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立体几何翻折与旋转问题(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数学之立体几何综合讲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10讲 立体几何翻折与旋转问题(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数学之立体几何综合讲义

ID:654532

大小:4.05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0 讲 立体几何翻折与旋转问题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 1.把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成直二面角,对于下列结论: ① AC BD ;② ADC 是正三角形;③ AB 与 CD 成 60 角;④ AB 与平面 BCD 成 60 角. 则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答】解:取 BD 的中点 E ,则 AE BD , CE BD . BD  面 AEC . BD AC  ,故①正确. 设正方形边长为 a ,则 AD DC a  , 2 2AE a EC  . AC a  . ADC 为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 ABD 为 AB 与面 BCD 所成的角为 45 , 以 E 为坐标原点, EC 、 ED 、 EA 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 (0A ,0, 2 )2 a , (0B , 2 2 a , 0) , (0D , 2 2 a , 0) , 2( 2C a ,0, 0) . (0AB  , 2 2 a , 2 )2 a , 2( 2DC a , 2 2 a , 0) . cos AB  , 1 2DC  , AB  , 60DC   ,故③正确. ABD 为 AB 与面 BCD 所成的角为 45 ,故④不正确. 故选: C . 2.如图,已知四面体 ABCD 为正四面体, 1AB  , E , F 分别是 AD , BC 中点.若用一个与直线 EF 垂 直,且与四面体的每一个面都相交的平面 去截该四面体,由此得到一个多边形截面,则该多边形截面面 积最大值为 ( ) A. 1 4 B. 2 4 C. 3 4 D.1 【解答】解:补成正方体如图: 由于 EF  ,故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MNKL ,可得 1KL KN  ; 又 / /KL BC , / /KN AD ,且 AD BC ; KN KL  , ( 2MNKL NK KLS NK KL   四边形 „ 2 1) 4  , 当且仅当 NK KL 时取等号. 故选: A . 3.矩形 ABCD 中, 3AB  , 1BC  ,将 ABC 与 ADC 沿 AC 所在的直线进行随意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直线 AD 与直线 BC 成的角范围(包含初始状态)为 ( ) A.[0, ]6  B.[0, ]3  C.[0, ]2  D. 2[0, ]3  【解答】解:由题意,初始状态,直线 AD 与直线 BC 成的角为 0, 2DB  时, AD DB , AD DC , AD  平面 DBC , AD BC , 直线 AD 与直线 BC 成的角为 2  , 在翻折过程中直线 AD 与直线 BC 成的角范围(包含初始状态)为[0 , ]2  . 故选: C . 4.已知矩形 ABCD , 1AB  , 2BC  .将 ABD 沿矩形的对角线 BD 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 程中 ( )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C 与直线 BD 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B 与直线 CD 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D 与直线 BC 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 AC 与 BD ”,“ AB 与 CD ”,“ AD 与 BC ”均不垂直 【解答】解:如图,AE BD ,CF BD ,依题意, 1AB  , 2BC  , 6 3AE CF  , 3 3BE EF FD   , A ,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C 与直线 BD 垂直,则 BD AE , BD  平面 AEC ,从而 BD EC , 这与已知矛盾,排除 A ; B , 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B 与直线 CD 垂直,则 CD  平面 ABC ,平面 ABC  平面 BCD 取 BC 中点 M ,连接 ME ,则 ME BD , AEM 就是二面角 A BD C  的平面角,此角显然存在,即当 A 在底面上的射影位于 BC 的中点时,直线 AB 与直线 CD 垂直,故 B 正确; C ,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 AD 与直线 BC 垂直,则 BC  平面 ACD ,从而平面 ACD  平面 BCD ,即 A 在底面 BCD 上的射影应位于线段 CD 上,这是不可能的,排除 C D ,由上所述,可排除 D 故选: B . 5.在 Rt ABC 中, 2C   , 1AC  , 3BC  , D 是 AB 边上的动点,设 BD x ,把 BDC 沿 DC 翻折 为△ B DC ,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异面直线 B C 与 AD 所成的角为 3  ,则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 30 2x   B. 3 3 22 x   C. 2 30 2x   D. 2 2 22 x   【解答】解:把 BDC 沿 DC 翻折,形成了一个圆锥.过点 C 作 / /CE AB ,则 AB 与 B C 所成的角等于CE 与 B C 所成的角,设 AB 与 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设 BCD   . 则 30 2 30      , 2 30 60     , 15   , 135BDC   . BCD 中, sin sin BC BD BDC  , sin sin15 3 1 sin sin135 23 x BDC       , 3 3 2x   ,又 2x  .  