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专题强化练(五)
一、单项选择题
(2020·海南三模)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
环境,雪兔冬季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夏季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雪兔是中国唯一冬
季毛色变白的野兔,在历史上的冰河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之后随着冰河的后退而迁移。
据此完成 1~2 题。
1.雪兔毛色的季节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多样性 D.区域性
2.冰河时代以后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2020·清远质检)优势种是指生物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类型,它包括在群落每层中数量
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种类。祁连山北坡各自然带生物群落优势种数
量较少,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分布高度呈上升趋势。下表为祁连
山北坡垂直自然带主要优势种统计表。据此完成 3~5 题。
垂直自然带 海拔(m) 主要优势种数量
荒漠草原带 1 700~2 100 共四种,均为草本植物
干性灌丛草原带 2 100~2 500
共九种,以草本植物、灌丛植物为主,少量
的被子植物
山地森林草原带 2 500~3 300
共十五种,以乔木、灌木植物为主,少量的
草本植物
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3 300~3 800
共十三种,以灌丛植物、草甸为主,少量的
草甸植物
高山寒漠草甸带 ≥3 800 共四种,均为草甸植物
3.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数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4.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5.近年来,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分布高度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2 -
A.地壳抬升 B.气温升高
C.坡度增大 D.降水增多
(2020·佛山一模)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屿,岛上山脉几乎纵贯东部,海拔多为 1 500
米~2 000 米,上覆有冰川(如下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巴芬岛成为人们欣赏北极地区奇
景的好去处。据此完成 6~7 题。
6.巴芬岛分布最广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 B.冰原
C.荒漠 D.苔原
7.与西部相比,巴芬岛东部多冰川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
B.海拔较高,气温低
C.受暖流影响,降雪较多
D.距海较近,水汽充足
(2020·湛江一模)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 8~10 题。
8.图中甲地和乙地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9.热带荒漠带在内陆地区向北扩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范围扩大
B.水热组合状况均一
C.深居大陆中心地带
D.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内陆
- 3 -
10.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该地区地形特点是( )
A.以地势低平的平原为主
B.以起伏平缓的地形为主
C.地形多样,地势起伏较大
D .地形单一,风积地貌广布
(2020·揭阳线上测试)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但在个别
山区却存在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成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
金沙江(28°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分布。 据此完成 11~12 题。
11.该地金沙江畔的自然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山草甸
12.横断山区金沙江(28°N)两岸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C.谷底河畔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D.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2020·海南线上检测)川东—鄂西、川西—滇西北、滇东南—桂西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
属的三大分布中心。云南大理苍山位于横断山系东缘的滇西北地区。下图为苍山东坡植被垂
直分布格局变化图。据此完成 13~15 题。
- 4 -
13.图示植被状况从原生到现状的变化,最能反映( )
A.人类干扰强烈 B.局部气候变冷
C.植被自然演化 D.生物多样性增强
14.现状苍山东坡亚高山草甸地区比云南松林地区( )
A.热量更充足 B.地表气温高
C.光照条件好 D.水土流失严重
15.川西—滇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两大中心,植物更为丰富多样,关键在于其( )
A.水热组合好 B.气候垂直变化大
C.纬度位置最低 D.区域面积最大
二、综合题
16.(2020·山东开学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垫状点地梅是一种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
的地区生长),是我国特有物种。它常形成致密的垫状结构,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
它通过自身特殊的形态结构改变微环境,从而可以为其他植物的迁入和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图中深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
及垫状点地梅的景观图。
- 5 -
(1)分析影响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变化的主导因素。
(2)分析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气温的原因。
(3)分析垫状点地梅作为先锋植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17.(2020·茂名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渤海是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面积只有 7.8 万 km2,平均深度仅
18 米。渤海是北半球冬季结冰纬度最低的海区,每年 11 月末到次年 3 月初,都有不同程度的
结冰现象,其中辽东湾的冰情最重,冰期最长,大量斑海豹迁徙至此繁殖。海冰变化经历了
生成、维持和融化三个阶段。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
2018 年度渤海各海区海冰覆盖率。
(1)分析冬季渤海海水容易结冰的原因。
(2)指出渤海海冰在生成阶段的空间扩展趋势。
(3)分析辽东湾东岸海冰覆盖率远高于同纬度西岸的原因。
18.(2020·烟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
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
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
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
- 6 -
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