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辅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考前辅导

ID:728041

大小:5.3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江苏省 2011 年高考地理考前辅导 第一篇 应试答题技巧 高考的命题思路虽然是稳中求变,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考核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 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 当然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并不是简单的、直接考核,而是要将试题信息与知识资源结 合完成作答要求。所以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 近几年,地理题型相对稳定。江苏卷有 18 道单项选择题、8 道双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三 种。以下就上述三类题型进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从形式上看分单一和连锁题(组合题)两类。近些年,以图表或材料作为 信息载体的专题类试题呈不断加强的趋势,试题往往抓住某一个点进行深层次挖掘,或是 围绕一条线顺藤摸瓜,层层设问,或就某一个区域进行多角度透析。解答单项选择题要做 到心细,眼准,也要做到题后反思。 1.读懂题干含义。对于连锁题(组合题)先通读一遍,以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印象, 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答最为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 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 有误。 例一、图 6 为“某月沿 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 1—3 题。 1、 上述“某月”是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2、 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例二、右图为某海区因洋流影响而形成的表层海水剖面示意图,图上曲线为 18℃等温 面。读图完成 4—5 题。 4. 如果该海区在北太平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A.日本暖流 B.千岛寒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5. 如果该海区在北大西洋,那么其沿岸地区为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 例三、下图中 a、b、c 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一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 读图完成 6—8 题。 6. 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7. 关于图中各点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点的角速度相等 B.甲点的角速度比丁点大 C.乙点的线速度比丙点大 D.甲点的线速度一定比乙点小 8. 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 A.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 B.甲、乙两地温差大于 5℃ C.水平方向上气流从甲地吹向乙地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气压 2.看清题干表述。如题干中有“错误的是”、“最不可能的是”时切忌答成“正确 的是”或“可能的是”;如题干中要求“据图中信息”则对那些表述正确但无法从图中获 得的选项予以排除。另外,从题目中找出对解题帮助最大的关键字,或者隐藏在题中的必 要解题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四: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9—11 题。 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 温室气体 浓度(mg/m3) 年增长率 (%)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强度 (CO2=1) 对全球气候变暖 的现有贡献率 (%)1750 年 1990 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氟氯烃 O 0.000 85 2.2 50~102 3 400~15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2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 9. 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 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A.CO2 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 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CO2 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 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10.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C.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11.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3 例五、读下图回答 12—13 题。 1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纬度最高,一月温度最低 B.②地为谷地地形,七月气温最高 C.③地海拔最高,气温年较差最大 D.④地位于迎风坡,年降水量最多 13、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地形崎岖,岭谷相间 B.海拔相同的地方气温一般相同 C.年降水量随地势起伏而变化 D.该地区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例六、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图 3 是“全球温度上升 3℃后, 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 题。 14.有关升温 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15.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 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4 3.解读图表信息。首先,要明察审慎,理解题中图表信息所要表达的地理现象或原 理。其次,通过精筛细选,选对解题有效的关键信息。再次,通过巧思妙算,排除无效数 据和干扰选项。有些图表信息量大,在解题时可依据题意大胆取舍,并在有效数据的计算 中采用约数,估算等方式,以提高解题效率。 例七、下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库车与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比较表,判断 16—18 题。 站名 北纬 东经 海拔 (米) 年较差 (℃) 平均气温(℃) 1 月 7 月 年 乌鲁木齐 43º54′ 87º28′ 653.5 40.9 –15.2 25.7 7.3 长春 43º54′ 125º13′ 236.8 36.9 –16.9 22.7 4.9 库车 41º43′ 82º57′ 1 099.0 33.9 – 8.1 25.8 11.5 沈阳 41º46′ 123º26′ 41.6 37.2 –12.7 24.5 7.8 16.据表可知,西北地区的气温与东北地区的气温比较 A.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 B.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C.夏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D.冬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17.造成两个地区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的差异 B.海拔高度的差异 C.日照时数和地形类型的不同 D.太阳高度角的不同 18.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的大陆性强 B.气候的海洋性强 C.海拔比较高 D.海拔比较低 例八、下为我国两所中学作息时间表(部分)。图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 19 —21 题。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冬季)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育才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19.造成光明中学不同季节作息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天气气候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日地距离 20.育才中学可能位于 A.安徽省 B.甘肃省 C.河北省 D.黑龙江省 21.冬季,光明中学上午第一节课开始时,地球日照情况是下图中的(图中阴影部分为夜 晚)。 上 午 第一节课 8:00~8:45 上 午 第一节课 7:40~8:25 上 午 第一节课 9:00~9:45 第四节课 10:50~11:35 第四节课 10:30~1l:15 第四节课 1l:50~12:35 5 例九、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图 1),回答 22—23 题。 22.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 l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23.