3 3 22 x   . 故选: B . 6.如图,在 Rt ABC 中, 1AC  , BC x , D 是斜边 AB 的中点,将 BCD 沿直线 CD 翻折,若在翻折过 程中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CB AD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 3] B. 2( 2 , 2] C. ( 3 , 2 3] D. (2 , 4] 【解答】解:由题意得, 2 1 2 xAD CD BD    , BC x ,取 BC 中点 E , 翻折前,在图 1 中,连接 DE , CD ,则 1 1 2 2DE AC  , 翻折后,在图 2 中,此时 CB AD . BC DE , BC AD , BC  平面 ADE , BC AE  , DE BC , 又 BC AE , E 为 BC 中点, 1AB AC   , 211 4AE x   , 2 1 2 xAD  , 在 ADE 中:① 2 21 1 112 2 4 x x    ,② 2 21 1 112 2 4 x x    ,③ 0x  ; 由①②③可得 0 3x  . 如图 3,翻折后,当△ 1B CD 与 ACD 在一个平面上, AD 与 1B C 交于 M ,且 1AD B C , 1AD B D CD BD   , 1CBD BCD B CD     , 又 1 90CBD BCD B CD      , 1 30CBD BCD B CD       , 60A  , tan60BC AC  ,此时 1 3 3x    综上, x 的取值范围为 (0 , 3], 故选: A . 7.如图,在直二面角 A BD C  中, ABD 、 CBD 均是以 B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取 AD 中点 E , 将 ABE 沿 BE 翻折到△ 1A BE ,在 ABE 的翻折过程中,下列不可能成立的是 ( ) A. BC 与平面 1A BE 内某直线平行 B. / /CD 平面 1A BE C. BC 与平面 1A BE 内某直线垂直 D. 1BC A B 【解答】解:连结 CE ,当平面 1A BE 与平面 BCE 重合时, BC  平面 1A BE , 平面 1A BE 内必存在与 BC 平行和垂直的直线,故 A , C 可能成立; 在平面 BCD内过 B 作 CD 的平行线 BF ,使得 BF CD , 连结 EF ,则当平面 1A BE 与平面 BEF 重合时, BF  平面 1A BE , 故平面 1A BE 内存在与 BF 平行的直线,即平面 1A BE 内存在与 CD 平行的直线, / /CD 平面 1A BE ,故 B 可能成立. 若 1BC A B ,又 1 1A B A E ,则 1A B 为直线 1A E 和 BC 的公垂线, 1A B CE  , 设 1 1A B  ,则经计算可得 3 2CE  , 与 1A B CE 矛盾,故 D 不可能成立. 故选: D . 8.如图,在 ABC 中, 90ACB   , CAB   , M 为 AB 的中点.将 ACM 沿着 CM 翻折至△ A CM , 使得 A M MB  ,则 的取值不可能为 ( ) A. 9  B. 6  C. 5  D. 3  【解答】解:如图所示,把△ A CM 继续旋转, 一直旋转到平面 ABC 里面,这时 A 在 A 位置, 这时 2 9 9 9AMN A MN         , 4 5 9 9A MB      , 此时, A MB  是直线 A M 和 BM 所成的最小角,  5 9 2   不成立,  的取值不可能为 9  . 故选: A . 9.在斜边长为 5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点 D 在斜边 AC (不含端点)上运动,将 CBD 沿 BD 翻折到△ 1C BD 位置,且使得三棱锥 1C ABD 体积最大,则 AD 长为 ( ) A.2 B. 5 2 C.3 D.4 【解答】解:如图,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斜边 5AC  ,则 5 2 2AB BC  , 设 (0 5)AD x x   ,则 1 5CD C D x   , 则 2 2 2 1 1 1 1 25 5 2 22 cos (5 ) 2 (5 )4 2 2 2BD BC C D BC C D x x              2 225 5 25(5 ) 5(5 ) ( )2 2 4x x x        . 要使三棱锥 1C ABD 体积最大,则平面 1C BD  平面 ABC , 再设 1C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h,则 1 1 1 1 sin2 2 4BD h BC C D    , 可得 2 5 2 2(5 )2 2 5 25( )2 4 x h x       . 1 1 5 2 2 5sin2 4 2 2 2 4ABDS AB AD x x         . 三棱锥 1C ABD 体积 2 2 2 5 2 2(5 )1 5 25 52 2 3 4 245 25 5 25( ) ( )2 4 2 4 x x xV x x x              . 当 5 2x  时, 2 5x x  有最大值 25 4 , 25 25( )2 4x   有最小值 5 2 ,此时V 有最大值为 125 48 . AD 长为 5 2 . 故选: B . 二.填空题(共 7 小题) 10.将边长为 2,锐角为 60的菱形 ABCD 沿较短对角线 BD 折成四面体 ABCD ,点 E ,F ,G 分另 AC ,BD , BC 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②③④ .(将正确的命题序号全填上) ① / /EF AB ;② EF 是异面直线 AC 与 BD 的公垂线; ③ / /CD 平面 EFG ;④ AC 垂直于截面 BDE . 【解答】解:设 AD 的中点为 M ,连接 FM ,则 / /AB FM , FM 与 EF 相交, EF 与 AB 为异面直线,故①错误; 由 ABC ADC   可得 BE DE , EF BD  ,同理可得 EF AC , EF 是异面直线 AC 与 BD 的公垂线,故②正确; 由中位线定理可得 / /FG CD , / /CD 平面 EFG ,故③正确; AB BC , BE AC  ,同理可得: DE AC , AC  平面 BDE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11.在 ABC 中,已知 2 3AB  , 2 6BC  , 45ABC  ,D 是边 AC 上一点,将 ABD 沿 BD 折起,得 到三棱锥 A BCD ,若该三棱锥的顶点 A 在底面 BCD的射影 M 在线段 BC 上,设 BM x ,则 x 的取值范围 为 ( 6,2 3) . 