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ID:649188

大小:1.1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29 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定义 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为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溶液 酸溶液 碱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无色) 变红色 无色 3.酸碱指示剂易误辨析 (1)只有能溶于水的酸或碱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 Fe(OH)3、Mg(OH)2 不溶于水,因此不能使无色酚 酞溶液变红。 (2)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或碱性,而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一定是碱 溶液。 (3)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二、常见的酸 1.浓硫酸的特性 (1)脱水性:能够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使它们脱水生成黑色的炭,发生炭化。 (2)吸水性: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3)强烈的腐蚀性。 2.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 热量迅速地扩散, 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3.保存方法 长期敞口放置的影响: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相应性质 浓盐酸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挥发性 浓硫酸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吸水性 4.注意事项 (1)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 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浓硫酸不能用与干燥氨气。 5.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与金属反应: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的金属均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原理是:金属+酸 盐+ 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的氧化物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原理是: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常见用途是除铁锈,溶解氧化铜等。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俗名及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 的热 微溶于水 腐蚀性 强腐蚀性 较强腐蚀性 俗名 苛性钠、火碱、烧碱 固体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 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俗称石灰乳或石灰浆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可 用来除油污 建筑材料;保护树木,防止其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与 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2.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原理是: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①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它特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② 中 和 反 应 生 成 盐 和 水 , 但 生 成 盐 和 水 的 反 应 不 一 定 是 中 和 反 应 , 如 Fe2O3+3H2SO4 Fe2(SO4)3+3H2O、2NaOH+CO2 Na2CO3+H2O。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钠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 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2 2NaCl+CaCO3↓,即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反之, 未变质。 (2)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 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2 2NaCl+CaCO3↓。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反之氢 氧化钠全部变质。 2.氢氧化钙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加过量的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CaCO3+2HCl CaCl2+H2O+CO2↑。即 氢氧化钙已经变质,反之,未变质。 (2)氢氧化钙变质程度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CaCO3+2HCl CaCl2+H2O+CO2↑。 ②另取少量固体,加适量水溶解,若固体未完全溶解,且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说明有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若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氢氧化钙不存在,氢氧化钙完全变质。 考向一 常见酸、碱的性质 典例 1 (2017·重庆)某实验小组将 Ba(OH)2 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 Ba(OH)2 溶 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Ba(OH)2+H2SO4 BaSO4↓+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点溶液为酸性 B.b 点恰好完全反应 C.c 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 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解析】该实验是把氢氧化钡滴加倒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不溶于水,不属于溶质, 故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加,溶液中溶质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0, 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钡,质量逐渐增大,故 a 点时硫酸未完全反应,溶液显酸 性,b 点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c 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钡。故选 C。 【答案】C 1.(2018·常州)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 M 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反应放热,则 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考向二 常见碱的变质情况的实验探究 典例 2 (2018·抚顺)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 NaOH 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 能________(填 “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 同学所用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的 NaOH 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 CuSO4 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解析】(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 NaOH 溶液,振荡 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 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全部变质,所以猜想一:Na2CO3。 【进行实验】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②酚酞遇碱性溶液 变红色,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溶液 B 变成红色,证明猜想二成立;③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 Cu(OH)2↓+Na2SO4。 【答案】(1)能 (2)Na2CO3+2HCl 2NaCl+H2O+CO2↑ 【作出猜想】Na2CO3 【进行实验】①过滤 ②溶液 B 变成红色 ③CuSO4+2NaOH Cu(OH)2↓+Na2SO4 2.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 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样品中的杂质 1.