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ID:625062

大小:78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2 年湖北宜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本试卷共 30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 字 (10 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那声音大概是横笛,wǎn( )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 他弥( )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选自鲁迅《社戏》 ②当炊烟袅袅( )升起的时候,随风摇 yè( )的紫茉莉,就像一个含羞的姑娘默默 地颔首。 ——选自林清玄《紫茉莉》 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 分) A.终成 属 意思: B. 满全球 意思: 3.尽管我国的法定文字早已变成了简体汉字,但在书法欣赏、典籍阅读和对外交流中,仍会 经常碰到需要认读繁体字的情况,因此,适当地了解一些繁体字常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 化素养。请将下列繁体字与简体字对号入座。(2 分) A.觀 B.筆 C.寶 D.鳳 ①宝 ( ) ②凤( ) ③观( ) ④笔( ) 4.我国古代有许多文明用语,因为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显得格外典雅而简洁,如今在社会 交际中偶尔用到,仍然会平添一分书卷气息。如中途先走说“失陪”,长期未见说“久违”, 请人赴约说“赏光”。请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文明用语。(2 分) A.劳驾 B.久仰 C. 笑纳 D.赐教 ①仰慕已久说: ②求人指点说: ③求人帮忙说: ④请人接受说: 5. 1940 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汪精卫送过一幅对联。内容是:“昔具 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 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 两个字,以还原这幅对联的真正意思:(2 分) 上联: 下联: 。 阅 读 (60 分) 一、读冰雪之文,养浩然之气。(20 分) 一卷冰雪文序 ◆张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 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 有几冰雪哉? ②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 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 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 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 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 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 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 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 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 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 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 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至少 4 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 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 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 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 分) 雾凇沆砀, , 。 二、运文学之思,论建筑之美。(13 分) 建筑的阅读 ◆张抗抗 ①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 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爱“批”建筑 物,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 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 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有某些相同的或 是类似的规律,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②建筑与文学的 。 ③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 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奠定了日后这座 建筑物的价值。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 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当一个新的形式落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内容的所指。 ④建筑与文学的 。 ⑤建筑师和文学家的想象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 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 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 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的“生命之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 “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的精神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 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⑥建筑与文学的 。 ⑦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 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 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⑧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 筑,第一次全部使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 汇”,但词汇并不等同于语言。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能形 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 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风中微微晃动 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 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 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 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选自《建筑创作》2004 年第 5 期 14.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建筑与文学构思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什么?(2 分) 15.作者为什么说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的“生命之酶”和“灵感之母”?请你阅读文章第 ⑤自然段,结合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3 分) 16.既然说“建筑材料”只是建筑师的“词汇”,那么,怎样才能把“建筑材料”变成建筑 师的“语言”呢?(3 分) 17.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②④⑥自然段的空格处。(3 分) A.语言 B.想象 C.构思 18.积累链接: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的颔联描绘了我们宜昌一带的山川之势,视野开阔, 气象宏大。请你默写出这一联诗。(2 分) 三、仰大师之范,念慈让之人。(12 分) 亦慈亦让沈从文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 年 5 月 10 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 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 年 12 月 28 日,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 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 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 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③1924 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 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 启示。 ④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 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 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 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 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 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 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 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①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既蕴涵“从文让人”之意, 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 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 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 的沈从文! ⑤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 ——选自 2008 年第 6 期《散文百家》 【注释】①星斗:泛指星星;比喻超群的才华。 19.细读第②自然段,说说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创作源泉和文学基础主要来源于何处?(2 分) 20.仔细体会,说说沈从文先生手迹中三个加点的字具体指代哪些人?(3 分) “照我( )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 21.联系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沈从文先生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受 到人们的敬仰”? (3 分) 22.细读第③自然段,完成下列读书卡片,了解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2 分) 创作题材 创作特色 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创作主题 23.积累链接:纵观沈从文先生的一生,可以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年轻时“不 求闻达”的两句话来概括。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话。(2 分) 四、省当世之弊,觅清欢之境。(15 分)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 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 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 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 。当一个人感 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 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 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 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 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 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 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 杂乱。 ⑧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 要清欢, 找不到干净空气; 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 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 OK 厅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 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⑨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 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⑩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 的清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 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 智,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24.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句子为本文命题。(2 分) 25.请参照前面的句子,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仿写一句话。(3 分) 26.请将下边句子中空缺的名词各归原位。(2 分) 备选名词:A.身 B.鼻 C.耳 D.舌 句 子: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 要 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 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27.请用“清”组成三个不同的双音节词,来分别解释作者在第⑤⑥⑦段中所向往的“清欢” 具体指什么。(3 分) “清欢”在第⑤段中具体指 ,在第⑥段中具体指 ,在第⑦段中具体 指 。 28.清朝画家盛大士说: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难道说“机智”和“高雅” 是彼此对立、互不相容的吗?请你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3 分) 29.积累链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 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2 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写 作 (50 分) 30.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正处在思维最活跃,感觉最灵敏,身体最好动,想象最丰富的年龄 段,让一切充满活色鲜香似乎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但现实背景下,过快的生活节奏,过重 的学业负担,过剩的营养搭配,过多的感官刺激,常常也令大家感到疲惫和厌倦,每当这种 时候,如果大家能够忙里偷闲,搁下你的书本;快中求慢,减缓你的脚步;闹里取静,放松 你的身体;苦中求乐,转移你的视线……或许你会发现那课间的一次走神,那午后的一会小 憩,那家中的片刻独处,甚至于一顿野蔬,一次漫步,一个凝望,……都会让你感受到前所 未有的清欢。 写 作 (50 分) 请以《清欢一刻》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 2012 年湖北宜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