【解答】解: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已知 2 3AB  , 2 6BC  , 45ABC  , 2 2 2 2 3AC AB BC AB BC cocB     ,所以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下图 a 所示. ABD 沿 BD 折 起, 若该三棱锥的顶点 A 在底面 BCD的射影 M 在线段 BC 上时,如图b ,AM  面 BCD,MN ,AN 都于 BD 垂 直, 折叠前在图 a 中 AM BD 于 N 点,在图 a 中过 A 作 1AM BC 于 1M ,动点 D 与 C 无限接近时,折痕 BD 接 近 BC , 这时 M 接近 1M ,在图b 中, AB 是 Rt AMB 的斜边,所以 BM AB , 1BM BM AB   , 1Rt ABM 中, 1 1 62BM BC  , ( 6BM x   , 2 3) ; 故答案为: ( 6 , 2 3) . 12.如图,矩形 ABCD 中, 2AB AD , E 为边 AB 的中点,将 ADE 沿直线 DE 翻折成△ 1A DE .若 M 为 线段 1AC 的中点,则在 ADE 翻折过程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①②④ .(写出所有正确的命题的编号) ①线段 BM 的长是定值; ②点 M 在某个球面上运动; ③存在某个位置,使 1DE AC ; ④存在某个位置,使 / /MB 平面 1A DE . 【解答】解:①取 CD 中点 F ,连接 MF , BF ,则 1/ /MF DA , / /BF DE , 平面 / /MBF 平面 1A DE , / /MB 平面 1A DE ,故 D 正确 由 1A DE MFB   , 1 1 2MF A D  定值, FB DE  定值, 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2 cosMB MF FB MF FB MFB     ,所以 MB是定值,故①正确. ② B 是定点, M 是在以 B 为球心, MB为半径的球上,故②正确, 若③成立,则由 DE CE ,可得 DE  面 1A EC 1DE A E  ,而这与 1 1DA A E 矛盾 故③错误. ④取 CD 中点 F ,连接 MF , BF ,则平面 / /MBF 平面 1A DE ,可得④正确; 故正确的命题有:①②④, 故答案为:①②④. 13.如图,在 ABC 中, 90ACB   , CAB   ,M 为 AB 的中点,将 ACM 沿着CM 翻折至△ A CM , 使得 A M MB  ,则 的取值可能为 ②③④ (填上正确的所有序号) ① 9  ② 7  ③ 6  ④ 3  【解答】解:如图,设 A 在平面 BMC 上的射影为 A , 则由题意知,点 A 在直线 CM 的垂线 A A 上, 要使 A M MB  ,则 A M MB  ,因此只需考虑其临界情况, 即当 A M MB  时,点 A 与点 A 关于直线 CM 对称, 4AMD A MD BMC       , 又 AM MC , AMC 是以 MAC 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 2 4CAM MCA      , 8   . 因此当 8 … 时,有 A M MB  ,  的取值可能为 7  , 6  , 3  . 故答案为:②③④. 14.如图,矩形 ABCD 中, 3AB  , 4BC  ,沿对角线 BD 将 ABD 折起得到△ 1A BD ,且点 1A 在平面 BCD 上的射影 O落在 BC 边上,记二面角 1C A B D 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则 sin 的值等于 3 4 . 【解答】解: CD BC ,又 1CD AO , 1A O BC O , CD  平面 1A BC , 1CD A B  . 又 1 1A B A D , 1A B  平面 1CA D . 1CA D 是二面角 1C A B D  的平面角. 在 Rt △ 1ACD 中, 1 3sin 4 CD A D    . 故答案为: 3 4 15.已知 ABC 中, 90C  , tan 2A  , M 为 AB 的中点,现将 ACM 沿 CM 折成三棱锥 P CBM , 当二面角 P CM B  大小为 60时, AB PB  3 . 【解答】解:如图,取 BC 中点 E ,连接 AE ,设 AE CM O , 再设 2AC  ,由 90C  , tan 2A  ,可得 2 2BC  , 在 Rt MEC 中,可得 tan 2CME  ,在 Rt ECA 中,求得 2tan 2AEC  , 2cot 2AEM   ,则 90CME AEM    ,有 AE CM . PO CM  , EO CM , POE 为二面角 P CM B  的平面角为 60, 2 22 ( 2) 6AE    , 61 sin 3OE CME    , 2 6 3PO  . 在 POE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2 6 6 2 6 6 1( ) ( ) 2 23 3 3 3 2PE        . 2 2 2PE CE PC   ,即 PE BC . 则 2PB PC  . 在 Rt ACB 中,求得 2 3AB  ,  3AB PB  . 故答案为: 3 . 16.已知直角梯形 ABCD , AB AD ,CD AD , 2 2 2AB AD CD   ,沿 AC 折叠成三棱锥,当三棱锥 体积最大时,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 4 3  ;当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最小时,三棱锥的体积为 . 【解答】解:已知直角梯形 ABCD , AB AD , CD AD , 2 2 2AB AD CD   ,沿 AC 折叠成三棱锥, 如图: 2AB  , 1AD  , 1CD  , 2AC  , 2BC  , BC AC  , 取 AC 的中点 E , AB 的中点 O,连结 DE , OE , 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 平面 DCA 平面 ACB , OB OA OC OD    , 1OB  ,就是外接球的半径为 1, 此时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 4 3  . 由题意, A , B , C , D 均在外接球上, 2AC BC  , BC AC , AB 为直径, 1OB R   , 1OD  , 过 E 作 OE AC ,则 2 2OE  , 1OD  , 三棱锥的高为 2 2 , 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最小时,三棱锥的体积为 1 1 2 22 23 2 2 6      . 故答案为: 4 3  ; 2 6 . 三.解答题(共 15 小题) 17.