许多植物的汁液都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雪碧”等碳酸饮 料中滴加菊花浸出液会显示 指示剂 酸性 中性 碱性 菊花浸出液 红色 紫色 黄色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2.危险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钙应选用的标志是 3.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二氧化硫 B.氢气 C.氯化氢 D.氨气 4.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加热液体 C. 称量固体质量 D. 测溶液的 pH 5.下列关于盐酸、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B.用浓盐酸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 能体现酸溶液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D.稀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 7.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氧化铜粉末 B.硝酸钡溶液 C.氯化钾溶液 D.细铁丝 8.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FeO+HCl FeCl2+H2O B.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 的原因:CO2+H2O H2CO3 C.食盐溶于硝酸钾溶液:NaCl+KNO3 KCl+NaNO3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2Fe+3H2SO4 2Fe2(SO4)3+3H2↑ 9.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 CaO 和 NaOH 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 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 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 2NaCl+CaCO3↓。 (3)CaCl2 溶液呈中性。 (1)滤渣 B 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 C 成分的探究。 【猜想】滤液 C 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 和 Ca(OH)2;④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 C 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 C 中的溶质是 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 C 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 C 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NaOH。 丙同学:取滤液 C 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 Ca(OH)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 C 中的溶质是 NaOH 和 Na2CO3。 【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 判断。他认为滤液 C 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 NaOH。为进一步确认滤液 C 中是 否含有 NaOH,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④正确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 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 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 Na2CO3 ③样品中含 NaOH、CaO 中的一种或两种 10.化学兴趣小组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紫甘蓝汁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演示实验】取少许久置的 NaOH 溶液,并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由紫变黄);然后向黄色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溶液中冒气泡,且溶液从下至上依次呈现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 红、深红色等,宛若彩虹、非常美丽。 探究Ⅰ: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里呈现多彩的颜色 【进行猜想】 小彤猜想: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紫甘蓝汁液的浓度不同。 小哲猜想: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的酸碱度(pH)不同。 【实验验证】 (1)在小烧杯中加入少许紫甘蓝汁液,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溶液始终是紫色。 (2)在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新配制的 NaOH 溶液,并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 及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绘制溶液 pH 及颜色的 变化图(如图所示)。读图可知,_____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结合图像思考: (3)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___________色。 (4)当溶液呈红色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生成物)。 探究Ⅱ:久置的 NaOH 溶液的溶质成分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 (5)小宇认为,因为向久置的 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了气泡,所以该溶液已变质。请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NaOH 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文取少量久置的 NaOH 溶液,滴入足量 C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紫 甘蓝汁液,溶液显黄色。因此,这瓶久置的 NaOH 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思】 (7)作为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液与紫色石蕊溶液相比,优点明显,它既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 显示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8·江西]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氨水 B.汽水 C.冰水 D.糖水 2.[2018·苏州]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挥发 B.有腐蚀性 C.无吸水性 D.密度比水小 3.[2018·广州]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H2O B.NaHCO3 C.Ca(OH)2 D.H3BO3 4.[2018·乐山]A、B、C 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 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5.[2018·郴州]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A.溶液的质量减小 B.溶液的浓度减小 C.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剂的质量增大 6.[2018·梧州]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硫酸与锌反应可制得氢气 B.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 C.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氢气 7.[2018·青岛]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8.[2018·北京]下列物质能与 NaOH 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 9.[2018·葫芦岛]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生石灰 C.石灰石 D.浓硫酸 10.[2018·重庆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 是 A.H+ B.OH- C.H2O D.H 11.[2018·泰州]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2.[2018·常州]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正确且对应的是 A.镁粉有金属光泽,可用作照明弹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治疗胃酸过多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13.[2018·广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 mL 氢氧化钾溶液与 1 mL 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4.[2018·包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 Zn 和 Fe 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 FeSO4 溶液后过滤 B.