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ID:656759

大小:72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 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 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 6 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 1~3 题。 1.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利于海洋航行 B. 吸引鱼群集聚 C. 加快污染物扩散 D. 形成连续性降水 3. 形成舟山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②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 ③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上泛到海面 ④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 ⑤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 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读图回答 4~5 题。 2 4. 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③纬度位于 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 5. 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科学表明,受环境变化影响,L 洋流(下图)可能“销声匿迹”,届时整个西欧地区的气候将发生翻天覆地 的变化。据此完成 6~8 题。 6. 形成 L 洋流的盛行风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7. L 洋流可能“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海洋污染 C. 海底火山喷发 D. 飓风频繁 3 8. 若 L 洋流“销声匿迹”,西欧气候将趋于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马尼拉大帆船”是指 16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初活跃在太平洋上,航行于菲律宾马尼拉港和墨西哥的阿 卡普尔科港的西班牙货运帆船。读图“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回答第 9~10 题。 9. 该航线所经海域的大洋环流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 ③顺时针流动 ④逆时针流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0. 甲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减慢马尼拉大帆船航速 B. 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C. 对沿岸的气候降温减湿 D. 缩小海洋污染的范围 黑潮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主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一部分穿过渤海海峡向渤海流去。结合下 图,回答 11~12 题。 11. 黑潮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黑潮对我国水汽输送和气候变化影响不大 B.地处渤海湾内的秦皇岛,冬季因受黑潮的影响,海水温度保持在冰点以上,不致结冻 C.我国享有“天然鱼仓”之称的舟山渔场,与黑潮的影响无关 4 D.黑潮只对我国的气候起重大作用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潮位于大陆东岸,性质为寒流 B.黑潮位于大洋东岸,性质为寒流 C.黑潮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它的形成只受地形影响 D.黑潮是北赤道暖流北上的一个分支,属于暖流 二、综合题。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 M 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 沙丁鱼等。 (1)说明图中 M 海域渔场的成因。 (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4)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 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 5~ 6 m 高,强则高达 15 m 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 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5 (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Q 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Q 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由图可知,丁区域是黑潮水(日本暖流分支)与长江冲淡水相互穿插区域,由于该地是冷、暖水团交 汇处,所以该处是锋面窝的多发海域,据此选 D。 2. 锋面窝形成区域是由日本暖流西侧伸出一股逆时针的暖水舌,先向西北,后转向西南,与黑潮西侧锋 面之间出现冷暖水交汇,海水搅动剧烈,饵料较多,有利于鱼群的集聚,据此选 B。 3. 舟山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长江冲 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该渔场的成因并 非上升补偿流所致,据此选 D。 世界大渔场的分布规律:分布于寒暖流交汇处;有上升流的海区;温带或亚热带浅海海域;大陆架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 【答案】4. C 5. A 【解析】 4. 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选项①正确;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 6 度逐渐升高,②正确;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③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 海水密度增加,④正确;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⑤错误。故选 C。 5. 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 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A 正确。故选 A。 【答案】6. C 7. A 8. D 【解析】 6. 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判断,L 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形成北大西洋 暖流的盛行风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北半球中纬西的风向为西南风,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7. L 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大量融化,北冰洋南下冷水势 力增强,对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阻碍作用增强,最终可能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销声匿迹”,A 符合题 意;海洋污染、海底火山喷发均不可能改变北大西洋暖流的动力状况,从而不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 匿迹”,排除 B、C;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纬度地区,不可能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频繁,也不 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排除 D。故选 A。 8. L 洋流(北大西洋暖吸流)对沿岸西欧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是形成西欧终年温和湿润气候的重要原 因。若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消失,则西欧气候将趋于冷干,D 符合题意,排 除 A、B、C。故选 D。 【点睛】全球变暖导致北极附近冰川融化,导致大量淡水融入北大西洋,淡水密度小于海水,很难沉入 下部水底。北大西洋暖流的补偿流减弱,进而导致洋流循环体系变慢,因此暖流势力减弱,暖流的减弱 势将导致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冷。北大西洋暖流是风海流,全球变暖使副极地与副热带地区的温度差 变小,副高与副极地低气压间气压差减少,气压梯度力因此减小,西风势力变小,引起北大西洋暖流减 弱。 【答案】9. C 10. C 【解析】 9.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所经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太平洋;根据洋流分布 规律可知,该海域洋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①③正确,故 C 正确。 故 选:C。 10. 读图,甲位于北美洲的大陆的西岸,属于中低纬度的洋流,甲处洋流是寒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使沿岸的大气降温减湿。 故选:C。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 黑潮有增温增湿作用,对我国水汽输送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A 错误。地处渤海湾内的秦皇岛,冬季 7 因受黑潮的影响,海水温度保持在冰点以上,不致结冻,B 正确。我国享有“天然鱼仓”之称的舟山渔场, 与黑潮的影响有关,C 错误。黑潮对我国的气候、渔业等都起重大作用,D 错误。 12.黑潮位于大陆东岸,流向较高纬度,性质为暖流,A 错误。黑潮位于大洋西岸,B 错误。黑潮分布在 中低纬度地区,它的形成受地形、季风等影响,C 错误。黑潮是北赤道暖流北上的一个分支,属于暖流, D 正确。 13.【答案】 (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 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底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盛, 鱼类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形成。 (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 偏低。 (3)受(本格拉)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 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受(本格拉)寒流对船只速度影响,轮船航速减慢,导致轮船能 耗增加等。 (4)沿海地区地处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地表干旱 严重;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空气干燥,水汽较少;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干旱 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 【解析】 (1)根据图示海域的位置,从“盛行风—上升流—营养盐类—饵料”的思维链说明渔场的成因。 (2)根据图示信息,分别从洋流和地形地势来分析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从洋流流向、海雾对航行速度和安全的影响来分析。 (4)从大气环流、洋流等角度分析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 14.【答案】 (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 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 “杀人浪”更易形成。 (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 形成海雾。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 (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 8 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 【解析】 (1)根据好望角所处的位置,从盛行风和洋流两方面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分析 Q 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从能见度降低分析海雾对航速、安全的影响。 (3)结合 Q 海域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推断沿岸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