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E , F 分别为 AD , BC 的中点,以 DF 为折痕把 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 PF BF . (1)证明:平面 PEF  平面 ABFD ; (2)求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由题意,点 E 、 F 分别是 AD 、 BC 的中点, 则 1 2AE AD , 1 2BF BC , 由于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所以 EF BC . 由于 PF BF , EF PF F ,则 BF  平面 PEF . 又因为 BF  平面 ABFD ,所以:平面 PEF  平面 ABFD . (2)在平面 PEF 中,过 P 作 PH EF 于点 H ,连接 DH , 由于 EF 为面 ABCD 和面 PEF 的交线, PH EF , 则 PH  面 ABFD ,故 PH DH . 在三棱锥 P DEF 中,可以利用等体积法求 PH , 因为 / /DE BF 且 PF BF , 所以 PF DE , 又因为 PDF CDF   , 所以 90FPD FCD     , 所以 PF PD , 由于 DE PD D ,则 PF  平面 PDE , 故 1 3F PDE PDEV PF S   , 因为 / /BF DA且 BF  面 PEF , 所以 DA  面 PEF , 所以 DE EP . 设正方形边长为 2a ,则 2PD a , DE a 在 PDE 中, 3PE a , 所以 23 2PDES a  , 故 33 6F PDEV a  , 又因为 21 22DEFS a a a   , 所以 2 3 3 2 F PDEVPH aa   , 所以在 PHD 中, 3sin 4 PHPDH PD    , 即 PDH 为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4 . 18.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2, 2 3AB AD  , ABPCDFEE , F 分别为 AD , BC 的中点,以 DF 为折痕 把 CDF 折起,点 C 到达点 P 的位置,使 1PE  . (1)证明:平面 PEF  平面 ABFD ; (2)求二面角 P DF E  的正弦值. 【解答】证明:(1) E 、 F 分别为 AD , BC 的中点, / /EF AB 且 3DE  , 在矩形 ABCD 中, AD AB , AD EF  ,(1 分) 由翻折的不变性, 2, 3PD PF CF DE    , 7DF  , 又 1PE  ,有 2 2 2PD PE DE  , DE PE  ,即 AD PE ,(3 分) 又 PE EF E  , PE , EF  平面 PEF , AD  平面 PEF ,(4 分) AD  平面 ABFD ,平面 PEF  平面 ABFD .(5 分) 解:(2)过点 P 作 PH EF 交 EF 于 H ,由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得 PH  平面 ABFD , 过点 P 作 PO DF 交 DF 于 O,连结 OH ,则 OH DF , POH 为二面角 P DF E  的平面角.(8 分) 2 2 2PE PF EF  , 90EPF  ,由等面积法求得 3 2 21,2 7PH PO  . 在直角 POH 中, 7sin 4 PHPOH PO    , 即二面角 P DF E  的正弦值为 7 4 .(12 分) 19.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 /AD BC , 90BAD   , 2AB BC  , 2 2AD  ,E ,F 分别是线段 AD , CD 的中点.以 EF 为折痕把 DEF 折起,使点 D 到达点 P 的位置, G 为线段 PB 的中点. (1)证明:平面 / /GAC 平面 PEF ; (2)若平面 PEF  平面 ABCFE ,求直线 AG 与平面 P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连接CE ,由题意知,四边形 ABCE 为正方形, 连接 BE 交 AC 于 O ,连接 OG ,所以 O 为 BE 中 点, 又因为 G 为 PB 中点,所以 / /OG PE , 因为 E ,F 分别为 AD ,CD 中点,所以 / /AC EF , 因为 OG AC O ,PE EF E ,AC ,OG  平 面 ACG , PE EF  平面 PEF , 所以平面 / /GAC 平面 PEF . (2)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各点 坐标如下: (0A , 2 ,0) , ( 2C ,0,0) , ( 2B , 2 , 0) , 2( 2P , 2 2 ,1) , 3 2( 4G , 2 4  , 1)2 , 3 2( 4AG  , 3 2 4 , 1)2 , ( 2AC  , 2 , 0) , 2( 2AP  , 3 2 2 ,1) , 设平面 PAC 的法向量为 (n x , y , )z , 2 2 0 2 3 2 02 2 AC n x y AP n x y z               , 令 1y   , (1n  , 1 , 2) , 所以 直线 AG 与平 面 PAC 所成 角的正 弦值 为 2 | | 52 10| | | | 10 22 AG n AG n          . 20.已知 D ,E 分别为边 AB , AC 上的一点, / /DE BC 且 | | (0 1)| | AD AB     ,如图所示,将 ADE 沿 DE 折起为△ 1A DE ,使 A 点位于 1A 点的位置,连接 1A A , 1A B , 1AC . (1)当 1 2   时,记平面 1A BC 与平面 1A DE 的交线为l ,证明: 1l AA ; (2)若 ABC 为直角三角形, 2ABC   ,且将 ADE 沿 DE 折成直二面角,求当  为何值时,平面 1A BC 与平面 1A DE 所成的二面角为 3  . 