除去 CO2 气体中混有的 HCl 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和浓硫酸 C.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6%的 NaOH 溶液,将 NaOH 固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 50 mL 量筒量取水 D.鉴别 NaOH 溶液、Ca(OH)2 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 15.[2018·长春]为验证 Ba(OH)2 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三验证了 Ba(OH)2 能和某些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 A。 取一定量溶液 A,加入少量 Ba(OH)2 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 A 中除酚酞 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16.(2018·聊城)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 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 1 g 样品放入盛有 50 g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 CaCO3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 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 样品中含有 Ca(OH)2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 1 ) 乙 同 学 认 为 甲 同 学 的 结 论 不 合 理 , 他 认 为 猜 想 ________ 也 可 能 正 确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 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______。 17.[2017·广州]下列关于 H2SO4 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 Mg 反应放出氢气 18.[2017·邵阳]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稀硫酸中的 FeSO4 加入适量铁粉 B 除去 CO2 中的 CO 将气体通入 NaOH 溶液 C 除去 CaCl2 溶液中的 HCl 加过量 CaCO3,过滤 D 除去铝粉中的铜粉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19.[2017·济南]某无色溶液 X 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Na2CO3 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 X 溶液,向其中分別加入酚酞试液、Fe2O3 粉末、BaCl2 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 无色溶液 X 是 加入的物质 酚酞试液 Fe2O3 粉末 BaCl2 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A.稀盐酸 B.稀硫酸 C.NaOH 溶液 D.Na2CO3 溶液 20.[2017·常州]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 X 是稀硫酸,a 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 X 是稀硫酸,b 可能是氧化物 C.若 X 是稀盐酸,c 不可能是单质 D.若 X 是稀盐酸,d 不可能是单质 21.[2017·江西]某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溶 液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亮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小 辉 另 取 样 滴 加 稀 盐 酸 , 有 _________________ 产 生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辉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磊认为小辉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同学 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 CaCl2 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拓展 1.【答案】C 【解析】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说明锌比氢活泼,铜没有氢活泼,则可判断锌比铜活泼,正确; B、稀盐酸可以使石蕊变色,可以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与铁锈氧化铁反应,溶液变为黄色,可以与 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均有明显现象,故 M 可能是稀盐酸,正确;C、稀硫酸与碳酸钙不能正 常反应,因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 M 不可能为稀硫酸,错误;D、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热量放出,因⑥ 处反应放热,则 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正确。故选 C。 2.【答案】D 【解析】A、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钠,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错误;B、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应该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等到氢 氧化钠反应完毕,才和碳酸钠反应,此时才会有气体产生,错误;C、由于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与碳 酸钠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错误;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沉淀过 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正确。故选 D。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菊花浸出液遇酸性物质变红,“雪碧”等碳酸饮料显酸性,所以能使菊花浸出液变为红 色。故选 B。 2.【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钙是具有腐蚀性的碱。A、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有腐蚀性,符合要求,故 A 正确;B、该 标志表示的是药品是爆炸品,不符合要求,故 B 错误;C、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能够自燃,不符合要求, 故 C 错误;D、该标志表示的是液体易燃,不符合要求,故 D 错误。故选 A。 3.【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钠和水,不能用 NaOH 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 意;B、氢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 H2SO4 干燥,又可以用 NaOH 固 体干燥,故选项符合题意;C、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 NaOH 固体干燥,故 选项不符合题意;D、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4.【答案】B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 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B、加热液体时,应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三分之一,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 璃器皿中称量,错误;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 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 液,错误。故选 B。 5.【答案】B 【解析】A、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没有吸水性,不能用浓盐酸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错误;C、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最后 变成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正确;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 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故选 B。 6.【答案】C 【解析】酸的通性有: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和碱、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碳酸盐等反应,都体现了氢 离子的特性。不是所有的酸都可以和氯化钡反应,而且本质是硫酸根和钡离子的反应,和氢离子无关。 故选 C。 7.【答案】C 【解析】A、加入氧化铜粉末,出现蓝色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氧化 铜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 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硝酸钡溶液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滴加氯化钾溶液,稀硫酸、 氢氧化钠钠溶液均不能与氯化钾发生反应,所以氯化钾溶液不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D、加入 细铁丝,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细铁丝能鉴别稀硫酸 和氢氧化钠溶液。