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例十、读下面的两幅图,据此回答 24—25 题。 24.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25.乙图大致为甲图从 A 至 B 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 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550 米 B.1800 米 C.200 米 D.800 米 例十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土地价高大幅上扬,加之其他因素,于是导 致房地产价格也“突飞猛进”,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住房痛苦指数”是指每平方 米的商品房均价与城市职工月收入之比。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商品房均价、职工月收入统 计表,据此回答 26 题。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2009 年“住房痛苦指数”高于 2007 年,原因是工资上涨幅度小于住房上涨的幅度 B.解决住房指数偏高的办法是停止城市化 C.提高职工工资标准,可降低“住房痛苦指数” D.控制房价上涨太快,也可降低“住房痛苦指数” 2000 年 2005 年 2009 年 住房均价(元) 980 1800 3000 月工资(元) 960 1500 2500 6 二、双项选择题 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 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 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 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 意确定一组最佳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 确定最终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对选项的准确率作综合的评估,“提高标准法”和“降低 标准法”需要考生根据对题意的符合程度设立一个较高或较低的指标,最终筛选出所需要 的答案。 例十二、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的 16.8%,水资源占全国的 4.01%。读图 8 和图 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7 题。 27.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 1996 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 1998 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例十三、图 11 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28—29 题。 28.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9.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 世纪 9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 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7 例十四、下表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部分)统计表”(摘自《江苏 改革开放 30 年统计资料简编》),据此分析完成 30—32 题。 项 目 单位 数 值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553.69(2000 年) 突破 3 万(2008 年)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456.38(2000 年) 3922.68(2008 年)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137.34(2005 年) 121.80(2007 年)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亿元 21.87(2000 年) 183.48(2007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3595(2000 年) 7357(2008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6800(2000 年) 18680(2008 年)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 3.2(2007 年) 3.25(2008 年) 人口出生率 ‰ 9.08(2000 年) 9.34(2008 年) 人口死亡率 ‰ 6.52(2000 年) 7.04(2008 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56(2000 年) 2.30(2008 年) 3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的原因是 A.能源消费总量减少 B.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C.环境整治力度加大 D.污染产业省际转移 31.江苏经济、社会的变化主要有 A.人口增长转为“高高低”模式 B.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加快 C.城镇人口就业压力逐步缓解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32.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江苏对外贸易的积极措施有 A.扩大资源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B.积极培育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C.加大自主创新,提升产品档次 D.实施降价销售,切实拉动内需 例十五、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 A→F 和 ①→⑥共 12 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 33—34 题。 33.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B.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34.某地水热状况与 A 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水稻种植业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8 例十六、读我国某省区主要物产分布图,完成 35—37 题。 35.图例甲、乙代表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甲——小麦 B.乙――玉米 C.甲――高粱 D.乙――水稻 36.立足本地资源,该地应发展的工业有 A.化学工业 B.纺织工业 C.石油工业 D.钢铁工业 37.关于该省各地国土开发整治重点的叙述,正 确的有 A.南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B.沿海地区开垦滩涂湿地,开发风能资源 C.中部地区改善交通条件,发展高新产业 D.北部地区大搞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 例十七、生产集中度指数是某种农产品在该地区人均产量除以全国人均产量得到的比 值。读下图,完成 38—39 题。 38.据图分析,下列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是 A.蔬菜 B.花卉 C.粮食 D.油料 39.关于图示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A.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优势省区均劳动力丰富 B.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优势省区均地域广大 C.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优势省区数多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优势省区数 D.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优势的省区多位于沿海地区 9 三、综合题 综合题的分值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和能力要求高,因此答好综合题 是地理取得高分的关键。解答综合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细审题。从高考阅卷的反馈信息看,审题不清导致失分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急于 答题的心理影响下,往往匆匆审题,结果答非所问,事倍功半。细审题,就是要改变以往 那种答题时间多,思考时间少的状况,在审题时看清关键字,明确所问的问题,思考解题 的思路和答题的方向。 二是查信息。在解答综合题时,往往需要应用材料及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善于利用材 料和图表的信息,可以在答题时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善于在图表和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这是基本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高考命题所关注的。相反,在答题中若没有用到材料和图 表中提供的大量信息,可以推知答案是有漏洞的。在地图中查信息,一要研究图名,二要 研究图例,三要研究图中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若是统计图表,则既要研究总体特征和总 体趋势,也要研究差异性。在曲线图中特别要注意曲线的节点和折点。 三是勤迁移。高考注重能力的考查,地理学科考查的核心是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具 体背景材料的能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旧的知识点进行解答,这需要良好的知识迁移 能力。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不仅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和反思,更需要有全面系统的地理基 础知识。