【解答】解:(1)证明:当 1 2   时, D , E 分别为边 AB , AC 的中点, ADE 沿 DE 折起为△ 1A DE , 所以 1| | | | | |A D AD BD  , 所以 1 90AA B   ,所以 1 1AA A B , 又 1| | | | | |A E AE EC  ,同理可得 1 1AA AC , 而 1 1 1A B A C A ,且都在平面 1A BC 内, 所以 1AA  平面 1A BC , 又 BC 在平面 1A BC 内, 1AA BC  , / /DE BC , BC 在平面 1A BC 内, DE 不在 1A BC 内, / /DE 平面 1A BC , 又平面 1A BC 与平面 1A DE 的交线为l , / /DE l , / /BC l , 1l AA  ; (2) 90ABC   , DE AB , 以 D 为坐标原点, DE , DA , 1DA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 1AB  ,| | 2BC a ,则| |AD  ,故 (0D ,0,0) , (0A , ,0) , (0B , 1  ,0) , (2C a , 1  , 0) , 1 1(2 ,0,0), (0,0, ), (2 ,0,0), (2 , 1, )E a A BC a AC a        , 设平面 1A 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m x y z ,则 1 2 0 2 ( 1) 0 m BC ax m AC ax y z            ,可取 (0, ,1)1m     , 设平面 1A DE 的一个法向量为 (0,1,0)n  , 平面 1A BC 与平面 1A DE 所成的二面角为 3  ,  2 | || | 11cos 3 | || | 2( ) 11 m n m n              , 22 2 1 0     ,解得 3 1 2   . 21.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点 D ,E 分别是边 AB ,AC 上的点,满足 1AD  ,DE AB .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 1A DE B  为直二面角,连接 1A B , 1AC . (1)求二面角 1C A B D  的余弦值; (2)线段 1A E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直线 CP 与平面 1A BC 所成的角为 60?若存在,求出 1A P 的长;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由题可知, BD DE , 1A D DE , 二面角 1A DE B  为直二面角, 1 90A DB  ,即 1A D BD , 以 D 为原点, DB 、 DE 和 1DA 分别为 x 、 y 和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0D ,0, 0) , (2B ,0, 0) , 1(2C , 3 3 2 , 0) , 1(0A ,0,1) , (0E , 3 , 0) ,  1 (2A B  ,0, 1) , 1 1(2AC  , 3 3 2 , 1) , 设平面 1A BC 的法向量为 (m x , y , )z ,则 1 1 0 0 m A B m AC      ,即 2 0 1 3 3 02 2 x z x y z      , 令 1x  ,则 3 3y  , 2z  , (1m  , 3 3 , 2) , BD DE , 1A D DE ,且 1A D 、 BD  面 1A BD , 1A D BD D , DE  面 1A BD , 平面 1A BD 的法向量为 (0n  ,1, 0) , 3 13cos , | | | | 44 3 13 m nm n m n            , 二面角 1C A B D  为锐二面角,故二面角 1C A B D  的余弦值为 1 4 . (2)设线段 1A E 上存在点 (P x , y , )z 满足题意,且 1 1 ( [0,1])A P A E    , 则 (x , y , 1) (0z   , 3 , 1) , 0x  , 3y  , 1z   ,即点 (0P , 3 ,1 ) ,  1( 2CP   , 3 33 2   ,1 ) , 由(1)知,平面 1A BC 的法向量为 (1m  , 3 3 , 2) , 而 CP 与平面 1A BC 所成的角为 60 sin60 | cos CP     , 2 1 3 3 3( 3 ) 2(1 ) 32 3 2| | | | | 2| | | | 4 34 11 8 3 CP mm CP m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4 3   或 8 [05  ,1], 故不存在点 P 满足题意. 22.已知直角三角形 ABC 中, 6AC  , 3BC  , 90ABC   ,点 D , E 分别是边 AC , AB 上的动点(不 含 A 点),且满足 3 2 AD AE  (图1) .将 ADE 沿 DE 折起,使得平面 ADE  平面 BCDE ,连结 AB 、 AC (图 2) . ( )I 求证: AD  平面 BCDE ; ( )II 求四棱锥 A BCDE 体积的最大值. 【解答】证明: ( ) 6I AC  , 3BC  , 90ABC   , 2 2 3 3AB AC BC    .  3 2 AD AB AE AC   , ADE ABC ∽ , 90ADE ABC     ,即 AD DE . 平面 ADE  平面 BCDE ,且平面 平面 DE , AD  平面 ADE , AD  平面 BCDE . 解: ( )II 设 DE x ,则 2AE x , 3AD x ,  2 23 31 3 3 3 92 2 2ABC ADEBCDES S S x x         四边形 .    2 331 1 19 3 93 3 2 2A BCDE BCDEV S AD x x x x        四边形 , 3 3(0 )2x  . 令 3 3 3( ) 9 (0 )2f x x x x   „ ,则 2( ) 9 3f x x   ,令 ( ) 0f x  得 3x  , 当 0 3x  时, ( ) 0f x  ,当 3 33 2x  时, ( ) 0f x  . ( )f x 在 (0, 3] 上单调递增,在 3 3( 3, ]2 上单调递减, 当 3DE  ,即 2 3AE  , 3AD  时,四棱锥 A BCDE 体积最大. 此时 1 (9 3 3 3) 3 32A BCDEV      . 23.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点 D ,、E 分别是边 AB 、AC 上的点,且满足 1 2 AD CE DB EA   .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 1A DE B  成直二面角,连接 1A B 、 1AC . (1)求证: 1A D  平面 BCED ; (2)求 1A E 与平面 1A 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线段 BC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若存在,求出 PB 的长;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1)证明:由题知在图 1 中,在 ADE 中, 1AD  , 2AE  , 则 2 2 2 2 cos 3DE AD AE AD AE A     , 即得: 3DE  ,所以 2 2 2AE AD DE  , 即得 90ADE   , 则在图 2 中,有 1A D DE , BD DE , 二面角 1A DE B  的平面角 1 90A DB  , 即得 1A D BD , 1A D BD , 1A D DE ,且 BD , DE  平面 BCDE , BD DE D , 1A D  平面 BCED . (2)解:由(1)知: 1A D BD , 1A D DE , BD DE , 所以以 D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以 DB 、 DE 、 1DA 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 . 