故选 C。 8.【答案】B 【解析】A、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 2FeCl3+3H2O,选项错误;B、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 的原因:CO2+H2O H2CO3, 选项正确;C、食盐的成分氯化钠与硝酸钾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食盐只是溶于硝酸钾溶液做溶质, 选项错误;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加入稀硫酸,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Fe+H2SO4 FeSO4+H2↑,选项错误。故选 B。 9.【答案】(1)CaCO3 Ca(OH)2+Na2CO3 CaCO3↓+2NaOH (2)【猜想】NaOH 和 Na2CO3 【反思与评价】Na2CO3 取少量滤液 C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 酞试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②③ 【解析】(1)碱石灰变质后的可能会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等物质。实验方案中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 了气体,从而判断该滤渣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可能:一个是 CaO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 化钙,然后氢氧化钙再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另一个是 CaO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 和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生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所以滤渣 B 中一定含有 CaCO3,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可能是:Ca(OH)2+Na2CO3 CaCO3↓+2NaOH。 【猜想】溶液 C 中溶质可能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所以猜 想④是:NaOH 和 Na2CO3。 【反思与评价】甲同学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有碳酸钠;丙同学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后产 生沉淀说明存在着碳酸钠,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存在着碳酸钠;要充分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 钠和氢氧化钠,要先验证碳酸钠的存在,然后在排除碳酸钠干扰的条件下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排除 干扰最好就把碳酸钠转化成沉淀或者气体,此时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加入氯化钙溶液,反应后过 滤再加入酚酞试液。 (3)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判断出有碳酸钠,而由题给条件可知溶解时放热,而在与水接触放出热 量的是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会放出大量的热。 10.【答案】(2)小哲 (3)紫 (4)NaCl 和 HCl (5)CO2+2NaOH Na2CO3+H2O (6)NaOH 和 Na2CO3 (7)酸碱性强弱、酸碱度或一定范围内的 pH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里呈现多彩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各部位紫 甘蓝汁液的浓度不同。故小哲的猜想是正确的。(3)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中性,根据溶液 pH 及颜色的变化图可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紫色。(4)当溶液呈红色时,溶液显酸性,则 盐酸过量,故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HCl。(5)向久置的 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了气泡, 所以该溶液已变质, NaOH 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 CO2+2NaOH Na2CO3+H2O。(6)小文取少量久置的 NaOH 溶液,滴入足量 CaCl2 溶液,产生白色 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显黄色。因此,这瓶久置的 NaOH 溶液的溶质成分 是 NaOH 和 Na2CO3,部分变质。(7)作为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液与紫色石蕊溶液相比,优点明显, 它既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显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度或一定范围内的 pH。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色,错误;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色,错误。故选 A。 2.【答案】B 【解析】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有强烈的腐蚀性、吸水性,密度比水大。故选 B。 3.【答案】C 【解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A、H2O 属于氧化物;B、NaHCO3 属于盐;C、Ca(OH)2 属于碱;D、H3BO3 属于酸。故选 C。 4.【答案】B 【解析】A、因为氨水呈碱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结论正确;B、大烧杯内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 确定是氨气还是氨气对应的碱性溶液所致,所以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错误;C、 烧杯 C 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结论正确;D、通过对比实验,能说明浓氨水易 挥发,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结论正确。故选 B。 5.【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溶液的质量减小,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 B、浓盐酸中的溶质挥发,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正确;C、浓硫 酸吸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错误;D、浓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错误。故选 B。 6.【答案】C 【解析】A、稀硫酸能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B、稀硫酸能和铁锈的主要 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C、在稀释浓硫酸的时候应该将浓硫酸沿烧 杯内壁缓慢的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氢气, 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答案】B 【解析】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正确;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 水冲走,错误;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消除蛋 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正确;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 应,正确。故选 B。 8.【答案】B 【解析】A、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 项正确;C、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9.【答案】A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使得质量减小,正确;B、 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使得质量增加,错误;C、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 质量基本不变,错误;D、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故 选 A。 10.【答案】B 【解析】溶液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质溶于水产生的微粒决定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其原因是二者溶于水,发生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溶液的相似化学性质就是氢氧根离 子的性质。故选 B。 11.