若地理原理掌握不扎实,则应用原理会缺乏灵活性,考生必然会出现思维混乱, 随意回答的现象。另外,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答题时会出现“张冠李戴” 的现象。这些都要求考生在夯实基础方面下苦功夫,要通过比较将相近、相邻的地理概念 及原理弄清楚。 四是善表达。许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自我感觉良好,但成绩不佳,原因在于文字表述 不当。主要表现在答题不完整,答题缺乏逻辑性,地理术语使用不当,出现错别字等。提 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需要在平时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一要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答题时注意“要点化”,注意不同的角度;二要培养逻辑思维,并将思维过程用文字表 述。如问水资源缺乏的原因,若只答降水少,一方面是缺乏完整性,因为水资源缺乏还有 用水量增大,水污染等因素,另一方面是缺少逻辑性,因为降水不属于水资源,水资源指 陆地的径流。纠正地理术语使用不当及大量的错别字,需要在平时养成一种严谨,一丝不 苟的学习习惯。 五是讲规范。 ⑴要点化:文字尽可能简明扼要;⑵主控化:先写主导因素或主要特点;⑶术语化: 尽量采用地理术语来表述;⑷具体化:地名、地物、地象的表述要具体。 例十八、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分别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0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按能源利用状况分) 甲 、乙 。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 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河流的丰水期都出现在 季。原因分别 是 ; 。 (3)两个区域内的经济作物:甲 ;乙 。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 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甲 ;乙 。 (5)甲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 乙区域 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常规能源 新能源 西气东输 (2)夏 甲图中的河流多为 内流河,为季节性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夏季高温时融化的高山冰川积雪;乙图位于季风 气候区,夏季风带来的大气降水补给。 (3)棉花 甜菜 棉花 (4)铁路 海运 (5)沿盆地边缘的绿洲分布 沿河、沿铁路分布 例十九、阅读某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单位:米),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海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2)试描述图中海域海洋生物分布的 主要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图示海域地理位置的重 要性。 (4)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请分别写 出它们的名称、影响范围和成 因。 参考答案(1)大陆架、大陆坡、 洋盆。 (2)大陆架海域,原因海 域浅阳光充足,沿岸河流带来了营养 盐类。 (3)图示海域靠近马六甲 海峡,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 运要冲;是重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 (4)虚线箭头:东北季风 范围: 我国南部、中南半岛、南亚等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线箭头:西南 季风 范围:我国南部、中南半岛、南亚等 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例二十、读我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 11 (1)图中等潜水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并画出 M 处的潜水流动方向。 (2)黄河三角洲开发的资源优势有那些?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增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 请简要分析原因。 (3)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4)某学校地理小组拟对该区域的土壤盐碱化进行研究,请你帮助其拟订研究题目并谈 谈获得资料的方法。 参考答案:(1)特点:大致南北走向,由西向东递减 原因:地势西高东低 画 图:西南流向东北(黄河水补给潜水,垂直于等潜水水位线,由高处流向低处) (2)石油、海盐、卤水、滩涂 原因:中游水利工程的建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 作的开展、入海水量减少造成输沙能力的减弱。 (3)①地理位置优越(邻我国经济发达的京、津、冀以及东北、华北地区);②海、 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北方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③工业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科研力量强,人才资源丰富);⑤资源丰富(油气资源丰富);⑥国家政策扶持;⑦可开 发土地资源多,地价低;⑧市场广阔。 (4)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分析与防治等 上网查询资料、野外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专家、 化学实验分析等。 例二十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 年 6 月 25 日是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 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材料二 我国 11 个省(黑、吉、辽、冀、鲁、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 产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 材料三 2008 年 4 月 16 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 2007 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为 l8.26 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了 61.01 万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材料四 广东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表(单位:千公顷)。 12 (1)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 ,这种布局的主要 优点是 (多选)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集中使用 (2)面对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同答为确保耕地红线(保有量不低于 18 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结合材料四,简述广东省 2007 年与 2003 年相比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特点, 并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集中分布 BCD (2)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或合理规划建筑用地); 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受灾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 的土地复垦工作;节约和集约用地;加强土地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保障和促进耕地 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3)特点:粮食、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糖料、蔬菜作物播种 面积增加。原因: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交通运输条 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例二十二、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 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 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 12 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 13 是 10 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 14 是 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 A 支流的水文特征。 13 (2)说出 B、C 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 13 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 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 资料? 参考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 沙量较大 (2)B 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 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 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 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 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例二十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多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 豫西北、豫西和豫南一带。