则 (0D ,0, 0) , 1(0A ,0,1) , (0E , 3 , 0) , (2B ,0, 0) , 1 3 3( , ,0)2 2C ,  3 3 3( , ,0)2 2BC   , 1 ( 2BA   ,0,1) , 1 (0A E  , 3 , 1) , 令平面 1A BC 的法向量为 ( , , )n x y z , 由 1 3 3 3 02 2 2 0 n BC x y n BA x z             ,得 (1n  , 1 3 , 2) , 记 1A E 与平面 1A BC 所成角为 , 则 1 0 1 2 3sin | cos , | | | 814 1 4 3 n A E           . 1A E 与平面 1A 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8 . (3)解:假设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 令 BP BC  , 则 1 1 3 3 3( 2, ,1)2 2PA BA BP         , 而平面 1A 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0m  ,1, 0) , 则由 1 1 3| | 2| | | | PA m m PA     ,解得 5 6   , 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使得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此时 5 2PB  . 24.如图 1,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2AB AC  , D , E 分别是 AC , AB 上的点, 2CD BE  将 ADE 沿 DE 折起,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四棱锥 A BCDE  ,使得 2 3A B A C   . (1)证明:平面 A BC  平面 BCD; (2)求 A B 与平面 A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解:(1)证明:取 BC 中点 O,连结OD, OE , A B AC   , O为 BC 中点, AO BC   , 1 32BO BC   , 2 2(2 3) 3 3AO    , 在 OCD 中, 2 2 2 2 cos 5OD CD OC CD OC OCD      . 5OD  , 在△ A OD 中, 2 2 23 5A O OD A D      , AO OD   , BC OD O  , A O   平面 BCD, A O  平面 A BC ,平面 A BC  平面 BCD. (2)解:以O为原点,在平面 BCDF 内过O作 BC 的垂线为 x 轴,OB 为 y 轴,OA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则 (0A ,0, 3) , (0C , 3 , 0) , (1D , 2 , 0) , (0B ,3, 0) ,  (0CA  ,3, 3) , ( 1DA   ,2, 3) , 设 (n x , y , )z 是平面 A CD 的法向量, 则 3 3 0 2 3 0 n CA y z n DA x y z              ,令 1x  ,得 (1n  , 1 , 3) ,  (0A B  ,3, 3) , 设 A B 与平面 A CD 所成角为 , 则 | | 6 15sin 5| | | | 5 2 3 n A B n A B          , 215 10cos 1 ( )5 5     . A B 与平面 A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5 . 25.如图 1,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2AB AC  ,D ,E 分别是 AC ,AB 上的点, 2CD BE  .将 ADE 沿 DE 折 起 , 得 到 如 图 2 所 示 的 四 棱 锥 A BCDE  , 使 得 2 3A B AC    . (1)证明:平面 A BC  平面 BCD; (2)求 A B 与平面 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在图 1 中,易得 3OC  , 3 3AC  , 2 2AD  , 连结OD , OE ,在 OCD 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02 cos45 5OD OC CD OC CD   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 2A D  , 2 2 2A O OD A D    , A O OD  . 同理可证 A O OE  , 又 OD OE O , A O  平面 BCDE .平面 A BC  平面 BCD; (2)取 DE 中点 H ,则 OH OB . 以 O为坐标原点, OH 、 OB 、OA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0O ,0, 0) , (0A ,0, 3) , (0C , 3 , 0) , (1D , 2 , 0) , (0B ,3, 0) (0,3, 3)CA  , ( 1,2, 3)DA   . 设平面 A CD 的法向量为 (n x , y , )z 3 3 0 2 3 0 n CA y z N DA x y z                (1, 1, 3)n   , 又 (0,3, 3)A B   . 6 15cos , 55 2 3 n A B        . A B  与平面 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5 5 . 26.已知如图一 Rt ABC , 4AC BC  , 90ACB   , D , E 分别为 AC , AB 的中点, F 在 BC 上,且 3BF FC , G 为 DC 中点,将 ADE 沿 DE 折起, BEF 沿 EF 折起,使得 A , B 重合于一点(如图二), 设为 P , (1)求证: EG  平面 PDF ; (2)求二面角 C PF E  的大小. 