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
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
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评价。
中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
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
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
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
计 2018 年中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
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诗人笔锋一
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案】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
思想情感呢?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
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
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
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
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本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
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
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
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
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
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
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
种艺术境界。 学科@#网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吕〕普天乐
滕 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
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你同意吗?请结合这首元曲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不同意。第一,这首曲子虽有“数枝红杏,闹出墙围”的景物描写,但这只是作者在展现
美丽的春景,其后的“好雨初晴东郊媚”更印证了这一点;第二,“看儿孙月下扶犁”“青山眼里,归去来
兮”等句,显然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所以结合全曲来看,此曲根本不存在
“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帐 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
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亦即北方边庭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
【答案】虽然妻子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十分寒冷,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表达了诗人
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想把握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首先,要从“帐
夜”这一标题和诗歌中的“穹帐”“笳”“北庭沙”等意象入手,明确这首诗是边塞诗。其次,要结合“雁
飞白草年年雪”“风云不断北庭沙”“五月边城未著花”等诗句来明确诗中描绘的边塞十分苦寒。最后,从
“梦回孤客”“人老黄榆”等诗句中明确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一种愁绪。把握住了这三点,就能够准确答出作
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了。
名师点睛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呢?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
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
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
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
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
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如温
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叶梦锡
陆 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①锦瑟②傍。
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①呼卢:古代一种博戏。②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
词人说“恨难忘”,结合诗歌说说他有什么难忘之恨?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夜发香港①
朱孝臧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注】①光绪三十年,作者出任广东学政,次年,因与总督意见不合,引疾辞官,同年借道香港,取水路
北归。本词即作于离开香港之际。
“极目天低无去鹘”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关汉卿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今陕西西安)南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中,作者为何而愁?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jì):即菱。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1.【2018 年中考山东枣庄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2018 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完成后面题目。
【甲】渔家傲
秋 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
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
3.【2018 年中考湖南娄底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4.【2017 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5.【2017 届中考江苏无锡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闯关检测
1.从“身易老”“两鬓霜”可见恨岁月匆匆,年华老去;从“一事无成”可见恨抗金不成,报国无门(或
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
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
点词句作答。本词中,词的下片写身体容易衰老,心中之恨却难消,举杯浇愁却落得更加凄凉;千里归来
只为报国抗金,无奈最后一事无成,却已两鬓斑白。因此,作者既为时光匆匆、年华易老而感伤,也为报
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无奈愤懑。
2.极目远望,希望能看见搏击长空的鹘鸟,一振心神,然而远望近观整个神州大地都看不到一只鹘鸟,哪
怕微如发丝的痕迹也没有。表达了词人在仕途失意之时,仍然关心神州大地的忧国情怀。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作者、注释、题目,作者朱孝臧我们不是很熟悉,那就重点关注注释,对本词
的写作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关注要求赏析的这句话,这句话是说远望近观整个神州大地都看不到一
只鹘鸟,表达了作者仍然关心神州大地的忧国情怀。
3.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现实社会中不得志的苦
闷之情。
不同点:第一首表现出作者对名利虚幻的慨叹,以及跳出红尘的洒脱之情。第二首表现作者对贤愚不分的
社会的愤慨和傲岸不屈的慷慨情绪。 学@#科网
4.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却报国无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主旨的掌握。这句诗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
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指奸邪的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
进谏言,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所以诗人才“愁”上心头。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
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
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中考链接
1.词人鉴古颂今,抒发了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解
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
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2.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
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
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
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
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学&*科网
【解析】本题为比较阅读。题干要求通过对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来分析两文在思想感上
的不同。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如范词可分析环境描写,王诗可分析比喻的修辞
手法。前者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后者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总之要读懂
诗句,找出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了解写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具体诗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雄心壮志。
4.“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
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
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
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
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
阳。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解析】答题时,应思考为什么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以及此题的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