河南是农业大省,2008 年粮食产量再超 1000 亿斤,连续九年 居全国第一;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等畜产品产量都居全 国前列。 材料二:河南省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 9) 材料三:随着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村民多在交通沿线新建住宅,造成原村庄内 许多住宅闲置,出现村庄“空心化”现象。 (1)读材料二,描述 0℃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并简述洛阳、商丘两城市一月气温的差异及 其原因。 (2)目前郑州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河南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目前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位,试分析其对河南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 (4)简析农村村庄“空心化”现象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及其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36.(1)0℃等温线穿过本省中部;东段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中部向 北凸出;最西段大致为东西走向 洛阳气温略高于商丘(或洛阳气温在 0℃以上,商丘 气温在 0℃以下)。洛阳北部有高原和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商丘地处华北平 14 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2)河南是农业大省,农副产品(原料)丰富,人口众多,劳动 力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量大;保鲜、冷冻等技木的发展。 (3)提高运 输能力和交通运输效益(或降低运输成本);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利于加速城 市化进程;便于加强区域内外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河南旅游业发展等。 (4)侵占和 浪费土地资源;造成人均土地减少,不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 管理;合理规划建设新农村或小城镇;闲置土地复垦等。 例二十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重庆市主中心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描述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2)指出重庆市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其都市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 2008 年 5 月重庆钢铁公司着手迁出都市区,在长寿县江南镇建设新厂。新厂大量采用环保 技术,并整合当地 12 家小型钢铁企业。 (3)分析重庆钢铁公司搬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迁出地 迁入地 (4)为保护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指出重庆应重点防治的环境问题。 涪陵区作为我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按标准化要求种植原料,吸收农民 100 多万人; 建成 8 条梯级产品的生产线,安排就业 50 万人。奉节县白帝城建设旅游型小城镇,发展 餐饮服务业、宾馆娱乐业、交通运输业和手工艺品加工业,并建立劳动力长期培训机制。 (5)受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重庆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结合材料,提出就地安 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1)地处亚热带、我国西南内陆,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多,径流量大;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为主。 (2)经济增长中心 服务中心 (3) 生态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2 15 迁出地 重钢迁出主城区,将减轻主城区的环境污 染,改善其生态环境质量。 都市区发展新技术产业和现 代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 迁入地 新重钢整合原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并采用 环保技术,将改善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经济发展。 (4)水土流失 水污染 (5)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进行农产 品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发展第三产业;利用返乡人员的资金和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培 训劳动力,提高其就业技能。通过以上措施吸纳剩余劳动力。 例二十五、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农业部农情调查,从 2 008 年 1 0 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的降水明显偏 少,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截至 200 9 年 2 月 5 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 1.57 亿亩, 其中严重受旱 6482 万亩。土地龟裂、河流干涸,地里的冬小麦面临绝产危险。 材料二: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 (1)从材料分析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 (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 (选择填空)。 A.长江水北调 B.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 C.合理利用地下水 D.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E.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ABC 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但是三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不同,试分析说 明 B 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 (4)根据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 。 参考答案:(1)北方冬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降水主要集 中 7、8 月(夏季),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今年北方冬 16 麦区的降水较常年少;春季是冬小麦的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 (2)ABCDE (3) B 地主要为伏旱(7、8 月份)。原因:该地在 7、8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 温高,蒸发量大,形成伏旱。(4)干旱灾害在我国地区分布广,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 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有时持续时间长)。 例二十六、深圳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 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参考答案:(1)不正确;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阳光不能进入房内 (2)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低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3) 第二篇 考前热身训练 N 20°w 17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日以 d 点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 1—3 题。 1. a 地纬度是 A.45°N B.68°26′N C.68°26′S D.23°26′N 2. a、b、c 三地点中,这一天正午太 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A.a B.b C.c D.a、b、c 3. 设 b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H,c 地的地方时为 T,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H14 时 B.H14 时 图 2 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 4—6 题。 4. 在图 2 甲中 A 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04 或 1006 B.1006 或 1008 C.1008 或 1010 D.1004 或 1008 5. 在图 2 乙中,青岛市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 B.偏北风 C.西北风 D.