【解答】(1)证明:如图一, D , E 分别为 AC , AB 的中点,所以 DE DC , DE PD , 又 2DE  , 2 2 2 5DF DC CF   , 由 33 34BF FC CB   ,故 3PF  , 所以 2 2 2PD DF PF  ,故 PD DF , 又 DE DF D , DE , DF  平面 DEFC ,所以 PD  平面 DEFC , 又 EG 平面 DEFC ,故 EG PD , 如图,以直线 DE , DC, DP 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E ,0, 0) , (0C ,2, 0) , (0P ,0, 2) , (1F ,2, 0) , (0G ,1, 0) , ( 2,1,0), (1,2,0)EG DF    , 2 2 0EG DF       ,故 EG DF , 又 PD DF D , DP , DF  平面 PDF ,故 EG  平面 PDF ; (2)解:设平面 PCF 的法向量为 ( , , )m x y z , (1,0,0), ( 1, 2,2)CF FP     , 由 0 2 2 0 CF m x FP m x y z             ,得 (0,1,1)m  , 设平面 PEF 的法向量为 ( , , )n a b c , 则 ( 1,2,0)EF   , 由 2 0 2 2 0 EF n a b FP n a b c               ,得 (2,1,2)n  , 由 1 2 2cos , 22 3 m n      , 结合图象知二面角为钝角,故二面角 C PF E  为135 . 27.等边 ABC 的边长为 3,点 D ,E 分别为 AB , AC 上的点,且满足 2AE BD EC DA   (如图① ),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 1A DE B  成直二面角,连接 1A B , 1AC (如图② ). (1)求证: 1A D  平面 BCED ; (2)在线段 BC 上是否存在点 P(不包括端点),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若存在,求出 1A 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 x  【解答】(1)证明:由题意可知 1 1A D  , 1 2A E  , 60DAE   , 11 4 2 1 2 32DE        , 2 2 2 1 1A D DE A E   , 1A D DE  , 二面角 1A DE B  成直二面角,即平面 1A DE  平面 BDE ,平面 1A DE 平面 BDE DE , 1A D  平面 BCED . (2)由(1)可知 DE BD , 以 D 为原点,以 DB , DE , 1DA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坐标系 D xyz ,如图所示, 则 (0D ,0, 0) , (2B ,0, 0) , 1(0A ,0,1) , 1(2C , 3 3 2 , 0) , 则 3( 2BC   , 3 3 2 , 0) , (2DB  ,0, 0) ,令 (0 1)BP BC     , 则 3(2 2DP DB BP       , 3 3 2  , 0) ,即 3(2 2P  , 3 3 2  , 0) ,  1 3(2 2A P   , 3 3 2  , 1) , 由(1)知 (0n  ,1, 0) 为平面 1A BD 的一个法向量, 则 1 1 1 2 2 3 3 2cos , | || | 3 3 3(2 ) ( ) 12 2 n A Pn A P n A P             , 令 2 2 3 3 32 23 3 3(2 ) ( ) 12 2        ,解得 5 6   ,即 1 3(4A P  , 5 3 4 , 1) , 2 2 1 3 5 3 5( ) ( ) 14 4 2A P     . 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使得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且 1 5 2A P  . 28.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点 D 、 E 分别是边 AB 、 AC 上的点,且满足 1 2 AD CE DB EA   (如图1) .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 1A DE B  成直二面角,连结 1A B 、 1AC (如图 2) . (1)求证: 1A D  平面 BCED ; (2)在线段 BC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若存在,求出 PB 的长;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正 ABC 的边长为 3,且 1 2 AD CE DB EA   1AD  , 2AE  , ADE 中, 60DAE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1 2 2 1 2 cos60 3DE         2 2 24AD DE AE   , AD DE  . 折叠后,仍有 1A D DE 二面角 1A DE B  成直二面角,平面 1A DE  平面 BCDE 又平面 1A DE 平面 BCDE DE , 1A D  平面 1A DE , 1A D DE 1A D  平面 BCED ; (2)假设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 如图,作 PH BD 于点 H ,连接 1A H 、 1A P 由(1)得 1A D  平面 BCED ,而 PH  平面 BCED 所以 1A D PH 1A D 、 BD 是平面 1A BD 内的相交直线, PH  平面 1A BD 由此可得 1PA H 是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即 1 60PA H   设 (0 3)PB x x „ „ ,则 cos60 2 xBH PB   , 3sin60 2PH PB x   在 Rt △ 1PA H 中, 1 60PA H   ,所以 1 2 xA H  , 在 Rt △ 1DA H 中, 1 1A D  , 12 2DH x  由 2 2 2 1 1A D DH A H  ,得 2 2 21 11 (2 ) ( )2 2x x   解之得 5 2x  ,满足 0 3x„ „ 符合题意 所以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此时 5 2PB  . 29.