下面举学生审题偏差较为突出的 2014 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例。 2014 年浙江高考作文真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 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 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本作文题由两个语段构成。第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讲一般抽象意义上 “门与路”的辩证关系;第二段落实到“大学的”这个定语上,讲“大学的门与路”,要求 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第二 段材料对第一段材料是限制而非补充也非举例。因此,本作文的关键词是“大学的门与路”, 这贴近高考考生的现实。但在高考实际中,不少考生认为这两段是主次关系,第二段是为 具体解说第一段而存在的,因此将关键词确定为“门与路”,且不少同学找到的关键词过于 丰富,“学习、探索、创造”都纳入其中,造成重心不突出。根据当年的评卷标准,没有紧 扣“大学的门与路”而写的作文,都做偏题处理,分数上降一个等级。 审题没有审好,再好的写作水平也无用武之地。审题、文体、思想深度、语言是高考 作文的评分标准,审题是否偏差,是作文评分的起始点。所以,一定要做好审题工作,为 我们的作文开一个好头。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