偏南风 6. 在这 6 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A.台湾岛 B.北部湾 C.黄河口 D.辽东半岛 7. 下图是某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据此判断该的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我国某城市三口之家 2007 年各月用电量比较图”,回答 8—9 题。 18 8. 该三口之家最可能位于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9. 该城市居民夏季用电量普遍达到高峰,直接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热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阳伞效应 D.绿洲效应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雨气候。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的 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据此回答 10—11 题。 10.我国水稻种植北界可达三江平原,主要自然原因是 A.我国东部多平原,灌溉便利 B.我国东部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C.我国东部降水丰富,四季热量充足 D.东部河流稠密,水源充足 1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逐渐从稻谷主要输出地转变成输入地,主要是因为 A.人口数量自然增长较快 B.生活水平提高,大米人均消费量大增 C.水资源减少,水田面积逐年减少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 12—13 题。 12.该山峰可能位于: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13.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14.读“某小岛河流分布及其周围海区的年平均等盐度线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岛正确的 叙述是: ①地形中低周高 ②周围等盐度线的数值 c 最大 ③降水西南多东北少 ④全年盛行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图 4 是 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 19 测图。与 2005 年相比,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右图为某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示农业生态模式在我国最适用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及山地 C.南方低山丘陵 D.西北绿洲地区 17.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 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染物资源化 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林草植被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图 6 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 回答 19—20 题。 19.关于图中各地质作用的描述,合理的是 A.a 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 B.b 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 C.c 表示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D.d 表示流水搬运一沉积作用 20.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 c 过程的是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 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 20 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 7。回答 21—22 题。 2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注以量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依据该模式推论,某都市 1970 年时城市化程度 20%,下水道普及率 40%,2000 年时 城市化程度 90%,下水道普及率 80%,则 2000 年时的径流量为 1970 年时的多少倍 A.1 B.2 C.3 D.4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 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 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图 9 为“我国人口(汉 族、少数民族)重心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 23—24 题。 23.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合理的是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有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C.20 世纪 80 年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向西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必然联系 2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21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读下表资料,分析回答 25—26 题。 部分国家工业国际竞争力对比数据表(2004 年) 国家项目 中国 印度 新加坡 俄罗斯 美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工业劳动生产率 (美元/年·人) 4891 2211 73361 13372 106554 84980 74120 86215 劳动成本 (美元/日·人) 15.33 27.14 10.4 6.88 20.62 27.29 44.31 24.98 制造业工人报酬 (美元/时·人) 0.75 0.60 7.63 0.92 21.97 23.19 32.84 21.54 25.对比表中各国的相关数据判断,最应该到国外投资制造业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6.表内国家中,工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二、双项选择题 27.读下图,若①、②、③三地均位于平原地区,当三地的日照时数相等时(不考虑天气 状况),则: A.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地 C.三地日出的地方时相同 D.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 28—29 题。 28.在 T1 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①和④自然带类型相同是因为气候类型相同 C.⑥自然带的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关 D.②③④的自然带形成主要与水分条件有关,与温度条件无关 29.在 T2 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 B.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干旱 C.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D.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 盛行于西风带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中的西风急流标志着热带的边缘。美国科学家研究 发现,地球的热带地区范围自 1979 年以来不断扩大,研究人员分析了 1979 年~2005 年间 的大气温度卫星数据后发现,南北半球的西风急流向极地方向各移动了 1 个纬度。回答第 30 题。 30.西风急流向极地移动的原因是 22 A.黄赤交角扩大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全球气候变暖 D.世界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读表 1“四大牧区超载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图 13“四大牧区草原 退化趋势图”,完成 31—32 题。 表 1 地区 超载起至 年份(年) 超载持续 时间(年) 年平均 超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31.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B.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D.2005 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32.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场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读图 13“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 33—34 题: 33.汽车运输是日本的主要运输方式,原因是 A.汽车工业发达,汽车拥有量多 B.日本地形以平原为主 C.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水平高 D.汽车运费低廉 34.水运在货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比客运中所占的比重大,主要原因是 A.日本为发达国家,旅客多选择航空旅行 B.日本水运以海运为主,主要是原料的进口与产品的输出 C.水运运量大,运费低,但速度慢 D.水运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影响了旅客出行 图 13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