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点 D 、 E 分别是边 AB 、 AC 上的点,且满足 1 2 AD CE DB EA   (如图1) .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 1A DE B  成直二面角,连结 1A B 、 1AC (如图 2) . (Ⅰ)求证: 1A D  平面 BCED ; (Ⅱ)若点 P 在线段 BC 上, 5 2PB  ,求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 【解答】(Ⅰ)证明:因为等边 ABC 的边长为 3,且 1 2 AD CE DB EA   , 所以 1AD  , 2AE  . 在 ADE 中, 60DAE 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1 2 2 1 2 cos60 3DE         . 因为 2 2 2AD DE AE  ,所以 AD DE . 折叠后有 1A D DE .因为二面角 1A DE B  是直二面角, 所以平面 1A DE  平面 BCED .又平面 1A DE 平面 BCED DE , 1A D  平面 1A DE , 1A D DE ,所以 1A D  平面 BCED . (Ⅱ)解:假设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如图, 作 PH BD 于点 H ,连结 1A H 、 1A P . 由(Ⅰ)有 1A D 平面 BCED ,而 PH  平面 BCED , 所以 1PH A D .又 1A D BD D ,所以 PH  平面 1A BD . 所以 1PA H 是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 设 PB x , (0 3)x„ „ ,则 2 xBH  , 3 2PH x . 在 Rt △ 1PA H 中, 1 60PA H   , 所以 1 1 2A H x ,在 Rt △ 1A DH 中, 12 2DH x  . 由 2 2 2 1 1A D DH A H  ,得 2 2 21 11 (2 ) ( )2 2x x   . 解得 5 2x  ,满足 0 3x„ „ ,符合题意. 所以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此时 5 2PB  . 30.如图, ABC 中, 2AB  , 1BC  , 90ABC   ,D ,E 分别为 AB ,AC 上的点, / /DE BC ,将 ADE 沿 DE 折到△ A DE 的位置,使平面 A DE 平面 BCED . (1)当 D 为 AB 的中点时,设平面 A BC 与平面 A DE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0 )2    ,直线 A C 与 平面 A DE 所成角为  ,求 tan( )  的值; (2)当 D 点在 AB 边上运动时,求四棱锥 A BCED  体积的最大值. 【解答】解:(1)作 CF DE 于 F ,连接 A F ,则 CF 平面 A DE , CA F    , 在矩形 BCFD 中, 1CF BD  , 1DF BC  , 在 Rt △ A DF 中, 2A F  , 2tan 2 CF A F    , 作 / /A P DE , / /DE BC , / /A P BC  , 平面 A BC 平面 A DE A P   , A P A D   , A P A B   , 4BA D     , 21 2tan( ) 3 2 2 21 2         (2)设 A D x  , (0,2)x ,则 2 xDE  , 2BD x  , 四棱锥 A BCED  体积 3( 1)(2 )1 42 3 2 12 x x x xV x      , 24 3 12 xV    , 令 0V  ,可得 2 3 3x  ,且在 2 3(0, )3 递增,在 2 3( 3 , 2) 递减, 2 3 3x  时,四棱锥 A BCED  体积的最大值为 4 3 27 . 31.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点 D 、 E 分别是边 AB 、 AC 上的点,且满足 1 2 AD CE DB EA   (如图 1) .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 1A DE B  成直二面角,连结 1A B 、 1AC (如 图 2) . (Ⅰ)求证: 1A D  平面 :BCED (Ⅱ)在线段 BC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3 2 ?若存在,求 出 PB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Ⅰ)证明:等边 ABC 的边长为 3,且 1 2 AD CE DB EA   , 1AD  , 2AE  , 在 ADE 中, 60DAE 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1 2 2 1 2 cos60 3DE         , 2 2 2AD DE AE  , AD DE  , 拆叠后有 1A D DE , 二面角 1A DE B  是直二面角, 平面 1A DE  平面 BCED , 又平面 1A DE 平面 BCED DE , 1A D  平面 1A DE , 1A D DE , 1A D  平面 BCED . (Ⅱ)解:假设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3 2 , 如图,作 PH BD 于点 H ,连结 1A H , 1A P , 由(Ⅰ)有 1A D 平面 BCDE , PH  平面 BCED , 1A D PH  , 又 1A D BD D  , PH  平面 1A BD , 1PA H 是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 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3 2 , 1 60PA H   , 设 (0 3)PB x x „ „ ,则 2 xBH  , 3 2PH x , 在 Rt △ 1PA H 中, 1 60PA H   , 1 1 2A H x , 在 Rt △ 1A DH 中, 1 11, 2 2A D DH x   , 由 2 2 2 1 1A D DH A H  , 得 2 2 21 11 (2 ) ( )2 2x x   ,解得 5 2x  ,满足 0 3x„ „ ,符合题意, 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使直线 1PA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3 2 , 此时 5 2PB 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