【答案】A 【解析】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不要用手揉眼睛,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错误;B、若不慎将 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硼酸属于弱酸,可以中和碱,正确;C、 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这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正确;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 A。 12.【答案】C 【解析】A、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故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 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正确;D、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错误。故选 C。 13.【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正确;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 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错误;C、碱与金属的氧化物不反应,错误;D、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的方程 式为:2KOH+H2SO4===K2SO4+2H2O,所以每 112 份质量的氢氧化钾与 98 份质量的硫酸恰好完全反 应,溶液的浓度未知,不能确定能否恰好完全反应,错误。故选 A。 14.【答案】D 【解析】A、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后,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故起不到分离铁和锌的效 果,错误;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足量的 NaOH 溶液和浓硫酸除 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不能放在称量纸上称量,错误; D、NaOH 溶液、Ca(OH)2 溶液是碱溶液,稀硫酸是酸溶液,可以用碳酸钠一次性鉴别,碳酸钠与氢氧 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故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一次性鉴别,正确。故选 D。 15.【答案】(1)溶液变红色 (2)盐 (3)Ba(OH)2+2HCl===BaCl2+2H2O (4)氯化氢、氯化镁和氯化钠 【解析】(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氯化镁、硫酸钠属于盐,分别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所以实验 二、三验证了 Ba(OH)2 能和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 (3)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4)取一定量溶液 A,加入少量 Ba(OH)2 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 A 溶液含有氯化氢,中和 氢氧化钡,硫酸钠与氢氧化钡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 A 一定不含硫酸钠。溶液中有氯化氢,故氢 氧化镁会被中和不会过滤除去,故氯化钠也会存在,而钡离子可能与硫酸根完全沉淀,故含有氯化氢、 氯化钠、氯化镁。 16.【答案】【猜想假设】Ca(OH)2 和 CaCO3 【实验验证】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反思交流】(1)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 (2)气泡产生 【拓展提升】有剩余 【解析】【猜想假设】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若没有变质,则固体成分是 Ca(OH)2,部分变质固体成分是 Ca(OH)2 和 CaCO3 的混合物,若完全变质固体成分是 CaCO3,所以猜想 二是 Ca(OH)2 和 CaCO3。【实验验证】若样品中含有 Ca(OH)2,Ca(OH)2 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 红色,所以实验(2)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反思交流】(1)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可 知,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一也可能正确,原因是氢氧化 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2)若猜想二正确,固体中含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用盐酸来检验。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 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根据上述探究可知,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 应物是否有剩余。 17.【答案】C 【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H2SO4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 它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属于碱,H2SO4 能与氢氧化 钠发生中和反应,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 有脱水性,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其它酸滴到白纸上不能使纸变黑,不属于酸的通性,符合题意;D、 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硫酸能与镁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它酸也能与镁反应生成盐和氢 气,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8.【答案】C 【解析】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 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稀硫酸能与铁反应,将主要成分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能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 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要求;D、铝是活泼金属,能与硫酸反应,不符合除杂要 求。故选 C。 19.【答案】A 【解析】A、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和水,盐酸和氯化钡不会发生 反应,符合题意;B、硫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氯化钡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能使酚酞 变红色,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0.【答案】C 【解析】A、若 X 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 a 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正确;B、若 X 是稀硫酸,稀硫酸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显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因此 b 可能是氧化物,正确;C、若 X 是 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生成浅绿色 的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因此 c 可能是单质,错误;D、若 X 是稀盐酸,则 X 与 d 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 为含铜离子的溶液,而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即 d 可能为含铜的氧化物或碱,但 d 不可能是单质, 正确。故选 C。 21.【答案】【实验推断】(1)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气泡 Na2CO3+2HCl 2NaCl + H2O + CO2↑ (3)露置于空气中的 NaOH 溶液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继续探究】白色沉淀 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避免其对氢氧化钠检验造成干扰 【实验结论】NaOH 溶液 【探究启示】立即盖好瓶盖 【解析】【实验推断】(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 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2)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 2NaCl+H2O+CO2↑。(3)该 溶液未盖瓶盖,也可能是露置于空气中的 NaOH 溶液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继续探究】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 CaCl2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 钠,避免其对氢氧化钠检验造成干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这瓶 溶液是 NaOH 溶液,且发生了部分变质。【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盖。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